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河湟民族走廊文化治理的路径及影响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123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河湟民族走廊地区的文化治理不单指儒学教育,而是以社会教化为中心的综合文化治理,包括以官方正祀为引导对民间信仰的整合,以儒家伦理为指导对社会风俗的治理等.这一系列的文化治理加速了河湟民族走廊地区的“内地化”进程,使得多民族社会的国家文化认同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促进了河湟民族走廊地区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的一个缩影.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兴起、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建筑遗产研究保护力量的壮大,以科学知识解读建筑遗产病害机理、以科学理念制定建筑遗产保护方案、以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逐渐成为民国时期文物保护领域的亮点和特色,开启了中国建筑遗产科学保护之先河.对典型事例或样板工程进行回顾,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早期历史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
贾平凹作为当代最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无论从内容的展示、思想内涵还是从艺术形式的表达上都独具一格,具有非常成熟的表现.在肯定其小说创作对文化推广作用的同时,使用符号学理论对其小说的叙述框架做以阐释.使用由格雷马斯建立的叙述符号学理论分析贾平凹极具中国地方特色及时代特色的小说作品,以展示其相对于现行的中国文学评论所具备的更多的契入点和视角,从而进一步突出作品的丰富性.以此视角来简要分析其小说的叙事形态,小说所含的意义以及其意义的组织形式,包括作者的写作风格.
2017年7月,河北正定县城内镇州街基督教堂南侧施工现场发现古钱币窖藏.经清洗、辨识和分类可知,这批古钱币大部分为年号钱,共56种,分别铸造于汉、隋、唐、五代、两宋、金、元7个时期,钱文有真、草、篆、行、隶、瘦金体及蒙古八思巴文7种字体.其中年代最晚的是元代的至正通宝,说明该钱币窖藏的年代不早于元顺帝至正年间.
高速公路PPP项目的建运一体化管理过程涉及风险因素较多,为保证运营期绩效的实现需对项目建设期风险进行有效前置管理.从项目公司视角对高速公路PPP项目建运两阶段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识别两阶段风险,运用粗糙集动态约简关键风险因素,并建立高速公路PPP项目建运一体化风险SD模型;进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计算得出各风险因素之间的权重及各变量的相互关系.选取典型项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各风险因素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大小排序为运营期成本超支风险、运营收入不足风险、建设成本超支风险、建设质量风险、进度
在旅游社会建构过程中,民族文化现时所展现的各种形态,受到了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各自价值取向的影响.民族文化的流变是旅游社会建构的一种表征,通过民族文化,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都可以在旅游行为中表达各自的需求,民族文化因此就会被不同的利益主体所解构和重构,以便适应旅游社会的发展.旅游社会建构作为现代性社会发展自我调适的一种方式,不断将不同的个体和群体融入旅游活动中,以便适应现代性社会对个体和群体新的身份和角色的形塑.民族文化的解构与重构成为推动旅游社会发展的新的刺激因素,进而影响旅游者对自我休闲情境的建构,并刺激
从传统民居评价的不同维度出发,提出四种评价理念,以此为依据进行调研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转化评价指标,再结合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从居住质量、场地环境、功能特性、资源利用、保护传承五个层级构建适用于黄山市传统民居的评价框架.通过层级分析法与专家问卷的方式对框架的权重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框架得分进行评级,以用于评估黄山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价值,对黄山市新建民居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苏玛”不仅是西双版纳傣族、布朗族的常用语,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实践.“苏玛”原意为“抱歉”“道歉”,但在西双版纳傣族和布朗族的实践中,“苏玛”的意涵被扩展为“抱歉”“感恩”“尊敬”,并成为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个人层面的“苏玛”实践,实际是一种“延时回报”机制,看似自愿,却是义务的回赠,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深层关联,并且在社会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村寨之间的“苏玛”实践,则是村寨历史记忆和群体认同的呈现,弥合了村寨的当下与历史、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断裂.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放松、不动摇.民族地区乡村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受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特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织叠加影响下,当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还存在主体弱化、环境复杂、载体不多、权威不足等短板和弱项,对此,需要从壮大主体、净化环境、创新方式、树立权威等路径来深化和拓展,以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以装配式建筑项目为例,探讨工程项目组织协同行为发生机制及其演化规律问题.通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装配式建筑项目三方协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装配式建筑项目各参建组织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取决于各组织的初始状态及相互关联的利益关系;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框架下构建预制单位策略选择的影响力最大,设计单位次之,施工单位的影响力最小,各组织之间应自发形成由构件预制单位主导的自组织协同模式.基于上述研究,自组织协同模式中的主导单位应从加强组织间信息沟通、协调组织间工作流程、优化组织间相互作用
以唐玄宗注《孝经》的西夏文草书译本为研究对象,对现存十三章注文的全部内容进行楷书转写和考释,借助注文的解读纠正此前经文识读中的七处错误.此外,在西夏译本中有十余处通假字的使用,这或可提示我们,西夏文的通假现象并非佛教文献所独有,在世俗文献中也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