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一直是广西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要从根本上改变广西48个国家级贫困县教育落后的局面,从硬件方面来说,需要进一步规范校园建设,加紧进行危房改造,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图书阅览书籍的册数,更新和添置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涉及面宽,需要的资金缺口还很大;从软件方面来说,需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山区农村教师队伍,树立与时俱进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贫困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新的跨越,这是当前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以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为例,在贫困山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田林县的教育现状
百色市田林县是广西地域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广西4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人口23万多,以苗、瑶、壮族人口居多。由于大石山区的人口少,居住分散,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近几年来,尽管调整了学校布局,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山区教育办学规模小,教学点分散,班级规模小,学生人数少,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办学条件艰苦的格局。至2006年3月,全县中小学共有1583名专任教师,其中代课教师有594人,占26.6%。这些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贫困山区农村教学点,成为山区农村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田林县中小学部分科目的教师逐渐显现出青黄不接迹象,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师极为紧缺,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图音、体育等科目的教师,每年自然减员约20名,再加上其他因素造成的流失,这些科目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少,因此不得不用其他课任教师兼课或聘请代课教师上课来维持教学的基本运转。2001年以来,田林县教育科技局先后三次聘请30名英语代课教师到教学第一线任教。低薪聘用大量的代课教师来维持学校教学基本运转,必然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代课教师不安心教学的被动局面,难以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几年来,田林县的中考、高考成绩都排在百色市十几个县市的末尾。
虽然代课教师对当地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代课教师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及代课教师本身职业素质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首先,聘用代课教师只是解决了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质量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代课教师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人才短缺,只能临时聘用当地高中甚至是初中毕业生担任小学代课教师,他们的职业素质先天不足,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其次,代课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他们干的是同样的工作,但大部分代课教师月工资仅200元左右,只是在编教师的四分之一。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了代课教师队伍的稳定。近两年来,田林县每年有60名左右的代课教师(占代课教师的10%)自动离岗,另谋生计。再次,代课教师在《教师资格条例》、《教师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中并没有合法的身份认定,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大量聘用代课教师对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三、把握机遇解决问题,实现山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提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质量,解决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要从提高贫困山区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抓起,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加强对贫困山区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贫困山区农村教师队伍。其次,借助“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继续优化学校布局,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吸收优秀的代课教师以及师范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逐步减少乃至取清代课教师。
在目前的过渡时期,适当提高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对稳定教师队伍具有积极意义。在贫困山区,如果说一个儿童辍学,影响的是一个人,一个家庭。那么,一个教师辍教,如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的将是几十个人,几十个家庭。教师行业讲究专业和敬业,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渐成为优秀的教师,不是随便招来的人都是称职的教师。由此可见,在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控辍保学”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稳定教师队伍尤其是优秀的教师队伍则是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推进“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加大了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一、田林县的教育现状
百色市田林县是广西地域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广西4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人口23万多,以苗、瑶、壮族人口居多。由于大石山区的人口少,居住分散,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近几年来,尽管调整了学校布局,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山区教育办学规模小,教学点分散,班级规模小,学生人数少,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办学条件艰苦的格局。至2006年3月,全县中小学共有1583名专任教师,其中代课教师有594人,占26.6%。这些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贫困山区农村教学点,成为山区农村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田林县中小学部分科目的教师逐渐显现出青黄不接迹象,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师极为紧缺,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图音、体育等科目的教师,每年自然减员约20名,再加上其他因素造成的流失,这些科目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少,因此不得不用其他课任教师兼课或聘请代课教师上课来维持教学的基本运转。2001年以来,田林县教育科技局先后三次聘请30名英语代课教师到教学第一线任教。低薪聘用大量的代课教师来维持学校教学基本运转,必然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代课教师不安心教学的被动局面,难以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几年来,田林县的中考、高考成绩都排在百色市十几个县市的末尾。
虽然代课教师对当地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代课教师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及代课教师本身职业素质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首先,聘用代课教师只是解决了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质量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代课教师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人才短缺,只能临时聘用当地高中甚至是初中毕业生担任小学代课教师,他们的职业素质先天不足,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其次,代课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他们干的是同样的工作,但大部分代课教师月工资仅200元左右,只是在编教师的四分之一。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了代课教师队伍的稳定。近两年来,田林县每年有60名左右的代课教师(占代课教师的10%)自动离岗,另谋生计。再次,代课教师在《教师资格条例》、《教师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中并没有合法的身份认定,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大量聘用代课教师对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三、把握机遇解决问题,实现山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提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质量,解决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要从提高贫困山区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抓起,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加强对贫困山区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贫困山区农村教师队伍。其次,借助“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继续优化学校布局,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吸收优秀的代课教师以及师范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逐步减少乃至取清代课教师。
在目前的过渡时期,适当提高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对稳定教师队伍具有积极意义。在贫困山区,如果说一个儿童辍学,影响的是一个人,一个家庭。那么,一个教师辍教,如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的将是几十个人,几十个家庭。教师行业讲究专业和敬业,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渐成为优秀的教师,不是随便招来的人都是称职的教师。由此可见,在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控辍保学”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稳定教师队伍尤其是优秀的教师队伍则是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推进“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加大了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