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的不许爱美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i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时,我在对着镜子洗脸,我妈从旁边走过,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你可别以为自己很漂亮……”
   我当时就炸了。我觉得万分委屈:我只是在早晨如常地洗一把脸,你怎么就能走进我的内心,看出了我心里压根儿没有的想法,并且以此评判、教训我?
   追求美、展现美,都被认为是禁忌的,甚至是不道德的。
   记得那时学校有个音乐老师,特别爱美爱音乐,总是把自己和家人打扮得妥妥帖帖,经常穿着自己设计裁剪的裙子去弹钢琴,试图给我们传达音乐的美。
   可那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孩子们,都看不惯她,背地里叫她“妖精”,甚至为她比我们高两级的儿子感到羞愧。是的,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灰突突的小县城,她实在是太突兀了。
   就像我们对她的态度一样,我们的父母也在用同样的标准对待我们。打扮是禁忌,想变得更美属于思想不健康,挑衣服戴首饰,那简直属于有了早恋的苗头……当然没法追求美,一方面也是受到物质条件的约束所致。但影响更深的,是那种对人爱美天性的否定、打压……所以我,到了现在还是不太会打扮,对此非常不自信,经常因为衣品而被吐槽。甚至现在我妈妈也会埋怨我,说我实在是没有眼光。
   所以当我生了个天生特别爱美、最想过的节就是“裙子节”的小姑娘时,我虽然惊讶于她的天性从何而来,也惊慌于跟不上她的审美,但我还是在尽量地配合她。什么小高跟鞋,什么小手提包,什么我其实一点儿也不喜欢的公主读物,只要条件允许,买买买。
   至少我不会说:“你这样爱美,不对。”而当我远隔几千公里、几十年,找到当年那位音乐老师最近的视频时,看到已年过六旬的她,身材还是保持得非常好,在退休后还积极地组织着老年合唱团,在参加比赛的时候给他们当指挥,我心里非常感动。我想,她这一生,过得真明白、真勇敢、真美好。
   “Look at you!You are a star too!”(看看你,你也是个明星啊!)
   这句话,是我前几年,在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大道听到的。听口音应该是来自美国其他地方的游客,一对父女,女儿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大概是女儿在那儿感慨:“你看那么多明星,她们都好美啊!”在路上,走在她身旁的父亲,就用夸张却决绝的口气,马上这样回应了她。
   女儿听到父亲不遗余力的赞美,露出了羞涩却满足的笑容。而我站在旁边,愣愣地看着我先生:“哇,原来他们真是这样夸小孩的……”
   我的记忆里,我的父母,很少这么自然而由衷地夸赞过我什么。特别是妈妈,不管你拿着多好的成绩去告诉她,她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永远都是“不要骄傲,要谦虚”。哪怕在你还不知道什么叫“骄傲”的时候,一种要缩手缩脚的、不要在人前大声讲话的气氛,也已经漫过了你。
   最令人无语的是,这种“谦虚”,也成了父母生活的日常。发挥得极致一点儿,就又深深地影响到了孩子。比如,为了表现自己的“谦虚”,他们从不在别人面前夸赞我。就算是有人當他们的面夸赞我,他们也会再说出我更多的缺点作为礼貌的回应。
   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困扰和尴尬。我也有小小的自尊心,我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数落,是很尴尬的事情。更极致的,是一旦家里有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来访,不管是亲戚家的,还是朋友家的,他们都会显示对其他孩子更多的爱和关心及宽容。哪怕现在再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这种“礼貌”和“客气”,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再怎么样,也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觉得被冷落,觉得原来自己的父母更爱别人吧?
   而且时间长了,这种“谦虚”,会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否定”甚至“责难”。比如前几年,我带着我的父母去看我们新置办的房子。房子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毕竟也是我们的奋斗成果,而且属于同一辈儿人里面,买的又早又大的。但我妈妈进门的第一句话,还是在挑毛病:“怎么买了这么个楼层……”当然我也知道这房子有诸多不理想,但你就不能往好的一面看看、说说吗?
   好像只有我“犯错”、让他们失望的时候,他们才会说:“我女儿从小到大这么优秀,为什么……”而我一脸茫然:“真的吗?你们真的是这样想我的吗?”
   所以对我的孩子,我每天都会对她说很多很多句“我爱你”,我每天都喋喋不休地告诉她:“不管发生什么事,爸爸和妈妈都永远爱你、支持你。你是我们最爱的一个小孩。”而她,总是会心满意足、神情自若地拍拍我:“知道啦!”
其他文献
一个朋友说,他平生有三怕:第一,怕人讲笑话;第二,怕领导讲笑话;第三,怕领导饭桌上讲笑话。  和贫穷、咳嗽一样,幽默感也是无法伪饰的。所以,我从来不说笑话,也不故作风趣。  好些年前,也尝试过谈笑风生,说说俏皮话,搞搞气氛,但卖了几次尬之后,就彻底放弃治疗了,从此心甘情愿当一个枯燥乏味的人。这应该是天性使然。我两岁时拍了张照片,表情木木痴痴、若有所思,没一点小孩子的天真灿漫,连我妈都很嫌弃——邻居
三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准备乘坐火车去观看一场比赛。在车站里,三个男人各自买了一张火车票。无意之中,他们发现三个女人竟然只买了一张车票。  “你们三个人只有一张火车票,怎么去旅行?”其中一个男人不解地问。  “你就瞧着吧,到时候你就会明白的。”一个女人答道。  他们全都上了火车。三个男人坐到了各自的座位上,而三个女人全都挤进了一个洗手间,并随手关上了门。  火车离站不久,检票员便走了过来。他要一一检票。
因为伏案作业多,且缺少运动,我坚持每天晨跑。慢跑可以消解肩部酸痛,运动前后的拉伸动作还可以起到舒展身体的作用。我还面临着驼背的危险,也想顺带纠正一下。   驼背是我的烦恼之一。虽然我总提醒我自己要挺直背部,但是在书桌上全神贯注地工作时,不知什么时候起就又弯腰屈身了。前几天,我把我的这个烦恼与骨骼矫正师商量了一下,竟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复。   就我的情况来讲,“不勉强医治也好。因為从一定意义上
“小时候守着电台等我最爱的歌”(When I was young and listened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不仅仅是卡朋特的一句歌词,更是穿越时空滋养了好几代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那会儿真有守望的劲头啊。初中同学几乎人人都练就了边听歌边解数学题的绝招,往三角形上添辅助线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排行榜上的最新动态——那几乎总是翌日早读课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年代,用古代人类的算法,是公元10086年。  众所周知,这个年代很流行养“人”。  人是我们机器人培育的,除非我们同意配种,不然没有生育能力。他们有正常人的认知,但思维模式极其简单,也只会运用一些简单逻辑。  养人流行起来,是因为倪匡1977年的《玩具》这部小说,我们一个考古学家看完后覺得养人的乐趣其大无穷,他是养人的先驱者。  而吸引我养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养人很解闷。养个
北京一下雪,就成了北平。今朝风庭舞流霰,飞白朱红春意生,美得让人如痴如醉。但其实,雪落下的每一个国度,都美得让人沉沦。  一直垂涎北海道小樽的雪景,不知何时才能拥入它的怀抱。  你一定不知道吧,日本也有像芬兰拉普兰小镇的村庄,犹如世外仙境,宁静安详。  雪后的富士山,看上去温柔了许多。  雪后的金阁寺,宛若天宫。  雪后的巴黎地铁站,像极了时空隧道。  巴黎圣母院前的鴿群,为沉寂的冬日增添了灰色活
动物分类最通行的做法,是先看有无脊椎。有脊椎下面,再分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等。福柯在《词与物》中,引用了博尔赫斯提及的“某种中国百科全书”,其中对动物,是这样分类的:一,属于皇帝的动物;二,散发香气的动物;三,被驯服的动物;四,乳猪;五,美人鱼;六,传说中的动物;七,自由的狗;八,包含在此分类中的动物;九,像疯子那样乱动的动物;十,数不清的动物;十一,用很细的驼毛笔画的动物;十二,其它动
李彬是一位插畫师。有一天,他在过马路等红绿灯的时候,忽然留意到路边有一个蹬着三轮车卖花卉盆栽的中年男人。  “他身边没有任何顾客,就那么呆呆地仰头望着天空出神。我也看着他发了好一会儿呆,想象他每天的营生,想着那么多花草要是卖不掉该怎么打理。直到红绿灯变灯,我便匆忙汇进人流走开了。回到家后他的身影还在我的脑子里盘旋不去,我索性提笔把他画了下来。”  从此,这位插画师开始用画笔描绘出生活中的一幕幕。
四小姐  关于李叔同,我知道得不多。  直到去年,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读丰子恺的散文。在丰子恺那里,我重新认识了李叔同。  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丰子恺因为年轻气盛,冲撞了杨姓的训育主任,差点要被学校开除。李叔同爱才心切,在紧急召开的全校师生会议上,当众致歉,并主动背锅——学生没教好,做老师的也有责任。  风波平息以后,李叔同把丰子恺叫到寓所,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人谱》授予丰子恺。没有严厉的斥责
我爱她爱了六十年  爱了六十年没说过一句话  我肯定她也爱我  爱了六十年没说过一句话  我们只是邻居  永远只是邻居  我有一种固执的想法  我一开口就会亵渎了她  我知道她也如此  我们只是久久地凝视着  整整六十年没说过一句话  老态龙钟地参加孙子的婚礼  回家就各自想自己的心事  他们早已不再相爱  他们互相躲避,互相设防,互相诅咒  他们早已不再相爱  而我们的爱情已经是陈年老酒  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