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自主学习的宽度和高度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课堂学习而言,学习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每个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课堂学习需要一个自主的空间,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感悟,以促使他们的思维在课堂学习中有所发展。
  创设有宽度的自主学习空间
  1.用生活拓展宽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交互作用
  每个学科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打通理解知识的不同途径。同时,学生也能够将从不同的知识学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作为他们多角度感知生活,多方面体验生活、理解生活的助手。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每篇文本都是作者生活的独特反映和体验,如果我们只引导学生就文本学习文本,不仅使文本丧失了它原本的鲜活性和独特性,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语文这一本来内涵丰富的学科局限化和僵化。如果我们把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之中,就能使语言文字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鲜活起来,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不断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生命体验,从而最终与作者产生共鸣。当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后,他们就会看到可能是他们全然未知的生活侧面,这会更好地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宽度。所以,我们要在自主学习的空间中,引导学生充分借助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更要让学生在这一空间中,学会利用从文本中体验到的内容来理解未知的生活,使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新知帮助他们打开更为广阔的生活视野,使他们的思维在更大的生活空间中发展。
  2.用训练稳固宽度,使学生获得驾驭自主学习空间的重要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只有通过先期训练,获得利用和驾驭空间的能力,才能真正发挥空间对于学生阅读自主学习的作用。
  学习中人际交往的训练。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毕竟有限,而稳定、顺畅的人际交往,能使学生在学习空间中,从其学习伙伴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使这一宽度更加稳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中的人际交往训练,如怎样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倾听并对其他同学的意见有所表示,如何利用恰当的礼貌或交流用语和同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等等。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会使他们获得的学习空间更加稳定。
  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学生在获得了自主学习空间后,一定要掌握足够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语文学习中的默读、画批、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等。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有可能提高在空间中获得更多信息的能力。因而,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篇文本,更要利用每篇文本的不同特点训练学生相关的阅读方法和能力,并且要将这种训练落实在每一节阅读课上,使学生能够将这些方法转化为阅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在阅读自主学习的空间中驰骋。
  创设有高度的自主学习空间
  “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思维、能力、认知的发展”是每门学科承载的任务。在自主课堂的学习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下,在自主学习的空间里得到这些方面的发展,因为这种发展将会是学生主动寻求和期待的。
  1.用适合的话题或任务打开学生思想的空间
  趣味性的话题或任务。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如果能寻求到一个本身充满趣味的问题或任务,对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趣味性”指的是一个能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思考兴趣的问题或任务,这样的问题或任务会让学生感到,他们即将进入的空间是一个能让他们全情投入的所在,而不仅仅是一个完成任务的地方。也只有学生对这样的空间充满了期待,他们才有可能在这个空间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谋求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挑战性的话题或任务。与趣味性的话题或任务相比,充满挑战性的话题或任务同样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为这类话题或任务往往给学生一种看得见、似乎够得着,但又需要“蹦一蹦”才能真正触及和理解的感觉。这种感觉就会刺激学生主动在空间中寻求发展,寻求同伴的合作和支持,在这种寻求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思辨性的话题或任务。在课堂学习中,还有一种问题是老师不敢轻易尝试的,那就是思辨性的问题。这种问题对于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使学生的思想逐步走向全面和成熟,从而使学生最终获得人格的发展。
  2.以教师适时的点拨或引导丰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
  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的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要高于学生。在学生的学习空间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是平等的,但是,“平等”并不意味着教师对知识理解的水平也等同于学生。换言之,只有教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宽于和高于学生的维度,教师才能在关键时刻“出手”点拨,使学生不仅获得课堂学习的空间,更能在空间中得以提升。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学生在课堂空间中的学习也才能有价值。
  教师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元认知要了然于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在学习一个内容前,他们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是什么,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此岸”是什么,是教师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只有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的“此岸”,才能知道为学生打开怎样的空间才有助于帮助学生达到所学内容的“彼岸”,即学生可以发展和提升的目标。换言之,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实际成为了架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由此岸到彼岸的桥梁,如果我们为学生搭建的空间真的能够发挥这样的桥梁作用,我们才会真正让学生在空间中有所发展。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从为学生拓宽课堂学习空间的宽度、让学生在空间中得以提升两个方面浅谈了对自主学习空间的认识。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应该坚信,学生获得了思想的空间,就能够进入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也只有学生获得了这种由集体的心理和精神的合成力量所造就的空间,他们才会对自己学习的内容产生一种尊重和需求,从而自觉地在课堂学习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和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的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企业所需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具有健康那个的体魄.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陈出新,课堂逐渐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更热衷于将自己的发现与问题公布于众,更趋向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作为老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问”的平台,提升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巧妙引导,让学生“会”表述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来自于课堂上的观察发现,这正是学生进行有效思维与积极思维的外显特征,教师应及时捕捉到学生的这一思维火花并引导其正确表述出来。然而,学生的思维是在活动
学校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这一主题已经进行了近四年的课堂教学探索。这期间,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为了实现学生自我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让学生品味到探究的乐趣和个人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在自主课堂的研究中,我们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体验过程。从自主发现并提出真问题开始,经历自主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实现自主梳理延伸、学以致用的目标,这是自主课堂中学生经历的三大环节。  在课堂上如何真
目前,我国流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时代背景的介绍——作者生平的交代(含创作经过)——段落大意的分析(含字词解释)——主题思想的归纳——协作特点的总结。实际上,在这种
期刊
丰台五小的“自主课堂”研究始于2012年。从初步接触“自主课堂”概念,到深入实质性研究,不知不觉已经三年了。在三年的探索中,我们深入学习了“自主课堂”理论,丰富头脑;我们以备课为抓手,改革了备课模板和评课内容,促使大家将备课、上课、反思、评课一致起来;我们开始知道并逐步理解“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开始关注“核心概念”的研究,愈发感到自主课堂对师生的意义;我们的关注点由“实效”教学转移到进行“有意
期刊
分析了我区多样性的气候优势 ,指出了我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振兴铜仁经济的思路及途径。 This paper analyze
众所周知,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细胞”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
在自主课堂的研究中,丰台五小银地校区确定了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体现自主课堂的研究方向。随着学校自主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在不断提升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教学不能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而要从尊重人、关注人、发展人的角度去设计,让小组合作真正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合作学习,来源于学生的内心需求  我们常常发现,很多活动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