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体验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wd_cl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地铁空间已经成为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乘客的出行体验与感受是地铁功能及环境优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文通过对构成公共艺术体系的诸多方面进行针对性探讨,阐述了地铁公共艺术氛围营造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乘客与乘车环境交互性体验与乘客视觉心理效应等因素。为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有效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交互性体验;视觉心理效应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多种类型,被誉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经逾千公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以北京为例,近期北京市根据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加快地铁建设力度,到2015年完成累计七百多公里的计划。
  在公众对轨道交通承载运营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审美享受与精神追求亦将日益凸显,轨道交通的新建设计与老区段改造亟需艺术理念的层次提升与艺术品的创意规划,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力争成为城市有形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国际形象的窗口。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公共艺术在这些城市的地铁空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取得相对成熟的发展经验。对于建设中的北京地铁来说提供了很多可供学习的资源。每个城市有各自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背景,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况在不同城市也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应立足城市的文化根基,结合具体情况,为发展中国特色的地铁公共艺术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探索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体系的优化发展。
  地铁公共艺术体系是由包括空间环境设计、导识系统设计、广告传媒、实用设施设计以及临时展演艺术等门类在内的完整体系组成。地铁公共艺术氛围营造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乘客与乘车环境交互性体验与乘客视觉心理效应的因素。
  1.公共艺术创作设计方面——文化多元,包容创新的文化精神体验
  北京城市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公共艺术创作的文化多元性。通过对国外著名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调研可以看出,地铁公共艺术与城市本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伴随城市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同一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地铁建设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北京目前面临新时期的地铁建设,势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北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是新时期地铁公共艺术创作的精神内涵。在公共艺术创作方面, “包容”体现在对于古今、中外、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尊重和兼容并蓄,创作题材选取的广泛性与层次的多样性。“创新”是对于文化先进的积极进取,艺术创作形式的丰富性和前瞻性。
  同时,公共艺术创作应强调人性化的接受体验。
  衡量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与否重点在于乘客接受体验的评价。北京地铁的运行空间及乘客流量决定了功能优先的原则。公共艺术应该从功能上起到改善乘客拥挤嘈杂的地铁乘车体验,缓解紧张烦躁情绪的作用。把乘客体验放到公共艺术创作设计的重要位置是现代地铁以人为本的关键环节。
  2.地铁空间环境艺术方面——简洁疏朗,功能便利优先的空间体验
  北京新建的地铁中,大部分展厅站台的室内建筑空间相对狭小,为尽量保障使用空间的功能性和开敞感,空间环境设计应尽量简洁疏朗。对比国外一些高大宽敞的地铁空间的装饰手法,北京并不适用。北京地铁应贯彻空间环境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塑造整体的空间环境艺术氛围,尽量减少冗繁的装饰而采取明快简洁的现代设计手法。对于一些空间环境条件较好的站点,可以重点设计,以突出特色文化气息。
  地铁文化的重要内涵是一种“便捷”文化,凌驾于便利便捷前提的文化艺术形式将与地铁文化背道而驰。优秀的地铁空间环境设计应该以公众的便捷乘车体验为第一要务。
  3.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方面——友好明确、导向明晰易懂的便捷体验
  对比国外一些优秀城市地铁的导视系统,北京现行的地铁导视系统存在很多不足。如标识位置的选择不合理导致的第一视觉点不清晰,标识标牌的重复导致的视觉混乱,标牌主次大小不分导致的主要信息传达障碍,标识字体无大小权重导致的信息干扰等等。
  “明确”的导视系统是体现地铁功能的重要因素,应注重不同语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可识别程度。简单地使用统一字体字号及标准国际化图标,并不能解决问题。导视系统的设计一定要在实际空间中以第一视角流动观察的方式进行位置选择、标识主次、标牌顺序、字体大小、标识颜色等方面的反复斟酌,并进行多人次的现场检验。
  导视系统的“友好”是指标识设计的人性化。包括:标识所提供信息的主次及先后顺序应以乘客需求为标准,标识的外观设计注重乘客视觉心理的亲切感受等。
  4.实用设施的艺术化方面——别致协调、人性化艺术化的使用体验
  空间环境一体化的设计思想要求空间中的实用设施设计应作为环境艺术因素之一进行艺术化处理。东京以及酋尔地铁的很多实用设施设计得十分别致,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美化了空间、提升了乘客的使用体验。
  实用设施的艺术化可以成为有限空间条件下的公共艺术解决方案。北京地铁目前在实用设施的艺术化方面比较欠缺,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由于北京地铁的空间资源紧张,大型的公共艺术形式不宜在地铁环境空间中设置。实用设施如:扶梯、门窗、座椅、售票机、灯箱、橱窗、垃圾桶等皆可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得乘客在使用过程中满足艺术化的体验。
  5.传媒广告系统设计方面——创意亲和,愉悦舒适的信息接受体验 广告在现阶段的北京地铁运营条件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一味强调减少广告面积和数量,以解决视觉强制性污染和环境氛围的破坏是不现实的。地铁广告的设计水平和艺术水准的提高才是解决的办法。
  我们看到国外一些城市地铁中,广告成为地铁空间中的活跃视觉因素,视觉的愉悦体验有利于很好地传达广告的有效信息,一举多得。低水准的广告只注重文字信息的强制性表现,没有考虑到接受者的视觉心理刺激,是粗放型强制性的视觉污染,极大破坏了环境空间的舒适度。这样的广告在地铁的程度和环境中应该是坚决抵制的。我们呼吁具有创意性、艺术性、高水准、多样化的广告进入地铁空间,地铁广告视觉形象准入标准的提升会有利地促进改善北京地铁视觉环境。
  6.临时展览表演艺术方面——适时适度,情绪调节的文化氛围体验
  巴黎、纽约、首尔等城市地铁中,我们常常看到优雅的歌唱和有趣的表演。相比之下,北京地铁经常见到不雅的卖唱乞讨行为,虽然我们不能强制干涉弱势群体的生活方式,然而这些现象却成为城市文明形象的污点。也许这正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差异。我们可以在尊重卖唱乞讨行为的同时,呼吁高水平的艺术表演也能够适时适度地进入地铁,让北京地铁的文化氛围中多一些新颖、多一些愉悦。
  有条件的地铁站可以留出少量艺术展览的空间,或者上下扶梯长长的廊道侧墙也规划出艺术品展示的墙面。这些临时的展览及艺术表演一定要在保证地铁乘车功能的前提下进行,适时、适度,成为地铁文化氛围的“调味剂”,成为北京地铁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地铁空间环境一体化设计与公共艺术形式多样性已经成为现代地铁的主要特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地铁空间已经成为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乘客的出行体验与感受是地铁功能及环境优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有力提升北京地铁的文化品位,推动城市整体文明的进步。
其他文献
张文山  无匠堂艺术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韩雕刻家协会理事、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BCI国际盆栽赏石协会会员、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盆景艺术大师;中国茶流通协会茶配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关键词:特色小镇;行政生态学;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8 — 0086 — 04一、行政生态学与政府职能的理论构建  行政生态学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提出的,但是真正使行政生态学成为一门新的系统学科是里格斯,他把行政生态学定义为,研究“人类文化环境和自然与公共行政系统相互影响”的一门学科①。他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
科幻的魅力,对他来说,就像是换一种基本运算法则,看能推导出怎样的有趣图景    9月初那几天,西雅图一如往常地下着雨,已有秋天的凉意。特德·姜(TedChiang)穿着简单素朴的长衣长裤,先到了约定点。他身板很直,从侧面远远地看过去,恍惚让人误以为是一根直立的武术棍。  清癯高瘦,仙风道骨。看到特德·姜的第一眼,这两个词蓦然冒了出来。  注意到我走过来的方向有声响,他转过头来,确认后,带着种不紧不
[摘 要]“民族”和“民族主义”都是西方概念,民族是民族主义的基础,且两者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民族主义”兼具民族主义观念和民族主义实践双重含义,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表现为强烈民族情感的民族主义;第二,作为政治运动的民族主义;第三,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三种意义上的民族主义都对我国法治建设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作为硬制度、官方法的制定法可以适当吸收民族精神的部分内容,在司法裁决中也可以适
黄仙焰,男,1983年出生,汉族,福建莆田人,初中毕业,工艺美术员,中级技师,1999年进入莆田市腾晖工艺厂参加工作至今,师从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从事木雕技艺十多年,热爱工艺美术事业,工作勤奋刻苦,积极向上,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在大师言传身教的悉心指导下,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在实践中累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技术全面,设计创作题材涵盖人物、花鸟、走兽
美术活动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如何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是每位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在现代教育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耳熟能详的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一、瞬间留住日常生活的美,激发创作欲望    一位德国哲学家说:“在生活中,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欣赏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放下偏见与世俗,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因为美,就藏在你
2015年10月,陆川导演的新作《九层妖塔》即将上映,距离上一部作品《王的盛宴》间隔了3年。陆川作品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但几乎每一部作品上映后都会成为热议的话题,甚至引起争议。作家王朔说陆川“老走险招儿”。  观众对陆川的定位和期待是“文艺片导演”,陆川说,自己从来不排斥商业。《九层妖塔》是他第一次拍纯粹的商业电影,投资过亿。  陆川的父亲陆天明是著名作家、编剧,1964年为建设边疆从上海去了新
[摘要]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实现IC服务的可行性,解读IC的起源、定义、特点,提出整合图书馆几个主要服务部门的服务,建立一站式IC服务模式,完善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关键词]IC;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132-02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网络将
内容摘要: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玄武岩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能够承载人类思想精神语言的媒介物,因其固有的抗压、抗腐蚀的材料特质,一直被世人广泛运用在冶金、建筑行业、园林装饰以及雕刻艺术领域。本文通过对玄武岩矿物的材质特征、价值内涵、造型语言、施艺理念进行探讨和归纳,挖掘出玄武岩材质作为一种造型媒介,在艺术创作理念中所蕴含的某种典型特质,并
摘要: 本文从地质土质与土力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出发,对综合化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方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促进全面认识课程综合化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综合化 地质土质与土力学    一、课程综合化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伴随着课程改革不断进行,各种新的模式层出不穷,其中课程综合化代表了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各校纷纷尝试编写综合化教材,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