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漂洋过海”:从浙江绍兴到广东潮汕

来源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运用历史文献与民族文献互勘互证方法,对瑶族“漂洋过海”的原因、时间、地点、过程进行考证,可以得出结论: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前后,因自然灾害、朝政动荡和战火洗劫,特别是受孙恩、卢循起义的影响,居于绍兴的瑶族一千多人,乘坐十几只大船,从浙江绍兴出发,经杭州湾、宁波、舟山、台湾海峡,用七天七夜的时间,到达广东的潮州、汕头,行程1200多公里.此后,广东才开始有瑶族的居住和分布.
其他文献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民族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不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主线,应进一步增进共同性,尊重包容差异性,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更加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农类高职院校要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我国乡村建设,积极发挥农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以人才培育助推乡村振兴.农类高职院校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与社会价值,但目前农类高职院校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克服瓶颈性问题,并探究推进乡村振兴的教育实践路径,通过教育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就知识分子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理论特征以及现实指向的实践要求,全面系统把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目标要求、方针政策和方法路径,增强做好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建强统战干部队伍,以适应历史形势需要,并完成时代使命,为新时代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历史经验.新时代统战干部队伍建设须坚定政治信仰,不断提升能力素养、锻造过硬作风、强化部门协同,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专业能力推进统战工作提质增效、守正创新.
国民心态的发展、演变和生成是历史与时代的双重命题,呈现出与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相融合、与时代发展相互演进的鲜明特征.良好的国民心态有利于塑造正面的大国形象,也是应对国际挑战和重大风险的重要心理基础和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思想防线.夯实以自信为核心的国民心态根基,完善以理性为要旨的国民心态内容构建,塑造以进取为共识的国民心态精神,推进以开放为要求的国民心态的时代转化,需要强化教育引导,以中国精神涵养国民心态培育的旨趣和底色;凝聚社会共识,以中国力量支撑国民心态培育的自信与底气;创新话语表达,以中国话语推动良好国
警察防卫在通常情况下是职务行为,但在例外情况下可以适用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警察防卫行使限度理论应该重构,作为职务行为的警察防卫在行使限度上必须符合合法性的原则、比例原则和有效阻止行为人继续背离社群规范原则.在审查是否符合比例原则时应引入一般警员认知原则和现场情形原则加以判断,作为正当防卫的警察防卫行为在限度上应满足正当防卫的限度要件.在警察防卫行使限度理论重构的具体路径方面应做到:刑法应明文规定警察防卫的性质和行使限度条件;在优化相关规则的同时引入指导案例制度;着重完善警察开枪权行使的相关限度规则;客观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养时代新人工作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培养时代新人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在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观、发展观、整体观和实践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时代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指南.
建设相嵌融合、相互包容、互惠共生的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需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践途径.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可从形象、工具、行动等三条路径着手.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问题构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世界各国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要坚持对话协商,排斥生态霸权主义;坚持共建共享,让全人类都能享受到生态福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全人类共同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坚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克服生态危机,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目前,我国公安法学教育定位逐渐明确,但回应公安工作的能力不足;教育理念渐趋清晰,但内涵建设中公安特色不足;教学模式日益多元,但理论与实战融合深度不足.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安法学教育应积极探索既体现法学教育本色,又凸显公安职业特色的育人路径.在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方向引领、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还应强化政治建警,加强警察职业伦理建设;优化公安法学课程设置,完善课程育人体系;创新实践化教学路径,深化“校局合作”,以凸显公安职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