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病病人单核细胞对正常B细胞增殖反应抑制功能的缺失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以往的实验表明,单核细胞能够抑制大剂量(100μg/ml)anti-μ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利用这个模型,我们检测了64例患有各种自身免疫病病人单核细胞的功能,发现其中51例病人的单核细胞失去了对B细胞增殖反应的部份或全部抑制作用,少数病例的单核细胞甚至促进了B细胞的增殖。放免测定结果表明,除少数病例外,部分或全部失去抑制功能的单核细胞产生PGE2的量也较低。

其他文献
在免疫前一天给B6D2F1小鼠注射同系抗-OA抗血清,结果明显抑制了抗-OA初次IgE抗体应答和降低二次IgE应答。但IgG、IgA和IgM抗体应答不受影响。其抑制作用是剂量依赖的。但同系抗血清不能抑制已建立的、正在进行中的IgE应答。可看出,抗血清中仅IgG-1的抗体活性与抑制作用相平行。IgG-1水平随免疫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二次免疫后明显迅速增加。本文结果还表明,试验小鼠IgG-1和IgG-
期刊
调查90例籍贯在北纬30度以北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病人的Gm表型。Gmafbg频率在PHC组中为43.33%,在健康对照组中为21.52%,结果表明pHC与Gmafbg显著关联(相对风险RR=2.79,x2=22.09,P<0.0001)。
期刊
建立了无支持细胞的、高克隆效应的单个T细胞培养系统,在此系统中,淋巴结中成熟T细胞,胸腺中的考的松耐受胸腺细胞及早期T细胞(Thy-1+,Ly2-L3T4-)的克隆效应分别为89%,86%及60%。培养第4日的克隆大小分别为51,50及38个细胞。单个T细胞培养的最适条件是PMA+Calcium Ionophore+IL2+CAS、IL2及CAS为T细胞增殖的关键因子。IL1,IL3,IFNγ,G
在一小试管中,IgG包被的聚苯乙烯球(直径3.2mm)先与已知或待测抗原保温,再与Fab′—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交联物保温。Fab′—HRP交联物是使用N—(ε—马来酰亚胺已酰)琥珀酰亚胺酯(EMCS)作为双功能交联剂,通过Fab′铰链部的巯基和HRP上的氨基进行交联。HRP的活力用50μ10.5mM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为底物进行测定,然后加200μl4N H2SO4中止酶反应,
制备含有大肠杆菌外膜脂蛋白(Lpp)信号肽基因的107bp DNA小片段作为探针在20℃下与大肠杆菌野生株JE5506(LPP+)及突变株JE5505(LPP-)的染色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降解物进行杂交,前者在10kb处(LPP基因)显示一深的杂交带,而后者没有,但它的3.4kb和25kb Hind Ⅲ片段存在有与Lpp信号肽同源的序列。我们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这两个片段进行了克隆。25
期刊
从一株长臂猿的淋巴瘤细胞株MLA144的培养上清中,经流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出两种免疫抑制因子(IF50及IF80),在50%饱和流酸铵沉定物中分离出的因子为IF50,分子量>669kd;在50-80%饱和硫酸铵沉淀物中获得的因子为IF80,分子量>67kd。两种因子具有相似的抑制活性: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2的产生、抑制人淋巴母细胞及小鼠胸腺细胞的IL-2反
用125I-UdR释放法检测了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49名健康成人外周血NK活性,同时用微量CPE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7例患者和34名健康成人白细胞诱生干扰素水平。结果发现:病人组干扰素水平和NK活性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且可能与病程转归有密切联系,同时发现患者NK活性与外周血WBC数、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负相关性。本文结果还提示,急白患者与正常人干扰素诱生水平和NK活性二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