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从口算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如:1.25×0.8=?0÷2.8=?0.25×4=?6.5÷6.5=......等,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对优胜组给予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比较好。
二、 笔算训练是关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部分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如:五年级教材中"小数的乘、除法"这些知识,在计算时学生们是感觉最头痛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出现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并且这两个单元学生在计算时正确率都不高,做题时出错多。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每周一次的笔算训练。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十道笔算题,两道小数乘法题,四道小数除法题(其中包括一道小数除以小数题、一道小数除以整数题、一道循环小数题、一道取近似数题),两道四则运算题,两道解方程题,一共十道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没想到,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们很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一个月下来,训练了四次,前两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两次的训练结果让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准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四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强化简算意识,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練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四、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比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应共和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估算的意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在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发展,依赖于学生的清晰的计算思路和合理的计算方法,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训练思想,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 从口算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如:1.25×0.8=?0÷2.8=?0.25×4=?6.5÷6.5=......等,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对优胜组给予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比较好。
二、 笔算训练是关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部分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如:五年级教材中"小数的乘、除法"这些知识,在计算时学生们是感觉最头痛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出现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并且这两个单元学生在计算时正确率都不高,做题时出错多。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每周一次的笔算训练。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十道笔算题,两道小数乘法题,四道小数除法题(其中包括一道小数除以小数题、一道小数除以整数题、一道循环小数题、一道取近似数题),两道四则运算题,两道解方程题,一共十道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没想到,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们很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一个月下来,训练了四次,前两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两次的训练结果让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准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四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强化简算意识,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練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四、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比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应共和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估算的意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在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发展,依赖于学生的清晰的计算思路和合理的计算方法,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训练思想,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