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结外Rosai—Dorfman病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7岁,2003年因鼻塞、头痛、流脓涕于河南省某县医院诊断为“鼻息肉”并行鼻息肉切除术。2004年再次鼻塞且头痛渐进性加重,2007年出现间断性鼻出血,2009年2月于开封市某医院行鼻腔肿物切除,2009年5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查体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鼻腔充满淡红色、质地较韧新生物,

其他文献
【摘要】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和迅速发展的今天,出现很多新的网络工具和载体。微博作为一种融合了以往所有网络应用系统优点的新型网络传媒工具,受到广大网友青睐,当代大学生自然也成为使用微博的主要人群之一。一方面通过微博,大学生能够便捷的看到网络上最新的信息,了解关注对象的最新情况;另一方面微博上许多鱼龙混杂的信息与舆论,往往会使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感到真假难辨和迷茫。  【关键词】微博;价值观;影响  中
期刊
患者 男,45岁,因听力下降12年,鼻塞、多涕8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10月入院。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突发性听力下降,经治疗恢复不佳,8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双侧鼻塞,初始时呈间歇性,后渐加剧呈持续性鼻塞,伴大量脓涕、嗅觉减退,元鼻痒、打喷嚏,无明显头晕、头痛。在外院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稍有改善,8年来未规范治疗。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左耳听力较前明显下降,嗅觉进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2000—2008年收治的13例外伤≥3个月后出现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前CT及MRI扫描的结果,结合术中所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3例患者颅底均有陈旧性骨折,MRI扫描显示其中11例有软组织自颅底缺损处疝人鼻窦。术中鼻内镜检查见骨质缺损最小约为0.1cm×0.2cm;最大约为1.2cm
目的探讨淋巴显像法与生物活性染料定位法示踪cN0期喉癌和下咽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0例cN0喉癌患者和10例cN0下咽癌患者,术前于喉镜引导下注射^99Tc^m-硫胶体,使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CT进行颈淋巴显像;同时术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测量翼腭窝和颞下窝解剖相关标志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对11具尸头行MSCT扫描,利用工作站确立解剖标志空间坐标,并计算解剖学数据.同时对11具尸头经鼻内镜解剖翼腭窝和颞下窝,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对照影像学与鼻内镜下的共同解剖标志的形态,比较影像学和鼻内镜下解剖测量数据结果.结果 影像学方
由贵州省医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西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定于2010年6月25日至28日在贵阳市召开。本次会议将以知识更新讲座和学术论文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届时将邀请国外和国内著名的专家、教授作精彩的专题报告。会议面向我国西部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师、技师及护理人员,重点进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技术、
【摘要】高职中职学生大多为“90后”、独生子女、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由于受家庭成员过分关注、宠爱;同时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叛逆心理比较强,社会因素的影响等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若处理不好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
期刊
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与奥地利MED—EL听觉植入公司共同主办的2010年中耳植入新技术专家研讨会于2010年5月14日在北京召开。国内的五十余位耳科专家和来自法国、奥地利的耳科教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期间还在北京同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振动声桥植入手术现场演示。
目的 探讨上气道形态学指标尤其是气道壁软组织体积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经多道睡眠图监测确诊的82例OSAHS患者行平静呼吸时的上气道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不同部位的左右径、截面积,尤其是气道腔内容积、气道壁软组织体积等指标,并进行各测量值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arterial oxygen
1906年奥地利儿科医生Clemensvon Pnquet将希腊语“allos(改变的)”和“ergos(反应)”结合而成“Allergy(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现代变态(过敏)反应科学正式奠基。尽管vonPfiquet与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擦肩而过(获得提名),但在从1901年开始设立的诺贝尔奖近110年的颁奖历史上,过敏性休克、组胺、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和抗白三烯药物等变态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