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民族舞蹈,在世界民族舞蹈中占據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从事民族舞蹈教育工作的教师,我对近几年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一点建议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民族舞蹈教学体会
一、 培养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近些年来,艺术类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持续热招,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成为一些高中生选择学习舞蹈等艺术特长的重要原因。有一些学生把它们当做是进入大学的"捷径"。当然,有很多是真正出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选择学习舞蹈的,也不能排除有一些学生是"被迫"选择舞蹈学习后对舞蹈产生兴趣的。就目前的这种状况,这些"兴趣",不得不使我们对目前舞蹈教学招生的状况进行冷静思考。
一个民族的舞蹈中蕴含着这个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我们在舞蹈教学中要先从启发学生崇高的民族认同感、加深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感情为入手点,通过民族舞蹈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的思想进行民族意识自豪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祖国舞蹈文化的热爱和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部分教师缺乏对于学生的主动观察能力,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不能"因材施教",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学生舞蹈兴趣的形成。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一个人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舞蹈教师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兴趣,逐渐提高教学效果。
二、 呼吸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动作赋予了气韵,才能说给予了舞蹈动作生命!我国京剧艺术中的"精、气、神"中的气指的就是气韵,可见,只有贯穿着气韵和呼吸的舞蹈才是真正的舞蹈。无论是多么高超的舞蹈技术技巧如果离开了气韵和呼吸,就只能变成僵化的肢体动作。在舞蹈训练中不用或者用错气息与用上、用好气息跳出来的动作,无论从自我感觉上还是观众欣赏的美感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藏族长期生活在高原的牧区上,受自然环境和劳动生产习惯的影响,呼吸带有压抑感和负重感,形成了藏族舞慢呼慢呼的特点。朝鲜族的"眺肩",我国著名的舞蹈教育家池福子教授曾这样启发学生"不是肩跳,是心跳!"这种以心理带动肌体的方法充分证明了呼吸在舞蹈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舞蹈训练中,一定要重视呼吸的训练和运用,"以情感带动呼吸",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舞蹈水平、完成舞蹈作品,使舞蹈作品更丰满,更具张力。
三、 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民族音乐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民族舞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进行舞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们充分领会民族音乐的内涵,才能对舞蹈主题思想有更深的认识。考虑到有些学生的文化修养不是很高,对文字、歌曲内容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入,所以在选择音乐时不能一开始就放一些难度较大、不好听辩的音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逐渐深入。对服饰和音乐的欣赏、感受,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也使民族审美心理自然的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加深了学生们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了解,引发更高的学习兴趣。
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若娃说:"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确定了我的一切舞台行为。"日本松山树子也曾谈到:"一个舞蹈演员,倘若没有敏锐的音乐感是跳不好舞的。不能在节拍中灵活多变地掌握节奏轻重缓急的变化,是跳不出优美的舞蹈的,也不能使舞蹈富有无限的魅力和高度的艺术性,更不能带给人美的享受。"在学生中,由于音乐修养水平的差异,他们在接受新动作的快慢能力及完成动作的质量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过一些音乐基础的学生,比如学过乐理、某样些乐器的学生,在学习新的舞蹈动作时,能够很快掌握动作的节奏。而音乐素养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喊节拍,才能勉强跟得上。因此,学生音乐素养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才能真正的做到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四、 注重创新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创设丰富的教学场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教学,在舞蹈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应尽可能多地采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式,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鼓励组内学生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竞争与协作。在舞蹈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班授课或分组教学,促进学生间的相互观摩与学习。此外,创新也一定要结合民族性和地域性这两个特点,因地制宜,充分结合自身特点,脚踏实地。
五、结语
我国的民族舞蹈在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都得到了众多的赞美与肯定,这足以看出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和发展潜力。所以,我们应越来越多地重视和研究民族舞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民族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丽娜.《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黄河之声.2011.(2)
[2]钟文敏.《乐之韵 舞之魂--试论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与音韵的和谐统一》[J]云南教育.2008.(8)
[3]朱红.《在民间舞教学体系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谈民族地区专业舞蹈院校的民间舞蹈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关键词】民族舞蹈教学体会
一、 培养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近些年来,艺术类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持续热招,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成为一些高中生选择学习舞蹈等艺术特长的重要原因。有一些学生把它们当做是进入大学的"捷径"。当然,有很多是真正出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选择学习舞蹈的,也不能排除有一些学生是"被迫"选择舞蹈学习后对舞蹈产生兴趣的。就目前的这种状况,这些"兴趣",不得不使我们对目前舞蹈教学招生的状况进行冷静思考。
一个民族的舞蹈中蕴含着这个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我们在舞蹈教学中要先从启发学生崇高的民族认同感、加深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感情为入手点,通过民族舞蹈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的思想进行民族意识自豪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祖国舞蹈文化的热爱和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部分教师缺乏对于学生的主动观察能力,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不能"因材施教",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学生舞蹈兴趣的形成。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一个人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舞蹈教师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兴趣,逐渐提高教学效果。
二、 呼吸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动作赋予了气韵,才能说给予了舞蹈动作生命!我国京剧艺术中的"精、气、神"中的气指的就是气韵,可见,只有贯穿着气韵和呼吸的舞蹈才是真正的舞蹈。无论是多么高超的舞蹈技术技巧如果离开了气韵和呼吸,就只能变成僵化的肢体动作。在舞蹈训练中不用或者用错气息与用上、用好气息跳出来的动作,无论从自我感觉上还是观众欣赏的美感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藏族长期生活在高原的牧区上,受自然环境和劳动生产习惯的影响,呼吸带有压抑感和负重感,形成了藏族舞慢呼慢呼的特点。朝鲜族的"眺肩",我国著名的舞蹈教育家池福子教授曾这样启发学生"不是肩跳,是心跳!"这种以心理带动肌体的方法充分证明了呼吸在舞蹈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舞蹈训练中,一定要重视呼吸的训练和运用,"以情感带动呼吸",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舞蹈水平、完成舞蹈作品,使舞蹈作品更丰满,更具张力。
三、 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民族音乐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民族舞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进行舞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们充分领会民族音乐的内涵,才能对舞蹈主题思想有更深的认识。考虑到有些学生的文化修养不是很高,对文字、歌曲内容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入,所以在选择音乐时不能一开始就放一些难度较大、不好听辩的音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逐渐深入。对服饰和音乐的欣赏、感受,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也使民族审美心理自然的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加深了学生们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了解,引发更高的学习兴趣。
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若娃说:"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确定了我的一切舞台行为。"日本松山树子也曾谈到:"一个舞蹈演员,倘若没有敏锐的音乐感是跳不好舞的。不能在节拍中灵活多变地掌握节奏轻重缓急的变化,是跳不出优美的舞蹈的,也不能使舞蹈富有无限的魅力和高度的艺术性,更不能带给人美的享受。"在学生中,由于音乐修养水平的差异,他们在接受新动作的快慢能力及完成动作的质量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过一些音乐基础的学生,比如学过乐理、某样些乐器的学生,在学习新的舞蹈动作时,能够很快掌握动作的节奏。而音乐素养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喊节拍,才能勉强跟得上。因此,学生音乐素养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才能真正的做到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四、 注重创新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创设丰富的教学场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教学,在舞蹈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应尽可能多地采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式,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鼓励组内学生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竞争与协作。在舞蹈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班授课或分组教学,促进学生间的相互观摩与学习。此外,创新也一定要结合民族性和地域性这两个特点,因地制宜,充分结合自身特点,脚踏实地。
五、结语
我国的民族舞蹈在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都得到了众多的赞美与肯定,这足以看出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和发展潜力。所以,我们应越来越多地重视和研究民族舞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民族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丽娜.《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黄河之声.2011.(2)
[2]钟文敏.《乐之韵 舞之魂--试论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与音韵的和谐统一》[J]云南教育.2008.(8)
[3]朱红.《在民间舞教学体系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谈民族地区专业舞蹈院校的民间舞蹈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