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平脐蠕孢的分离、鉴定及对作物的安全性

来源 :浙江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n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筛选获得可用于防治李氏禾的病原菌菌株,采用孢子形态观察和ITS1—5.8S-ITS2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云南西双版纳稻田感病李氏禾植株上的两株病原真菌菌株进行了鉴定,采用离体叶片生测法评价其除草活性,采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主要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两株病原真菌分别被鉴定为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和稻平脐蠕孢有性型[Bipolaris oryzae(teleomorph:Cochliobolus miyabeanus)]。稻平脐蠕孢发酵液对李氏禾的致病性最高为88.9%;稻平脐蠕孢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观察将中西医结合应用于肛周湿疹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肛周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相关研究标准选取80例肛周湿疹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5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病人施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灾难悄然而至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松坪沟景区内,当地居民以种植花椒、李树,开办旅游农家乐为生。
按照国家标准GB/T5059.6-2007中的方法Ⅱ进行钼铁中磷含量的测定,对测定过程中产生不确定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该方法测定磷量的扩展不确定度U
<正>肛周湿疹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过敏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变多累及肛门周围浅层真皮及表皮,亦偶有蔓延至臀部、会阴及阴囊,局部可出现瘙痒、红疹
会议
通过对上黄旗车站煤场罩棚施工测量的总结分析,阐述了罩棚施工测量的方法及保证罩棚施工测量准确的措施,促使罩棚施工测量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
对不同生态型瓠瓜的耐低温弱光特性研究表明,低温弱光下设施早熟栽培型瓠瓜的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R/Fm)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型。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