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危险因素评估方法的探讨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危险分级的有效评估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5分的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东京指南(2018)》(以下简称TG18)分级分为2组:TG18 Ⅰ级者为轻度胆囊炎组(n=15);TG18 Ⅱ、Ⅲ级者为中重度胆囊炎组(n=13)。选取同期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5分<MELD评分<15分且TG18 Ⅰ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损伤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

共纳入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57.3±5.9)岁。中重度胆囊炎组中患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患者(13/13)显著多于对照组(11/16)和轻度胆囊炎组(10/15)(P<0.05)。与对照组相比,轻度胆囊炎组和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腹腔引流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与轻度胆囊炎组比较,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一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术后第3天轻度胆囊炎组和中重度胆囊炎组手术后的血胆红素、血肌酐和MELD评分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的Child评分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Ⅰ~Ⅱ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3)显著高于轻度胆囊炎组(5/15,χ2=7.479)和对照组(4/16,χ2=10.2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Ⅲ~Ⅴ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13)显著高于轻度胆囊炎组(7/15,χ2=7.385)和对照组(5/16,χ2=11.0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ELD评分联合TG18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危险分级的有效评估方法,同时合并MELD评分≥15分和TG18Ⅱ、Ⅲ级的患者微创手术存在高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59例确诊UTUC并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19例,女340例。平均年龄(66.5±9.6)(26~93)岁。有吸烟史283例。伴肉眼血尿664例。肾盂癌396例,输尿管癌463例。术前合并肾积水675例。术前行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32
癫痫是目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对于癫痫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仍有广泛的患者其癫痫发作无法得到安全有效地控制,且治疗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介导神经免疫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在探索癫痫发生机制及开发潜在治疗方式方面显示出了巨大潜力。笔者现对该信号通路在癫痫发生和治
重症肌无力危象(MC)常累及呼吸肌而需要及时进行机械通气。随着无创机械通气(NIV)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用于MC引起的呼吸衰竭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如何早期识别MC的发生、预测NIV治疗MC的相关指标、应用不同通气策略以更好地提高NIV治疗MC的效果等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NIV模式的新发展为NIV治疗MC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本文围绕NIV在MC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呼吸衰竭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膈神经传导检测是客观评估呼吸功能的重要方法,可以弥补肺功能检查(PFT)的局限性,对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ALS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现围绕膈神经传导的神经生理机制、检测方法及其在ALS中的临床应用展开综述,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其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临床。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单纯保守治疗2种方式对基底节区中、小量血肿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2组,其中手术组患者33例,采用立体定向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31例,采用单纯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并随访6个月,比较其术后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会对大脑造成持续损伤。尽管目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经成功应用于AIDS,患者仍可能出现认知、行为和运动异常,导致艾滋病毒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弥散张量成像(DTI)可检测脑白质的细微结构功能变化,敏感性高,可为HAND的早期诊断、潜在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同时在监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临床应用角度对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