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ssss1111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非农化现象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武汉市1988-2002年来耕地资源变化的详查数据资料,分析其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88-2002年武汉市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面积16 394.57hm2,占耕地资源减少面积的48.75%,耕地非农化成为耕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②近年来城市非农建设基本上是占用质量较好的耕地,以灌溉水田和菜地为主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非农化的速度在加快.④耕地非农化的
其他文献
"今天的环境,明天的经济",环境与经济既矛盾又统一,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当前经济决策时无法逾越的问题.本文立足生态看经济,将"生态"与"经济"作为分析产业问题的两个支点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以探讨其在ACS的价值。方法收集43例ACS患者,入院后1h内静脉采血,ELISA法测定MMP-1浓度。结果ACS组血清MMP-1
目的观察比较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应用于显微外科和手外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ICA)的效果。方法选择显微外科和手外科手术患者30例。其中上肢手术15例,下肢手术15例,随机分为两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追踪观察并分析l06例重症监护患者在不同机械通气时间(≤3d、4-7d、〉7d)、不同卧位(平卧位、半
“社区养老”模式是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背景下,产生的众多新型养老模式的一种。目前,全球社会对“社区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养老社区”成为趋势。
循环经济概念下的资源稀缺已由传统经济下的含义扩展为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稀缺。从资源稀缺的角度出发,在定义了资源稀缺度的基础上探讨并构建了企业适应力模型,得出企业只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