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行为的侵权性质认定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柴丹丹(1990-),女,汉族,山西临汾人,西北大学法学院2011级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冒名”是指假冒他人署名发表自己作品的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48条第8项将其规定为侵权行为,但并未明确其侵权性质。对此,学界观点素有分歧,主要有侵害署名权说,侵害姓名权说,不正当竞争说。文章从冒名的主体、目的及手段对冒名行为进行界定,基于对学界不同观点的分析,认为各个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对于冒名行为的侵权性质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键词】冒名行为;署名权;姓名权
  一、冒名行为的内涵及类型
  冒名行为,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或声誉为目的,假冒他人署名发表自己作品的行为。冒名行为多以自然人为主体,但特殊情形下,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也可成为其主体。被冒名者通常是在某些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人。冒名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署他人的名字。第二,在第三人创作的作品上署他人的名字。第三,临摹他人的作品,署原作者的名字,主要存在于美术作品的冒名行为中。十八、学界关于冒名行为侵权性质的争论
  (一)侵害署名权说
  署名权,是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也称姓名表示权。其内容包括:(1)决定是否署名的权利;(2)选择署名方式的权利;(3)禁止未参加创作的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权利;(4)禁止他人在并非自己创作的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冒名行为侵害署名权的理由:(1)署名权的内容本身便包含禁止他人在并非自己创作的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作者通过支配姓名行使署名权,以表明其作者身份,真实反映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因其对姓名的支配使用,属于姓名权的内容,但由于署名权作为一项著作人身权,与作者的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将其归入著作权中进行特殊保护。在涉及作品及作者身份问题时,应适用特别法著作权法的规定。(2)冒名行为中冒用他人姓名仅仅是手段,而本质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有损合法作者的声誉及其他经济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作品的价值,直接侵害真实作者及购买者的权益。因其涉及到著作权中的精神權利及财产权利,属于著作权法的调整对象,应归入著作权法予以调整。
  (二)侵害姓名权说
  姓名权是指公民有权自由决定、使用以及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名字,禁止他人干涉或非法使用(盗用、假冒)的权利,姓名权专属于自然人,并且不得与人身相分离,是一项专属人格权。
  认为冒名行为侵害姓名权的理由:(1)署名权作为一种著作专有权利,是一项具体的权利,其获得的前提是创作完成作品的事实行为,因此署名权的行使只能针对作者自己的作品。作品是著作权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被冒名者没有创作冒名作品,便不是作者,不具有著作权法上的署名权。没有作品便没有著作权存在的前提,侵害署名权说便是“无”中生“有”的谬论,是不符合逻辑的。(2)冒名行为,已经超出著作权法中的署名权问题,是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姓名权的内容本身便包括禁止他人干涉或非法使用(盗用、假冒),因此,冒名行为侵害的是姓名权。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说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违反诚实信用的基本准则,以不正当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1.其主体是经营者。2.是违反市场经济基本准则的行为;3.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是一种侵权行为。
  如果把作品作为一种商品,冒名将某一作品投入市场,使人误以为该作品是被冒名者的作品时,就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冒名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冒名主体的主观意图为故意,且会产生足以使公众混淆的可能。对被冒名者,可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主张权利救济。
  二、关于冒名行为侵权性质的认定
  基于对学界各个学说的分析,可以看出,关于冒名行为的性质,学界仍存争议,尚无统一观点。上述的三种学说,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以一定的角度对冒名行为进行分析,多有不足,无法应对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认定冒名行为的侵权性质不能一概而论,要视被冒名者的情况和冒名行为的手段而定。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被冒名者在世的情况,若被冒名者是非作者(即普通公民),因该冒名行为并不涉及著作权问题,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姓名权。若被冒名者是作者,且在某些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该行为不仅侵害了他人的姓名权,同时也侵害了他人著作权中的署名权,构成双重侵权,存在法条竞合的情形,按照特别法优先原则,应认定为侵害署名权。
  (二)被冒名者已经死亡的情况,由于其姓名权已不存在,便不存在侵害其姓名权的问题。若冒名行为导致被冒名者声誉贬损,则可能构成名誉权侵权,在此情况下,其近亲属可依法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若被冒名者是作品的真实作者,基于作品而享有著作权,因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不受时间限制,则应认定为侵害其署名权。
  (三)在司法判例中,存在一些将冒名行为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合理的。但是在认定冒名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注意:第一,冒名者的主观意图是故意还是无意;第二,是否会产生足以使公众误认,发生混淆的可能;第三,冒名者与被冒名者是否符合不正当行为的主体要求;第四,是否产生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及市场经济秩序的后果。对于这种情形,不宜扩大适用,应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修扬.署名权若干问题浅析[J].鲁东大学学报,2010(2).
  [5]周俊强.假冒他人作品行为的法律性质研究[J].中国出版,2011(2).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某时段内本院血液透析患者36例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
作者简介:贾梦昭(1988-),女,山东东营人,延边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在读。  【摘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权与日耳曼上的总有很相似,试图以此为基础解释集体所有这一法律现象;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应为共同共有,集体所有是共有人没有处分权的特殊共有;还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集体土地的最终控制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对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行使
作者简介:黄凡(1987-),男,蒙古族,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大学2011级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2010年颁行的两部证据规定,明确涉及了瑕疵证据。瑕疵证据是证据能力存在暂时性缺陷的证据。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没有绝对的界限,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在外延和内涵上有较大差别。  【关键词】法庭布局;比较;诉讼理念  刑事诉讼活动中,对法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的席位问题研究并不多,法庭
新幼儿入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特别是入园幼儿年龄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强,个人自理能力差,在进入幼儿园后更易出现焦虑症状。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不停哭闹、不吃饭不喝水
运动性心肌肥大是运动训练中的普遍生理现象,表现为心脏增大、心肌肥厚、心室壁增厚、心脏重量增加等特征。目前,对运动性心肌肥大属于调节性、生理性肥大的认识渐趋一致,但
东北大学1996年开始以熔体直接发泡法制备泡沫铝材料。在实验室中,针对铝熔体的增黏理论、熔体搅拌过程中的流变原理、熔体泡沫化行为的产生机制以及气泡的演化规律等理论问题
【摘要】刑事诉讼法作为维护社会公正与和平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司法机关处理重大恶劣刑事案件的法律法规,自建立之日起就对维护我国良好的社会环境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立法和实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抽象的理论的千变万化的犯罪案例要做到有机结合,刑事诉讼法才能真正发挥其效力。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理论实践;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文化全球化的势头也发展良好,在经济与文化举世瞩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要使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焕发出活力和成效,则必须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机制、方法和内容.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摘 要:在城市的基礎设施建设中,给水管道施工一直是困扰市政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给水管道在施工时,会受到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同时给水管道施工也不可避免地给城市的地下设施、道路等建筑带来一定的影响。而顶管技术的出现,给困扰市政多年的给水管道施工带来了希望。  关键词:顶管工艺;市政;给水管道;应用  随着城市地面交通、城市建筑,以及地下管道数量日益增多,市政给水管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和阻
作者简介:冯俊波(1980-),男,山东冠县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行政法学;宁晓林(1982-),女,吉林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摘要】经济合同已经成为高校参与经济活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在高校事务管理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然而,由于各高校签订经济合同时,大多处于被动地位,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就高校签订经济合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