“课程思政”融入我国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来源 :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根据我国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阐述了“课程思政”视角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对新时代落实课程立德树人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意义,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领价值作为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角度,紧扣“课程思政”视角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索.
其他文献
相关的实证研究发现,“课程思政”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存在认知层面、教学效果层面以及教学改革途径层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三方面突围: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领,加深对思政元素的认知;构建教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培养机制;构建全课程、全过程协同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点,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师主体和教学核心要素的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
在高校美育与思政育人融合的过程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优秀的教育资源,使实际的教育生态系统有效架构,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朝着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文章从该角度入手,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思政育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继而分析了三者的融合构建机制,以期高校的美育和思政教育能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通过分析“入党动机”的时代内涵,揭示了“主题教育”内涵与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内在关系.本研究编制《“主题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影响效果问卷》,对“主题教育”开展效果进行调查,从“理论教育”和“实践强化”两个维度分析“主题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中的实证效果,更好地将“主题教育”内涵融入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为党务和思政工作者提供教育依据.
本研究在研究新时期基础治理法治化推进的现实意义和逻辑要求基础上,分析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对应的创新路径.研究方法以采用层次分析和问题分析法为主,尝试探讨基层法治化治理水平提升路径,以理论指导推动基层治理实践.研究显示,在当前基层治理活动开展中,还存在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较弱、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队伍建设水平较低、群众基础薄弱、宣传氛围缺失等问题,因此强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始了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思政是指将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培育有道德、有品格、有思想的新青年.课程思政不是单纯地在专业课堂中讲述思想政治内容,而是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挖掘出课程中的思政点,在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完成德育.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设计,挖掘互联网金融的课程思政点,以探究互联网金融课程思政的具体改革途径.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探讨其教学的成效性有利于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果.“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符合课程思政教学的德育逻辑,有利于统合英语学科的二元属性和三维目标.从学科宏观目标入手,加强顶层设计,从中观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从微观教学细化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
股份制校企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为了促进该办学模式的稳定发展,本文对其保障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基于当前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股份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性质,明确办学特征;然后,对股份制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从股份制校企合作的融资、管理、监督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其保障机制的构建方法,为股份制校企合作的发展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鉴于此,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以期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两大主阵地,需要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同向同行机制,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当前高职思政教育的普遍问题是重专业建设,轻思政教育,两类课程缺乏合力,未能形成有效协同机制.文章探讨了专业课与思政课内容融合、指向一致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几种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