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可信赖的主播巨人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zs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现代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并被称为“最可信赖的”电视新闻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7月17日因年老体衰辞世于纽约市,享年92岁。克朗凯特1962年至1981年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晚间电视新闻主播,开创了电视新闻的黄金时代,数千万美国人每晚收看他的节目以知悉世界大事。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唁辞中说,在博客、手机、电邮和有线电视出现前,克氏本身就是新闻。
  
  本人就是新闻
  
  克朗凯特是美国传媒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传奇故事开始于美国中西部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克朗凯特一生浸淫于新闻事业,而他的思想、言行和态度亦代表了中产阶级的一面。当克朗凯特于1968年2月公开反对越战并强烈质疑总统约翰逊的越战政策时,约翰逊沮丧地叹道:“我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等于失去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个多月后,约翰逊宣布不再竞选连任。
  克朗凯特于1916年11月4日生于密苏里州圣约瑟镇,父亲是位牙医,青少年时代举家迁至得州休斯顿。克朗凯特对新闻的兴趣从送报开始,在圣约瑟镇当过报童,搬到休斯敦后,先在《休斯敦邮报》编辑部打杂兼小记者兼送报员。克朗凯特于奥斯汀得州大学主修政治、经济与新闻,并在学生报纸和《休斯敦新闻》及其他报纸兼差。
  克朗凯特在得州大学读了两年即退学,而到《休斯敦新闻》工作。没过多久,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KCMO广播电台聘他当播音员,他和电台负责撰写广告词的同事玛丽·伊莉萨白·马克斯威尔(昵称贝丝Betsy)相恋结婚。克朗凯特和妻子结婚64年,感情弥笃,育有1子2女。贝丝于2005年去世,88岁的克朗凯特不久即与64岁的前歌剧演员后改行做地产的乔安娜·西蒙斯陷入情网。乔安娜的已故丈夫曾是《纽约时报》记者。克朗凯特常和乔安娜一起到处旅游、看戏、上馆子、泛舟美东外海,把握生命的黄昏。
  
  出身战地记者
  
  克朗凯特拒绝为KCMO电台做一件有损新闻道德的事,而被炒鱿鱼。1939年,克氏在合众社(UP,多年后与国际社合并为合众国际社UPI)当记者,二战爆发后,以战地记者身份被派往欧洲采访战事,而成为美国首批二战记者之一,这也是克朗凯特扬名美国新闻界之始,同行公认他是第一流的战地记者。通讯社讲究的是在截稿时间抢新闻,要迅速和正确,这一点给予克朗凯特极难得的训练,大有助于日后主播电视新闻工作。
  克朗凯特采访德军入侵比利时、北非和盟军登陆诺曼底以及其他重要战役。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二战后始成为独立军种)挑选8名战地记者搭乘B-17飞行堡垒重轰炸机出动轰炸德国任务,克氏负责扫射重机枪。
  克朗凯特二战结束后曾采访纽伦堡大审,亲自旁听盟国军法审判纳粹重要战犯。他于1946至1948年出任合众社驻莫斯科首席特派员;1948年返美后离开合众社,转战广播界;两年后正式应莫洛之邀加盟CBS,从此与CBS结下不解之缘。他正式打响名声则是在1952年负责转播共和党总统提名大会,这也是美国广播界首次电视实况转播4年一度的政党代表会议(即总统提名大会)。
  
  “全美最可信赖的人”
  
  CBS主管于1962年决定以克朗凯特取代爱德华·道格拉斯主持晚间全国电视新闻,以追赶收视率最高而由杭特利和布尔克利(ChetHunUey and David Brinkley)联合主持的国家广播公司(NBC)晚间新闻。克朗凯特出任主播后,收视率虽节节攀升,个人知名度亦越来越高,但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杭特利一布尔克利报道》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压倒克朗凯特,直至1970年杭特利退休后,美国电视新闻才算是真正进入克朗凯特独霸的时代。
  克氏主播第一天是在1962年4月16日,当时仅15分钟,9月始延长为半小时;最后一次主播是1981年3月6日。CBS规定员工退休年龄为65岁,克氏虽仅64岁,但公司急于换血,一方面也是野心勃勃又善于斗争的丹·拉瑟(DanRather)蓄意把克氏逼退。克氏后来对被迫提早交棒一事极为愤懑,也对拉瑟颇不谅解。CBS晚间新闻在拉瑟时代一落千丈,拉瑟主播24年,常引发争论,收视率一直远逊NBC和ABC。克氏曾表示,拉瑟不是在播报新闻,而是在“玩弄主播的角色”。
  克朗凯特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连续数年被民调认为“全美最可信赖的人”(mosttrusted man in America),甚至有不少民众鼓吹他出马竞选总统。能获得观众信任的原因是他的稳健台风、不疾不缓而又有节奏感的声调与音质、具有权威但又不致过于严肃的长相和表情,以及不偏不倚的新闻报道。
  
  只有三次真情流露
  
  克朗凯特曾言他只是提供新闻、报道新闻,而不是分析新闻和评论时事。在将近20年的主播生涯中,克氏只有三次在荧光屏上流露“真情”,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第一次是1963年11月22日报道总统肯尼迪在得州达拉斯遇刺身亡,克氏不禁哽咽。第二次是1968年2月实地采访越战归来后,在4次特别报道中公开表示反战,认为美国“打不赢越战”,建议与北越和谈。第三次为1969年7月20日转播航天员登陆月球,素有“太空迷”之称的克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两手互搓,直喊:“Oh,Boy!”克朗凯特每晚在播报新闻之后的口头禅:“今天的新闻就是这样!”(And that’s the way it is!)亦成为美国电视新闻史上的名言。这句“道别语”充分显示了克氏对待所提供的新闻的自傲与自信。
  在网络大行其道的21世纪,在24小时全天候播报电视新闻的今天,克朗凯特时代早已走入历史,将来也不可能再出现像克朗凯特这样的新闻提供者。然而,克朗凯特所代表的新闻尊严、忠于新闻的态度以及作为一介媒体人所具有的廉正无私(integrity),不仅将光耀新闻史,更是新闻界的永恒典范。
其他文献
7岁的英国男童穆瑞(Lucas Murray)先天失明,从小很怕走路,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一步都不敢跨出去。一名美国心理学家教导穆瑞练习回声测距技术后,他已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活动自如。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拜海豚和蝙蝠所使用的回声测距技术(echolocation)所赐,使穆瑞能用自己制造的声音,描绘出四周的景象。  为了“看”身边的世界,穆瑞利用弹舌发出声音,并聆听回声,借此辨认四周物体的所在、深度
“嗅”出炸弹的拉布拉多犬    2005年11月,当8岁的黑色拉布拉多搜索犬萨迪协助皇家陆军兽医团,在阿富汗喀布尔找出恐怖炸弹时,令它顿时成为英雄。  该装置隐藏在一个压力锅里,埋在沙包下面。在数米之内的联合国总部外面,一个自杀式汽车炸弹刚刚炸死一名士兵。英国、美国、德国和希腊士兵等超过200人在爆炸范围内。萨迪和它的领犬员一等兵克伦·杨德利被召来搜查第二颗炸弹——这是典型的恐怖分子的战术。  当
惨遭侵害后,不识字的慕哈妲·梅伊原本要结束自己的性命,才能保住家人的名誊,但她选择勇敢活下来,追求正义,以及为同样的受害妇女打造更完美的人生。    2002年6月22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南部小农村酷热难耐,连微风都没有。骄阳似火,泥土路处处龟裂,小麦田无不枯焦。  那天晚上,慕哈妲·梅伊跟着父亲、舅舅到邻居家里。  邻居是玛斯托族人,社会阶级比梅伊一家要高,很有权势。他们声言在公众场合看到慕哈妲
曾经历经战火浩劫的柬埔寨,在总理洪森治理下逐渐平复创伤,步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治国轨道。近来洪森政府频频释放对外合作利好消息,全国大选即将在7月举行,外资看好柬埔寨前景,无异对洪森政府提供了强力支持。以亮眼经济成就,洪森要赢得大选蝉联执政,应是囊中取物。  柬埔寨受多年战乱之苦,一度令外界尤其是投资者闻之却步。2003年7月,洪森领导柬人民党在第三届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最多议席,但因未超过2/3,无法
不丹政府多次宣示最优先的施政目标是为人民带来真正的幸福快乐,而非经济成长,不丹也在各种幸福指数调查排行中名列前茅。然而,最近不丹却接连发生自杀事件,显示不丹人似乎并非那么快乐,必须费力适应现代世界。    英国《独立报》报道,不丹最大医院的急诊室,9月1日在短短几小时内接获6名疑似自杀的不丹人,其中一名35岁的家庭主妇表示,她因无法应付多项家庭问题而服下30颗镇静剂。一名27岁的妇女与丈夫吵架后,
男性除毛师  郑进耀    经过赖声敬的店,你可能会听到惨叫声,他的工作是专替男性除毛:“除毛的痛一般人尚能忍受,但每个人对痛的感受不一样,有人会放声大叫,也有人边除毛边睡到打呼。”他的老婆也是除毛师,夫妻双双到美国拿到除毛师认证,虽然目前台湾对除毛师只要求丙级美容士执照。  除毛有几种方式,用刀刮后,毛发会变粗,市售的除毛膏是酸腐蚀剂,对皮肤不好,而镭射除毛费用高,较佳的方式是蜜蜡除毛,3到4个
8月8日,台风莫拉克袭击台湾,不停歇的暴雨摧毁了房舍、农田和鱼塘,灭村惨剧震撼人们的心。  当政客仍在互推责任,灾民已擦干眼泪,站起来预备重建。照片没了,还有回忆:家园毁了,还有勇气。暴雨总会停,只要阳光露脸,就还有希望。    考上台大家却没了    温周蓉蓉(18岁),台东嘉兰村,学生  我住嘉兰村,离台东市区很远,4年前海棠台风来袭当天,我得了急性肠胃炎,村里的卫生所被大水冲走,救助无门,妈
被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推崇的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知识界和政论界享名已久,是美国左翼知识分子的泰斗。他反对美国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批判美国的言行不一和伪善,被誉为健在的世界头号“公共知识分子”。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Hugo Chavez)2006年9月20日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上,向192会员国发表激烈的反美演说,手上拿了一本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退休教授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著作:
如今,全球许多大学在任命校长时,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外的人才。    2009年秋天,当新一批高中毕业生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时,他们将迎来一个新面孔:55岁的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牛津的新任副校长——在美国相当于校长,他原任美国耶鲁大学的教务长。上任后,他的职责是管理这所世界闻名院校的日常事务。  作为一名杰出的化学家,汉密尔顿不是现今唯一的跨国校长。如路易斯·理查森(Lou
纽约洋基老球场完美熄灯谢幕    走过85年岁月的纽约洋基棒球场,在2008年9月21日的午夜时分,终结者李维拉解决巴尔的摩金莺最后一名打者后,向全世界谢幕。  对金莺的最终战,洋基在全场5.461万位观众见证下,以7:3战胜金莺。胜投是神奇左投佩提特。老球场熄灯虽然令人充满怀念,但在告别球迷后暂时不会消失。它预定明年初被拆除,改建成公园。新洋基球场于2006年8月17日破土,耗资16亿美元,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