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小血管瘤在超声及CT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其病理与影像学的关系,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超声(US)与螺旋CT三期扫描的32例共38个病灶的资料,记录病灶在各个时相的增强形态特点,结合文献病理改变分析病灶在US与螺旋CT三期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超声发现病灶38例,其中31例(81.6%)病灶呈高回声,5例(13.2%)病灶呈低回声,2例(5.2%)为混合回声.32例CT扫描,单发病灶28例,多发病灶4例,共38个病灶.平扫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动态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随病理不同,全瘤强化快、慢各有明显不同.结论 超声可做为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首选方法,采用螺旋CT在定性方面上加以证实,不同方法之间的联合运用,可提高对肝海绵状小血管瘤的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