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9例10岁以上儿童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方法 选择1周岁内完成血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10岁以上儿童2789例,分别接种4种国内常用的不同重组乙肝疫苗,分为A、B、C、D4组,采集血清,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仅抗-HBs阳性者接种1剂次、抗-HBs阴性者接种3剂次相应疫苗,免疫1个月后采血检测抗-HBs.结果 加强免疫前、免疫1剂次及3剂次后A、B、C、D 4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36.43%、37.59%、42.91%、46.46%;89.20%、91.52%、90.96%、85.45%;99.12%、99.47%、98.87%、98.85%;加强免疫前、免疫1剂次及3剂次后两两之间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抗-HBs阴性者加强免疫1剂次、3剂次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3.01%、86.41%、84.16%、72.82%;98.62%、99.16%、98.03%、97.84%;与抗-HBs阳性者加强免疫1剂次相比,4组抗-HBs阳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者加强免疫1剂次后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2853.21、6254.23、3581.40、3021.32 mIU/ml.抗-HBs阴性者加强免疫1剂次、3剂次后4组GMT分别为273.08、648.52、387.87、245.36 mIU/ml;632.30、2341.14、563.97、394.08 mIU/ml.结论 采用上述4种重组乙肝疫苗对抗-HBs阳性的10岁以上儿童加强免疫1剂次、对抗-HBs阴性的10岁以上儿童加强免疫3剂次,免疫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多数疫苗在人群中使用后会产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除接种者得到保护外,项目实施人群中的未种者也能因此受益.而传统的疫苗临床试验设计,采用个体随机化分组方式,由于不能对间接效应进行定量估计,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往往被低估.文中介绍Halloran等构建的包含间接效应估计的干预试验设计框架,提供包括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和整体效应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并阐述各类效应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结合在孟加拉国开展的
目的 查明某镇卫生院报告发现1例疑似霍乱病例疫情规模、调查传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制定统一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对就餐人员食用菜品情况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 共24人感染,其中10人发病,均参加了2009年7月14日一次午餐聚会,未参加者未发病.对参加14日午餐的265名就餐者开展回顾性队列调查,结果显示食用蒸甲鱼和花生米为危险因素,RR=3.6(95%CI:1.1~12)和RR=
介绍布尼亚病毒科的病毒构成与分类、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在全球的地理分布及主要传播媒介;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相关人畜疾病.介绍我国已发现和新发的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及相关疾病。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小学生烧烫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区县中小学按性别、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428对烧烫伤病例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烧烫伤发生主要部位是上肢(57.9%),主要发生地点是家中(58.2%).51.0%烧烫伤是热水导致的;43.9%的烧烫伤需要医疗单位处理;7.7%伤后留下后遗症(活动不如往常、功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引起了广泛重视,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流行、降低死亡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方法[1],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甲型H1N1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初步评估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9年11月、12月、2010年2月,在江苏省随机选择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免疫人群),连续采集同一批人群(共281人)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及
目的 应用症候群监测资料评估WHO发布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手册(手册)中疑似病例定义和分类方法,为该手册提供现场依据和修订建议.方法 基于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项目,获取乙脑实验室确诊病例和急性脑炎症候群(AES)病例,利用队列研究中相对危险度(R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评估AES与乙脑病例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及其强度大小和AES对人群中乙脑病例的覆盖范围.结果 研究期间共评估
目的 分析BED捕获酶免疫试验(BED-CEIA)是否适合在大范围人群内应用,对BED-CEIA与队列研究获取HIV-1新发感染率的一致性和BED-CEIA错分现象对新发感染率结果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其中10篇入选BED-CEIA与队列研究获取HIV-1新发感染率一致性的探讨,11篇文献入选BED-CEIA的错分现象研究.结果 BED-CEIA计算的H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防控)能力.方法 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防控的资源、能力及开展的项目. 结果(1)资源:全国有7483人从事慢病防控,占CDC总人数的4.0%;有23.6%的人在2008年投入慢病防控不足6个月.省、地和县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依次为2.29%、1.70%和2.69%.(2
目的 分析2007-2009年云南省腮腺炎病毒(MuV)分离株的SH和HN遗传特征.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Vero细胞分离的病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H基因和HN基因,测序后用Mega4.1软件分析其遗传特征.结果 云南省分离14株MuV的SH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0%和96.5%~100.0%,与其他省份比较其同源性为92.6%~99.4%和87.7%~100.0
目的 了解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全国的运行情况,为推进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预警系统产生的预警信号量、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信号核实方式及响应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国范围内,预警系统中28种传染病共产生533 829条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为97.13%,平均响应时间为1.1 h.其中,固定阈值预警方法产生2472条预警信号,涉及9种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