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黄宗江的好吃、好客、好艺、好言

来源 :老人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fa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要写我的爸爸,问我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几乎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好吃。”不错,好吃是爸爸的一大特点,并且爸爸对吃确实颇有研究。
  
  吃品与艺品
  
  在吃上,爸爸讲究要有艺术性,达到色香味俱全。什么样的菜,用什么样的盘子盛,都要精心设计。尤其是请客,研究菜谱,那是爸爸最大的乐趣。他能像平时写作时一样蹲在椅子上,嘴里抽着烟,思考再三,才向大家宣读拟好的菜单。如果这顿饭达到了他预期的标准,酒足饭饱之后,爸爸就会眯起眼睛来得意好一阵子。但经常是达不到标准的。每到这时,爸爸就会捶胸顿足地哀叹这顿饭“艺术的统一性”被破坏了,同时还要惋惜这整桌精心设计的佳肴都因此而失了色。妈妈在一旁则柔声细语地来一句:“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怎么不能吃啊?”爸爸长叹一口气:“可这是艺术啊!”
  爸爸声称,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他认为各门艺术总的规律无不可应用于美食学上。因而,他对吃的研究与对艺术的见解,竟有如此之多的相通之处。了解他的吃品,也就如闻他的艺品,如见他的人品。
  
  好吃与好客
  
  吃东西,爸爸从来主张尝百味。凡是能吃的,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尝一尝。据他自己说,什么哥伦比亚的蚂蚁,山东青州的蝎子,越南的刺猬、狐狸、大象,他都尝过。还真不是吹牛,爸爸这辈子跑过不知多少地方,北国、江南、戈壁、高原,亚、欧、美,都留下过他的足迹。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这些地方,便也都留下了他的“嘴迹”。
  爸爸的爱吃可真是没办法,可谓“屡教不改,病入膏肓”。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他都念念不忘一个吃字。即使在“文革”时期,他还是依然如故。据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严寄洲伯伯说,他们在一起当“反革命”的时候,有一阵子有点儿宽松。他忽然发现爸爸上衣口袋里排列了一排小药瓶,就好像是哥萨克的子弹夹。开饭时便掏来掏去,忙得不亦乐乎。原来那些小瓶子里分别装着爸爸的“武器”:酱油、醋、盐、味精、胡椒面……
  爸爸好吃,并且好客。平时他什么都能忍受,唯独没有朋友不能忍受。
  家中有了什么好吃的,爸爸必要找个“知音”来共享。他的观点是:“一个人吃着没味儿”。于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四处打电话也要找个人来,妈妈拿他毫无办法。记得有一次他要请一位客人来吃饭,结果串联成了9位,幸亏那天吃的是“涮锅子”。
  天天有客,来客就聊,妈妈抗议了:“有事没事的把人找来,一谈就是大半天,你那些东西什么时候写啊?还天天熬夜吗?少会点儿客,少看点儿戏吧!”爸爸原则上接受妈妈的劝告,并且立即采取“行动”。他提笔写了一张“布告”:“写作时间,概不会客。”当然了,这种布告的无效是可以想见的。妈妈只好另想办法,在外面为爸爸借了一间小屋。爸爸自己还主动提出:“地址保密,有人问就说躲起来写东西去了。”可是还不到一个星期,我们就发现,爸爸的朋友们几乎比我们还熟悉他的新地址。而且我家的饭桌旁,基本上还是每日一客。这客从何而来呢?秘密终于发现了。原来爸爸人是走了,可电话比人走得还快:“喂,我已经躲起来写东西了,地址保密。不过我还想找你谈。这样吧,你坐无轨电车……回头一起到我家吃晚饭,工作晚餐。”
  爸爸有工作晚餐、工作午餐,甚至工作早餐,饭桌也就是他的办公桌。在这里,他的思路似乎来得特别活跃。如果遇上知音,爸爸就连吃、连喝、连说,能把一顿饭吃上几个小时。饭毕,兴犹未尽。撤去饭桌,甩掉拖鞋,盘上双腿,坐在沙发上,爸爸继续大抒其情。谈到京剧,他便唱上一段西皮;论到川剧,他又来上几句川白。他侃侃谈来,天津、上海、山东、山西,各地方言兼用,各地小吃兼及。如未尽兴,他有时还会搬出英语、法语,间或再说上两句越语、朝鲜语,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听起来还挺是味儿。直到送客出门上路,爸爸还要来上一段“远送”。
  爸爸不但好吃,还好喝,每顿饭都要根据不同情绪喝上一杯不同的酒,或白或红或黄,或是自己调制的混合酒。然而,他沾酒脸就红,而且红到脖子,红到脚后跟。不是我夸张,有一次我亲眼看见,爸爸把酒瓶盖儿一打开脸就红了。
  
  爱吃与爱艺
  
  爸爸的爱艺也同样没有办法。“文革”之初,爸爸刚从越南南方归来不久。他写了一部话剧《南方啊南方》,自认为是一部杰作,并满以为回国后很快就能搬上舞台。可万万没有想到,迎接他的是批判此剧的“打印件”,接着是检查交待,直到戴上“反革命”的帽子。爸爸被“批倒批臭”之后,“造反派”禁止他再写东西“毒害”革命群众,而爸爸这时又“恶习”难改,在“牛棚”中还利用写交待材料的废纸,写出了京剧剧本《南方云水》。明知身陷囹圄,难见天日,可就是要“顽固”到底。
  爸爸酷爱艺术这片土地,孜孜不倦地耕耘着、收获着。这几年,他在写作上将其杂学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发挥起在“吃”学上“兼宗中西”的主张,“土”“洋”结合,左右开弓了。用英语演出我国的传统戏,只是个开端。接着,爸爸又把尤金·奥尼尔的名作《安娜·克里斯蒂》改编成发生在中国的故事,还借了我的名字就叫《安娣》,此剧已由美国导演来中国排练上演了。1986年爸爸去美国讲学一年,临行前他又将《赵氏孤儿》和《牡丹亭》改编成话剧,带到美国,让他的洋学生们来排演。回国后,这两个戏也都被陆续搬上了中国舞台……
  爸爸爱写戏、演戏,更爱看戏。他几乎欣赏一切形式的表演艺术,百戏都看,“并重南北”。爸爸看戏的主要交通工具,曾经是一辆侯宝林相声中所说的那种“哪儿都响,唯独铃儿不响”的破自行车,骑着它,爸爸几乎跑遍了京城。自从他上了年纪,破车已换成一辆新女车,但很快也骑旧了。
  爸爸骑车去看戏,散戏之后,还常要登台与演员们握手、拍照。一切结束,各位首长、名家都钻进小汽车打道回府,而爸爸还蹬着他的“永久”,行进在大马路上。要是会见的时间长了些,爸爸出了剧场大门,竟会连车子也找不到。看车的老大妈以为是无人认领的车,早给收起来了。有的剧团负责人好心地问他:“您的司机在哪里?给他留了票。”爸爸眨眨眼睛:“司机?我兼了。”
  我们心疼老爷子,曾在一起商量,是否能为他“请命”或者为他置辆汽车?可是……得了,得了,还是实惠点儿,给他买点儿他爱吃的天福酱肉、冬笋、豌豆苗吧, 这些足以令他眉开眼笑了……
  
  好吃与好言
  
  人们都说喝酒脸红的人好交,爸爸可是真容易“一见相投”,他为人处事的格言就是“无事不可对人言”。正是这个要命的原则,在“文革”期间把妈妈和他自己都害苦了。他俩从“文革”一开始就都被“专政”了,后来“造反派”各方自己打了起来,他们暂得“漏网”的“自由”。面对这一片“大好形势”,爸爸和妈妈在家中不免忧伤论国事,一句“江青是祸水”走漏了,当然迎来的是大祸临头。在那为人处事需极小心谨慎的年月,当众说过的话,能不承认都绝不承认。可爸爸那“无事不可对人言”的原则,早已被他升华为“无事不可对党言”了。
  爸爸和妈妈再一次被隔离。事情来得很突然,妈妈一时搞不清楚自己犯了哪条罪状,该交待些什么问题。还是“造反派”给她提了醒,让她想想在家与黄宗江都讲了些什么攻击“中央首长”的“黑话”。妈妈恍然大悟,心想这可糟了。她非常清楚爸爸那“无事不可对人言”的原则,知道他会把平时一切鸡毛蒜皮的事都交待出去。于是只好冥思苦想,尽量“交待”。可妈妈又深知,爸爸这个人的记性特别,大事能忘了,越是小事却记得越清楚。妈妈自知无论如何也交待不过爸爸,只好坐以待毙。
  果然,爸爸一下子就给江青来了二十几条,白纸黑字。当然他越是交待得彻底,“罪行”就越大。幸亏“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否则他们二老恐怕也就提前“结束”了。
  经过这场“革命”,爸爸也该吃一堑长一智了吧?可他刚获自由就“旧病”复发,并更胜于前。爸爸现在不但对党无事不言,与人闲谈时无事不言,更在大会小会上无事不言,而且养成了发言癖。他在戏曲座谈会上要发言,文学学术会上要发言,表演艺术谈心会上要发言,甚至营养学研究会上他竟然也有言可发,当然了,他已经是美食学会的理事了。妈妈余悸未消,常常嗔怪他:“言多必失呀”。可爸爸居然写了个集子就叫《言多必失录》。
  爸爸发言还有个要人命的毛病,就是在他的发言中几乎每次都要带上我们家的人和事。什么孙子怎么说,老伴怎么讲,女儿怎么看,女婿又怎么想。反正全是他的“无事不可对人言”,把家里发生的事全都抖出来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他心中更加坦荡。可这一来,我们全家也只得跟着爸爸“无事不可对人言”了。谁知道平时哪句话被他记住,又要在哪个座谈会上给放出去。好在我们家没有阴谋,抖就抖吧。全家人一样的坦荡无私,无私也就无畏了。
  爸爸这个人就是这样,他以食会友,以戏会友,以文会友,更以心会友……愿爸爸永葆旺盛之精力,在吃学、戏剧学、戏曲学、影视学,以及各类学术上达到更高的美学成就。
  (作者阮丹娣为黄宗江先生的女儿。)
  黄宗江,作家,演员,剧影艺术家。中国作协、影协、剧协会员。新中国成立前夕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离休于八一电影制片厂。著有电影剧本《柳堡的故事》、《农奴》、《海魂》等,戏剧戏曲作品选《舞台集》、《南方啊南方》、《风雨千秋》,散文杂文评论集《卖艺人家》、《读人笔记》等。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凡因公下乡者常被安排在社员家里用餐,即所谓的吃派饭。本人曾因工作关系常往关里关外农村跑,亦属农民家中餐桌上的常客。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年代,饮服行
本文介绍了热解石墨涂层的制备,工艺参数的选择,结合热解石墨的性能和若干单位的实践,阐明了对热解石墨涂层做外延基座材料的初浅认识,并对外延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商榷。图
父亲走完了坎坷的人生历程,于3月31日离开我们去了! 那是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经过近两年疾病折磨的父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随着粗重的喘息,不时地变换着头部的姿势。亲人们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这期我们刊登了江苏省海门市常乐中心小学同学们的作品,他们的绘画指导老师王柳柳和英语辅导老师徐敏分别为作品作了中英文说明,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乡间小路》  黄相栋 四(3)班 男 10岁  赤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真舒畅。  Walking on the country lane by barefoot, I feel very happy.  《玉米地里的小老鼠》  周于栋 四(3)班 男
有一只小山羊,随着脑袋顶上的角越长越坚硬,认为自己已经长得足够大,可以自己照料自己了。一天傍晚,羊群从草原上出发准备返回,羊妈妈喊小山羊的时候,他充耳不闻,只顾继续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北京的一些公园里自发地聚集了一些老年人,他们手里拿着征婚启事和照片,是专门为自己的子女来相亲的。这已经成为北京一些公园的一道风景。  9月29日上午,在位于北京南城的“正仁大厦”里,有一个由北京市妇联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组织的“老爹老妈相亲会”正在举办。  天不作美。一向秋高气爽的北京,那天却从早上起就下开了小雨,秋雨阵阵,冷风嗖嗖。然而,淅淅沥沥的秋雨并没有挡住老人们的脚步
炎热的夏天又快到了,带状疱疹多了起来,仅把我治此病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供大家临床参考。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疮”、“缠腰龙”等,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外科书中介绍的治法很多,但有特效者也并不多见,内服方多倡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处方来治疗,某位老中医介绍带状疱疹特效方,试用几例,效果确实很好,一般三天至七天左右结疤,十天左右痊愈,并能立止疼痛。  后来我才
如果您长期有腹痛、腹胀、恶心、暖气、厌食、呕吐、腹泻、便秘、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性紊乱症状,不妨试试纯中药组方的常康牌渭轻松康乐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