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92-01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而今天所提出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本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而到了现在,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还可以在预习中提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在古文教学中,翻译我一向由学生在课前自己解决(允许他们参考有关资料,只要在我上课提问时能脱稿回答就行),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1、遵循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2、创设情景是互动的必要
  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雷雨》时,我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3、学会激励是互动的动力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学会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评价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我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4、角色变换是互动的技巧
  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的教学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教学互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师若能合理加以运用,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挑战心理,激发探求热情。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86-01     初中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他们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不久,既感到好奇有趣很想学好,同时总是感觉很难学
退火是一种只涉及水和热的物理改性技术,通过改善淀粉的结晶完善度和促进淀粉链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改变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程度受淀粉的组成和淀粉颗粒内结晶区和无定形区链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艺术,课堂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阐述了课堂提问的几种技巧,有助于指导和研究课堂教学提问。  关键词:语文 教学提问 提问艺术 激发兴趣 双向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88-01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也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传统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87-01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探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教学之中,实施探究性教学,以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学科思想为核心,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呢? 
摘 要:农村职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对个人乃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还非常薄弱。农村职校应采取措施:建立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创设条件,积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延揽各方英才,充实师资队伍等。  关键词:农村职校 创业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90-01     创
摘 要:网络化教学模式,网络成为丰富教学资源的载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特征明显,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关键字:网络化 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96-01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目标:学生学习计算机不仅是要会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计算机当作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