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技师学院:打造技工教育的荆楚门户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的荆门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这是老天给荆门人得天独厚的机遇。
  但是,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抓得住的。
  现在,又有一人希望自己的学校能成为技工教育的荆楚门户。
  他就是陈卫民,湖北荆门技师学院院长。
  给陈卫民底气的是湖北荆门技师学院建校30年来的累累硕果:先后荣获湖北省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湖北省优秀技工学校、湖北省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先进单位、湖北省技工教育十强学校、湖北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招生就业先进单位、湖北省职业培训优秀课题团体奖、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园林单位、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达100多项。
  三十而立岁月如歌,一路同行足迹如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紧抓机遇,打造技工教育的荆楚门户的吧!
  三十而立,只争朝夕——用紧迫感抓住机遇
  创建于1984年5月的湖北荆门技师学院,1994年成为国家重点技校,于2007年与湖北省电子工业技校合并办学,成立荆门市机电工程学校。30年来,他们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管理立校、人才兴校、培训强校”,完成了省重点、国家重点、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到技师学院的步步升级,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技能鉴定”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学院集体荣誉达100多项;在2005年前后,他们在招生规模上就已经接近了5000人。
  按理说,他们该知足了。
  但是,他们没有知足。
  当机遇来临时,他们会用“争”字去对待。
  “就好比开会,如果赶不上这班车,开会就没有我了。开会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如果我的思维跟不上别人,就会被放弃。换句话说,不进步就是退步,停滞更是一种退步。”陈卫民院长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抢抓机遇的重要性。
  在争取“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时候,荆门技师学院党委“一班人”非常清晰地意识到了这个项目对于学校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在全省第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争取过程中,湖北省的竞争相当激烈——名额只有5个。但是,经过多次淘汰,最后关头有6所学校参与到了最终的角逐当中。
  为了确保成功,学院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在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全校所有的部门都全力以赴。因为准备充分,方案科学,制作美观,他们的材料得到了专家的好评:“荆门的申报方案把全省的申报材料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十而立,只争朝夕。正是对发展的期盼,对机遇的重视使得他们在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时候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筛选。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湖北省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又一次进入了全省首批试点院校的行列,同时也进入了全国一体化试点院校的行列。为此,还专门请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专家来到学院为全体教职工指导授课。按照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要求,将产品生产和技能水平联系起来,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为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他们实施试点和进行推广。成立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组,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主,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专业为辅。一体化学习目标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达到职业标准与培训目标对接、工作场景与实训场景对接、工作任务与培训内容对接,突出教学改革的实用性。他们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配置专业实训室,实现实训产品化,变“纯消耗性”为“生产赢利性”,变“单纯照本训”为“贴近市场练”,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
  试点很快取得效果。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得到了不少高职院校的肯定,成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优质生源基地;4项一体化教学研究课题被湖北省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评为一体化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学生苏雪娇技能突出,成为全省3位先进代表之一,参加了首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学生张翔翔在荆门市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焊工比赛第一名。尤其在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因上市而用工紧张的情况下,学院学生能快速投入到生产中,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为此公司书记周斌一行专程到学院送来一面锦旗:“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蓬勃发展不竭的源泉”。
  项目搭台——用实力抓住机遇
  一次又一次抓住难得的机遇,荆门技师学院不仅仅有对发展的紧迫感,更有不俗的实力。
  这一点,从他们承担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子项目之一——《技工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就可以反映出来。在湖北省人社厅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他们认真筹划,悉心研究,组织并成功召开了全省技工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学院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同时,该课题被批准为省级重点课题,并已申报人社部重点课题;该院老师主编的《职业素养基本训练》教材也通过人社部教材办公室立项申请,计划今年下半年出版,在全国职业院校推广使用。
  体现学院实力的另外一件事是他们30年来的“五级跳”:1984年建校,1993年成为省重点技校;1999年成为国家重点技校;2004年创建国家高级技校;2007年与湖北省电子工业技校合并办学,成立荆门市机电工程学校;201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荆门技师学院,并成为湖北省重点支持的10个地市技师学院之一。
  实力来自于他们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全面推进。项目实施中,他们邀请部、省专家,市内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专门召开了专业建设研讨会,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提出了“突出重点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发展热门专业,形成品牌效应”的思路,确定了专业建设转型战略,即继续做精二产类专业,合理增设三产类专业,积极开发一产类专业。围绕荆楚化工城、中国轻工机械名城、中国农谷等本地区重点产业集群,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做到了“三个注重”,即:注重市场调研,注重对接产业,注重动态调整。他们重点建设了数控机床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化工、焊接加工等新兴专业;其他培训专业和重点培育专业也一直向精品化方向发展,如维修电工、焊接加工、酒店服务等专业都是十分有影响的培训品牌;凭借在电工电子类专业上雄厚的实力,学校被推举为湖北省职业培训电工电子类专业中心教研组组长学校。   实力来自于抢抓机遇,构建了发展创新的“三大平台”:一是高层次职业教育,以培养预备技师和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二是高技能人才培训,成为全省首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承担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提升培训与研修交流,为地方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培养各层次的技能人才。三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成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力来自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学院以建设“四个荆门”为中心,将办学方向具体化、本土化,明确了服务荆门的“四个重点”:一是服务发展,以服务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满足社会就业需求;二是促进就业,以服务产业格局调整、服务缩差领跑战略为重点,满足市场用工需求;三是提高质量,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培训企业紧缺人才为重点,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四是深化改革,以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紧密合作为重点,满足技能培养需求。围绕“四个重点”,他们努力打造特色化技师学院品牌,在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教育培训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步赶不上,就步步赶不上。”看到这些成果,陈卫民非常欣慰,“现在学校的发展不能总是伸手向国家要钱,要实实在在通过项目做些事情。如果没有争取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技师学院就不可能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争取到了,就奠定了技师学院发展的基础。好在我们跟上了。从我个人来说,没有耽误这个学校的发展。说得好听一点呢,基本跟上了发展的步伐。”
  一个成功的学生就是一个学校的代言人——用质量抓住机遇
  “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好!”这是陈卫民的口头禅,也是荆门技师学院的成功之道。
  曾经的一件小事让上上下下知道了陈卫民看重质量、追求完美的个性。
  陈卫民刚到该校当院长时,为促进招生,希望学校每搞一次活动,都要利用交通车作为学校的一个流动窗口,在社会上宣传一下。负责布置交通车的同志没有重视,就用汇演的红布放在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面,用透明胶粘,尺寸也不合适。陈卫民看后很生气,让他立即返工,要求布置得漂亮大方,展示学校风采。从此以后,不管任何事情再也没人敢马马虎虎了。
  “一个成功的学生就是一个学校的代言人。”这是陈卫民对毕业生质量的认识。他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作为学校,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培养质量摆在第一位,把学生的利益最大化”。
  强生先强师,学院通过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形成了强大的师资阵容。除了在教师聘用的把关上下足了功夫外,他们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现有教师185人中,省市金牌教师15人,高级职称教师76人,实训教师96人,8人为国家级学会会员,7人为省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1人为全省十大技能名师,4人获得国家专利,36人有著作出版。组建了以39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湖北省首席技师、能工巧匠为核心的兼职教师队伍。用身边的人激励身边人的,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学生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不仅是绝活绝技的传授,更能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使学生感觉到技能成才梦并不遥远。
  陈卫民刚到学院的时候,学校正处困难时期,但是为鼓励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他专门组织了全校教师课件制作比赛,经初赛、决赛、现场演示和答辩等环节,对前十名获奖教师各奖笔记本电脑一台,在教师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极大振奋了人心。
  此外,他们还注重用感情留人。有一次,在荆门市举办一个省级大型运动会,给了学校20张门票。陈卫民说:“这20张票,全部给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们校领导全部都不去。”通过对教师的培养和关心,荆门技师学院的师资力量得到了不断增强,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为了燃起学生求知和拼搏的火焰,帮助他们开启技能成才之门,他们组织英语圣诞晚会,邀请外籍留学生表演节目并互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他们通过在教学中引入遥控飞机、遥控汽车的组装与调试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素质适应市场的需要,他们还加大了校企合作。他们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技能人才需求、开办定向班,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产学联手、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与30多家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构建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了让学生适应企业文化,他们还与企业合作,在院内建立了“企业文化墙”,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成为“德技双修”的人才;共同建立高技能人才专家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实施课程开发,共同商定实训计划,共同进行项目开发,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共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
  与此同时,他们还重视产教融合,实现工学一体。在学院建设“校中厂”,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课,开设“四新技术”讲座,传授技艺,督导教学过程,实施一体化教学,组织企业来料加工和技术攻关。在企业兴办“厂中校”,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到企业跟线学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高质量的毕业生保证了高质量的就业。现在,学院与世界知名企业鸿海集团、华硕电脑、海尔集团、航特科技等30多家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了学生高薪就业、就近就业、对口就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华年似水,岁月如歌。愿荆门技师学院在改革中持续升级,在创新中加速崛起,真正成为技工教育的荆楚门户!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生存的客观原因,普遍存在着校园环境较差、文化底蕴不足等问题,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了这些学校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是,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素质、提高职业院校在同类学校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手,调动所有教职员工、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政府、社会等各方面资源的优势,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坚定不渝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
摘 要:当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应用脱节,教学中各学科的横向联系松散、知识零碎、结构欠严密,知识体系处于片面的、纵向的、孤立的状态,本文试图以系统工程思想为突破口,把系统工程思想引入到专业教学中,以系统工程思想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构建基于实现工作任务需要的综合知识技能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系统工程思想 知识技能体系
“将项目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看重的就是项目工作室的‘活’”。在今年5月举行的嘉兴技师学院“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会暨首批项目工作室授牌仪式”上,该院副院长沈民权这样描述项目工作室的特性。  在沈民权眼中,项目工作室和其他工作室的区别就是一个“活”字,以项目为依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就全面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方式灵活了,参与合作的企业充满活力,工作室的师生更是思维活跃、干劲十足
摘 要: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向实体经济回归的新形势,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进一步摆正人才培养定位,树立以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竞争力的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技工院校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内涵做了全面调研,得出创建良好机制、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尤为重要的结论。  关
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要坚持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以语言实践为基础,一改过去重视语法知识讲解的倾向,通过重点句子与重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应用。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提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在应用中学习英语,为了应用而学习语法。这给新课标下的语法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教师应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技工人才的外语有了新的要求。目前技工教育非常重视英语课程的开设,然而广大技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归根到底是因为技校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且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商品经营英语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优化教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佳作,是高中散文鉴赏教学的重要一课。然而,在教学中,总觉得有丝丝遗憾不能释怀。以下两点是我教学时的一点感悟。  一、首先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结构,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意识  《故都的秋》在阅读教学时,如果逐段分析,那么学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就不能整体认知,教学重点也不够突出,而对于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不舍之情,学生的理解也不会深入。如此一来,在高中散文鉴赏学习中,《故都的
【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发技工院校学生勤学技能、奋发成才的热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14年起设立劳动出版“技能雏鹰”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技工院校在校学生,目前2014-2015年度200名奖学金获得者已经出炉。《职业》杂志记者走近这些劳动出版“技能雏鹰”,解读他们的成长密码。  孙鹏飞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家里虽然并不富裕,但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给了她满满的正能量。2009年中考后,她
摘 要:技工学校的应用文教学应充分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阐述了学习应用文的目的,提出了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应用文作文能力的教学方略。  关键词:应用文教学 学以致用 技能提升  应用文写作是现代人的必修课,求职、就业者的基本功。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的高度发达和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日常工作中应用性文书便会使用得更多,而且会显得更重要。  记得有过一位毕业多年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和社会文明进步,从本质上说取决于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家、学者是设计者,技能型技术工人则是把专家、学者设计的图纸变成具体实物的实现者。因此,专家、学者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技工学校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其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产品的质量。而技工学校学生生源的情况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