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咬合异常患者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不同种类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咬合异常患者咬合重建的临床分类、诊断与修复方法选择的原则. 方法 42例(203颗牙)咬合异常的老年患者,根据修复前检查、诊断,进行修复设计、咬合重建修复,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修复方法包括固定修复、固定和活动联合修复及活动修复,于修复前、后分别检查义齿使用情况与患者满意度、颞下颌关节健康状况及基牙健康状况. 结果 咬合重建修复1年后,全部患者对咬合重建修复效果满意.义齿舒适度和对发音影响与活动修复比较,患者对固定修复固定和联合活动修复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15和χ2=4.71,均为P<0.05);8例颢下颌关节病中7例治愈,关节区疼痛和关节弹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0.031和χ2=0.038,均为P<0.05);203颗基牙中,30颗(14.8%)为牙周炎和继发龋,采用活动修复的基牙问题发生率高于平均水平. 结论 对于需要进行咬合重建修的老年患者,根据其临床分类及诊断选择不同修复方法,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年龄是人类大多数恶性肿瘤最重要的人口统计学风险因素,2/3的恶性肿瘤发生于65岁以上人群.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肿瘤与老龄化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期刊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80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80岁及以上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共19例采用PVP方法治疗;同期60~79岁共17例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对患者术前、术后1~7 d,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同时对2种术式透视时间、注射骨水泥量、住院总费用等进行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
摘要:作为一个生产和选择行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包括研发、生产、销售、采购、质量、财务和其他链接。如果梁企业的库存管理不当,会严重降低其月度资本。因此,库存管理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公司的运输。企业管理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介绍了库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分析的主要问题在SAP系统的库存管理。结合相关的经验,进行对数据库的管理。  关键词:SAP系统;例造企业;存货管理  目前,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抑郁症(SID)患者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和认知功能及其之间关系.方法 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量表(MoCA)对所有被试者进行抑郁和认知功能评定.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60例SID患者与60例健康老年对照者5-HTTLPR基因多态性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片区在实际开发、应用、投资与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体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城市片区开发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核心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完善来规划科学、有效、全面的投资融合策略,尽可能选择最优化的区域发展方案,实现当前城市经济稳定、可持续运营与发展的效果,为整体融资环境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实现最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配比,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25-35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过程中核因子кB(nuclear factor кB,NF-кB)的活化与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分析在此过程中Akt、GSK-3β以及NF-кB的活
期刊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踝臂指数(ABI)是目前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最常用、最普遍的无创性辅助检查,低ABI值(<0.9)对评估下肢动脉硬化疾病的病变程度、病程进展、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1]。
期刊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抑制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作用下对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依次给予白藜芦醇和可溶性sCD40L孵育细胞,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明胶酶谱法检测巨噬细胞内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的转录、蛋白表达和酶活性.
期刊
直肠癌是大肠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大肠癌的50%左右[1].近年来,虽然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据国内外报道老年人依然是直肠癌的好发人群,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2-3].对于高龄直肠癌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怎样处理围手术期问题,是外科医生必须关注的问题.我们收集85例经手术治疗7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