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功能的认识,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通过体育项目的学习和体验,懂得终身与自己人生幸福的关系。
  [关键词]:探究性问题,掌握运动技能,体验运动乐趣,导向价值,自我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实施过程中,谈谈几点体会:
  一、探究性问题。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动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让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我提出怎样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掌握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①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为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種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②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用6-7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体验运动乐趣。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导向价值。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形成价值观念,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铺垫,在与同学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功能的认识,对运动技能作用的认识,对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的作用产生认同感等。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六、自我评价。用1-2分钟的时间来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曾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将客观的、显性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和隐性的、潜在的体育兴趣、意识、情感、能力、习惯的形成糅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掌握体育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和体验,逐步形成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懂得终身体育与自己人生幸福的关系。
  
其他文献
摘要:从体育的本质来看,它不仅造就人的体质,使人具有健康的体魄,还造就人的心灵,使人具有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品质。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修养,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使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推动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品德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工作
摘要:阳光体育指的不仅仅是让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参与体育,更是让每个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学生体验到快乐和阳光,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阳光体育;体育意识;自觉锻炼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要通过这一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
期刊
学生的兴趣型美术课在课堂当中的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了更大的收获。这是学生之所望,更是我们教师之所望!也正是学生持续发展应有的学习体系。  在现代科技相当发达、知识量相当丰富、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也就越来多样化了,他们 的“教师”扮演者也就越来越多了,他们可以通过书报、影视,甚至上网查阅下载信息,来获得各种知识。  美术课堂主要提倡“自主创生”。即调动学生的
期刊
概述了马杏垣院士的学术生平与创建开合构造史实.开合构造提出是中国地球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的结果;是黄汲清院士、张文佑院士、马杏垣院士领导的青年团队,在国际板块构造革命的新潮中,根据板块构造登陆存在的巨大问题,结合中国地质构造的特色,依据坚实的实际资料进行深入的全新探索.3位院士领导的团队又联合起来,进行开合构造的长期研究.2002年在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支持下,成立了开合构造研究组,召开了
调查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有何意义?换而言之,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探索,究竟有何意义?对于这门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来说,实践就是它的“活水”,是它新鲜血液的来源,只有通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获取农用地质量影响因素的现势数据,基于PSR框架建立了由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指标组构成的农用地质量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