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画史上,人们对 “借古开今的画家”极为推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对待传承美术文化的态度上,我们应该表现出更多开放性和多元性。
【关键词】美术;学习;评价;我探
新课程教学向前推进多年,但部分施教者对学习评价依然认识模糊,或者追求表面效果。这种“粗放式”评价状况中学尤甚,所谓“差生”的出现进入中学阶段最为严重。造成的教学后果主要有几方面:
1 不利于中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确立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部分教师手拿新教材,学习评价依然刻板、统一,过分强调专业深度,缺乏对学生层次的研究,从而使大量学生得不到合理评价,严重打击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随之丧失的还有可贵的自信心。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和兴趣转移,美术学习积极性普遍下降。新教材注重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兴奋点”。如广东版教材八年级下册有一课:《沉雄瑰丽的青铜艺术》,作品印制精美,我们能充分感受古青铜器的艺术魅力。另外新教材还强调“问题引领”,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主探究。鼓励独见性,少看别人脸色“行事”,学生在欣赏课上有了“自主权”,对其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确立都不言而喻。
2 不利于培育健康个性和全面发展
王华祥在素描教学中特别重视保护学生个性,一位学生画素描时总钻小局部,且一画就半天,王有时也心急,几次想干预,但随后发现,这 “不正统”的方法竟是他的长处,于是因势利导,终使其充分发展了个人面貌。画得慢而局部在这里被认为非缺点而是特点,且被科学地保护和强化了,这种开放性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大胆吸收与研究。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性,过分套用 “标准样式”,只能导致千人一面。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学习本身就包含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因素,但传统的美术学习评价标准往往有失偏颇、固执封闭,是面对个别而非面向全体学生的,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3 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的意识
部分教学追求表面热闹,学习评价则泛化、空洞。听过一节课:《漫画·卡通画》,前半段还挺精彩,一会儿图片一会儿动画片,学生很快被吸引了。当课堂进行到练习环节,却发现学生们半遮半掩掏出准备好的“现成品”,开始惰性的复制。进入评价环节,好家伙,有些复制得比较象原作,却完全偏离教材要求,不可思议的是老师几句廉价的鼓励也不在点子上。这本是一节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发展创新精神的极佳课例,结果却令人遗憾。
升学评价标准以权威姿态压制着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被评价得唯唯诺诺,这种学习状态迁移到美术学习上,孩子的独特天性荡然无存。
新课标的出台为深化落实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以广东版美术教材来说,其中作为特色之一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科学合理,又容易操作。本文所述有些是笔者早就已开始摸索的,有些则是使用教材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个人经验,请同行勿吝匡正:
3.1 制作美术学习评价的成长记录袋,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翻开广东版教科书目录页我们发现:美术学习成长记录卡。笔者增加两项:同学的评价和建议、老师的评价和建议,另增一张学期小结记录卡。然后指导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精美的成长记录袋,袋子在单元数目基础上增多一个(学期小结记录卡)卡口。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认真填写相关项目,学期结束前,要填写学期小结记录卡,然后结合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若干张作品,与同学和老师座谈交流,共同见证与享受自己的成长,感受各阶段学习的快乐及困惑。
学习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解,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评价。如: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是否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活动;在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地动脑;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等等。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使学习活动的评价更加完整而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视学习为享乐的新型学习观。
3.2 制定美术学习评价依据表,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往往只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老师以权威的姿态依据作业水平的优劣定性学生好坏。在美术学习中,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评价方式。笔者为学生建立立体式的学习评价体系,取得较好效果,得到各层次学生的欢迎。
指导每个学生制作学习评价依据表,每节课结束前用一至两分钟完成该表的评价项目。其中他评项为其所在小组成员负责,最后一项为师评,评价依据综合参考学生互评和自评结果及老师堂上观察所得进行,表中设置如下项目,如表1所示。
该学习评价参考表作为对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的依据,结合学习成长记录卡让学生尽量得到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3.3 “欣赏·評述”学习领域应让学生当主角,加强该领域的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最薄弱的领域非欣赏课莫属。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欣赏教学是如何的一种状态:老师安于给学生讲解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历和传闻轶事以及作品所再现的情节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当故事听,否则思想早神游天外。常听一些故事讲得蛮好的老师说:欣赏课就得这样上,故事讲精彩点,也乐得学生喜欢。你看,欣赏教学走进了多大的误区?学生无法获得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与培养起码的创造意识。
另一种情况,老师很注重对作品各种美点进行详尽的分析讲解,然而学生没有获得参与的机会,充其量也只是一名听众,千篇一律的讲解分析,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怎么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与积极性?
美术欣赏课更应让学生当主角。学生开始欣赏作品的同时,与作品的对话也展开了,且这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但这有趣的过程往往被我们轻易剥夺了,所以我们无法对学生的欣赏进行评价,因没依据。我们更须挖掘学生欣赏活动中绽放出的灵性之光,应关注谁的评述更有新意、具体、流畅与深层次,谁的欣赏态度更积极等。
“粗放式”评价对学生及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深刻的,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能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明辩前进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赵集镇初级中学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画史上,人们对 “借古开今的画家”极为推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对待传承美术文化的态度上,我们应该表现出更多开放性和多元性。
【关键词】美术;学习;评价;我探
新课程教学向前推进多年,但部分施教者对学习评价依然认识模糊,或者追求表面效果。这种“粗放式”评价状况中学尤甚,所谓“差生”的出现进入中学阶段最为严重。造成的教学后果主要有几方面:
1 不利于中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确立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部分教师手拿新教材,学习评价依然刻板、统一,过分强调专业深度,缺乏对学生层次的研究,从而使大量学生得不到合理评价,严重打击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随之丧失的还有可贵的自信心。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和兴趣转移,美术学习积极性普遍下降。新教材注重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兴奋点”。如广东版教材八年级下册有一课:《沉雄瑰丽的青铜艺术》,作品印制精美,我们能充分感受古青铜器的艺术魅力。另外新教材还强调“问题引领”,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主探究。鼓励独见性,少看别人脸色“行事”,学生在欣赏课上有了“自主权”,对其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确立都不言而喻。
2 不利于培育健康个性和全面发展
王华祥在素描教学中特别重视保护学生个性,一位学生画素描时总钻小局部,且一画就半天,王有时也心急,几次想干预,但随后发现,这 “不正统”的方法竟是他的长处,于是因势利导,终使其充分发展了个人面貌。画得慢而局部在这里被认为非缺点而是特点,且被科学地保护和强化了,这种开放性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大胆吸收与研究。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性,过分套用 “标准样式”,只能导致千人一面。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学习本身就包含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因素,但传统的美术学习评价标准往往有失偏颇、固执封闭,是面对个别而非面向全体学生的,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3 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的意识
部分教学追求表面热闹,学习评价则泛化、空洞。听过一节课:《漫画·卡通画》,前半段还挺精彩,一会儿图片一会儿动画片,学生很快被吸引了。当课堂进行到练习环节,却发现学生们半遮半掩掏出准备好的“现成品”,开始惰性的复制。进入评价环节,好家伙,有些复制得比较象原作,却完全偏离教材要求,不可思议的是老师几句廉价的鼓励也不在点子上。这本是一节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发展创新精神的极佳课例,结果却令人遗憾。
升学评价标准以权威姿态压制着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被评价得唯唯诺诺,这种学习状态迁移到美术学习上,孩子的独特天性荡然无存。
新课标的出台为深化落实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以广东版美术教材来说,其中作为特色之一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科学合理,又容易操作。本文所述有些是笔者早就已开始摸索的,有些则是使用教材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个人经验,请同行勿吝匡正:
3.1 制作美术学习评价的成长记录袋,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翻开广东版教科书目录页我们发现:美术学习成长记录卡。笔者增加两项:同学的评价和建议、老师的评价和建议,另增一张学期小结记录卡。然后指导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精美的成长记录袋,袋子在单元数目基础上增多一个(学期小结记录卡)卡口。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认真填写相关项目,学期结束前,要填写学期小结记录卡,然后结合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若干张作品,与同学和老师座谈交流,共同见证与享受自己的成长,感受各阶段学习的快乐及困惑。
学习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解,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评价。如: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是否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活动;在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地动脑;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等等。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使学习活动的评价更加完整而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视学习为享乐的新型学习观。
3.2 制定美术学习评价依据表,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往往只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老师以权威的姿态依据作业水平的优劣定性学生好坏。在美术学习中,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评价方式。笔者为学生建立立体式的学习评价体系,取得较好效果,得到各层次学生的欢迎。
指导每个学生制作学习评价依据表,每节课结束前用一至两分钟完成该表的评价项目。其中他评项为其所在小组成员负责,最后一项为师评,评价依据综合参考学生互评和自评结果及老师堂上观察所得进行,表中设置如下项目,如表1所示。
该学习评价参考表作为对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的依据,结合学习成长记录卡让学生尽量得到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3.3 “欣赏·評述”学习领域应让学生当主角,加强该领域的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最薄弱的领域非欣赏课莫属。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欣赏教学是如何的一种状态:老师安于给学生讲解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历和传闻轶事以及作品所再现的情节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当故事听,否则思想早神游天外。常听一些故事讲得蛮好的老师说:欣赏课就得这样上,故事讲精彩点,也乐得学生喜欢。你看,欣赏教学走进了多大的误区?学生无法获得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与培养起码的创造意识。
另一种情况,老师很注重对作品各种美点进行详尽的分析讲解,然而学生没有获得参与的机会,充其量也只是一名听众,千篇一律的讲解分析,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怎么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与积极性?
美术欣赏课更应让学生当主角。学生开始欣赏作品的同时,与作品的对话也展开了,且这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但这有趣的过程往往被我们轻易剥夺了,所以我们无法对学生的欣赏进行评价,因没依据。我们更须挖掘学生欣赏活动中绽放出的灵性之光,应关注谁的评述更有新意、具体、流畅与深层次,谁的欣赏态度更积极等。
“粗放式”评价对学生及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深刻的,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能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明辩前进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赵集镇初级中学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