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的画像》的欧美文化观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詹姆斯早期国际题材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以美国人旅居欧洲为背景,着重表现美国人从天真到成熟的艰难的“认知过程”,以伊莎贝尔悲剧性却充满力量的婚姻结局表现了欧美文化相融的复杂过程.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融合亨利·詹姆斯的漂泊经历来表达19世纪新旧大陆文化碰撞的主题.
其他文献
我国学科建设制度从“重点”转向“一流”标志着由政府选择性重点学科建设向高校竞争性一流学科建设的范式转变.学科建设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激进式制度变革、渐进式制度变革和断裂性制度变革三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看,学科建设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受经济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学科建设价值取向的深层结构影响;由于传统的制度惯性和组织行为惯习,学科建设制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学科建设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多元主体博弈、政策学习机制以及外部示范效应.实践中,我国学科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塑多元主体关系,健全学科动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期满之际,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评价维度后,收集2015-2019年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结果 显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实施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估计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然而,少数反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指标呈现
近些年来,大学课堂传统讲授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指摘,甚至不乏有过时之说.其实,讲授作为最为古老的教师讲述学生听记的教学方式,在19世纪就频受质疑,20世纪中叶在“关注学生”的转向后,它逐步趋于消亡.随后,揉入了提问、演示、适量的讨论等的讲授为主形式渐成主流,但这种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思潮以及广为采用的信息技术冲击下,它再次成为积极性学习的对立面.众多调查研究表明,讲授为主形式在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依然盛行,其效果评价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兼而有之.不同课程的知识属性与文化,教师与学生的观念、习惯和
瑞士作家戈特弗里德·凯勒的中篇小说《三个正直的制梳匠》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的市民社会风情画,以一种诗意的方式体现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环境.凯勒通过夸张、荒诞和尖刻的手法对主要人物进行了漫画式塑造,从而巧妙地讽刺了人们不顾一切追逐金钱和财产的现象.诙谐之城塞尔德维拉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作为集体的塞尔德维拉人与作为个体的滑稽怪人形成了对比.本文通过对主要人物进行分析,继而在诗意现实主义的背景下对凯勒作品中幽默呈现出的讽刺艺术进行探析.
“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中外4个国家8所典型高校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理想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涵盖目标理念、领导机制、组织机构等10个关键要素,具备3个分系统,即操作系统、组织系统和支撑系统;应体现“三化特征”,即专业化、一体化及实效化;应把握好“四因经验”,即动力因、目的 因、质料因和形式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整合建构而成囊括的“三系统·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