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卤胺类高效抗菌纺织品棉织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ao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重介绍了近期N-卤胺类抗菌剂及其高效抗菌棉织物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根据N-卤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反应历程,详细介绍了N-卤胺类高效抗菌棉织物的不同制备方法,如高温交联法、化学接枝法、溶胶―凝胶法、层层自组装法、超临界CO2法等.着重阐述了N-卤胺化合物结构与其抗菌棉织物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同时介绍了N-卤胺类多功能棉织物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N-卤胺类抗菌纺织品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其他文献
研究了大掺量(50%~75%)陶瓷废渣粉及粉煤灰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毛细孔吸水率和护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浆28 d抗压、抗折强度和护筋性能均随着废渣粉掺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而毛细孔吸水系数随着废渣粉掺量的增加先减小而后增大.综合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环境效应,废渣粉的合理取代率为60%,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为38.38 MPa,抗折强度为6.3 MPa,毛细孔吸水系数为4.6 g/(m2·s1/2),7 d电化学加速腐蚀钢筋的质量损失率为0.21%,保护层强度提高了28.6%.SEM分析表明,掺5
研究了半干法烧结脱硫灰对抹灰砂浆基本力学性能、抗冻融性、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分析了掺加半干法烧结脱硫灰抹灰砂浆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法烧结脱硫灰反应活性较粉煤灰低,脱硫灰取代率大于60%时,抹灰砂浆的抗压强度、拉伸粘结强度明显降低,干燥收缩值增大,不利于砂浆的耐久性.少量取代粉煤灰在抹灰砂浆中应用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良好,符合GB/T 25181—2019《预拌砂浆》的要求.
钻井废弃物的高效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油气开采行业环境治理领域的难题和研究热点.对废弃钻井液和油基泥浆钻屑的无害化处理分别进行梳理,主要包括固化、回收利用、化学清洗法、萃取法、微生物降解法和热处理法等.分析了钻井废弃物资源化途径和技术现状,总结了在土木、交通、农业领域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作为建筑材料、复垦土壤和植物养钵、用作路基路面垫层、应用在岩土工程中.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低成本、低能耗的钻井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油气开发源头治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采用低钙粉煤灰为硅铝质原料,研究矿渣取代率、碱激发剂浓度和水胶比对地聚合物砂浆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SEM-EDS和XRD等分析了粉煤灰地聚合物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并对其凝结固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激发剂浓度的增大,砂浆的初凝时间逐渐延长、终凝时间逐渐缩短,抗压、抗折强度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矿渣掺量增加,砂浆的凝结时间大幅度缩短,抗压强度显著提高.随着水胶比的增大,砂浆的凝结时间逐渐延长,强度逐渐降低.SEM结果显示:矿渣的取代率越大,试样的微观结构越致密;碱激发剂浓度过高或过低
阐述了用于提高建筑结构抗爆炸冲击的常规措施,分析了在防护上存在的缺陷.砌体结构因强度较低,在爆炸事故中的破坏较为严重.聚脲弹性体可以提高墙体结构的抗爆能力,降低破坏碎片的产生.通过爆炸试验,研究聚脲弹性体加固厚度对喷涂聚脲弹性体加固砖墙和混凝土砌块墙抗爆性能的影响,聚脲弹性体能有效包裹砌体墙背爆面在爆炸荷载下产生的爆炸碎片,降低墙体的变形和位移量.
报道了一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耦合柱前衍生化方法测定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还原糖的方法.以六种还原糖作为标准物,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反应,六种糖具有很高的分离度,可精确检测出各还原糖.通过研究温度、时间和PMP用量,可以确定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此外还评估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性和回收率.结果表明,HPLC柱前衍生化方法最佳条件:200μL还原糖溶液加入400μL PMP甲醇溶液和400μL NaOH溶液于70℃反应40 min.此外,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性和可重复
Lyocell纤维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再生纤维素纤维.针对该纤维存在的原纤化问题,通过在纺丝液中加入聚乙二醇(PEG)的方法,连续稳定制备了PEG复合Lyocell纤维;并使用纤维强伸度仪、双折射仪与红外光谱仪等对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PEG后,纤维强度、伸长率、模量与双折射率降低.然而,当PEG分子量在20000、添加量在20%以上时,极大改善了Lyocell纤维的抗原纤化性能.分子量过低(<2000)或添加量过低(10%)都无改善Lyocell纤维的抗原纤化性能.此外,红外测试的结果显示加入聚乙二醇
为了研究颗粒状炉渣掺量对加气混凝土砌块(PT砌块)性能的影响,测试其扩散度、出釜干密度及抗压强度,通过XRD、SEM和孔结构分析揭示其机理.研究表明,随着颗粒状炉渣掺量的增大,PT砌块的扩散度增大,干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当掺量小于20%时,颗粒状炉渣起到晶核作用,水化空间增大,水化更充分,托勃莫来石和C-S-H产物的增加对强度起主导作用,抗压强度增大;当掺量为20%~30%时,浆体扩散度较高,浆体的稠化速度小于发气速度,浆体表面大量冒泡,均匀的孔结构遭到破坏,抗压强度降低;当掺量超过30%时,浆体发生塌模,
建立了低浓度对甲苯磺酸(p-TsOH)协同过氧化氢预处理体系,评估其对玉米秸秆(CS)组分脱除以及预处理后固体酶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wt)的p-TsOH和0.4 g/g CS的H2O2体系中,100℃下反应30 min,可去除CS中88.9%的木质素,经预处理CS渣的酶水解还原糖产率可达96.1%.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预处理前后的CS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预处理方法能有效脱除CS中大部分的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改变木质纤维素组分之间的化学连接键,从而促进经预处理底物的酶水解过程.
综述了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提取方法进行分类与总结,简要分析了物理提取法、化学提取法、生物提取法和复合提取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其中物理提取法应用较多,而复合提取法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研究结果,汇总并比较了各种天然植物中提取果胶方法的得率、酯化度、半乳糖醛酸.从得率角度看,几乎每种植物均有所属的适宜提取方法,这也是大多数研究者特别关注的方面,但对所得果胶的特性分析比较欠缺.最后,分析了天然果胶提取工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市场需求,就其研究热点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