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体育艺术项目的发展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对体育艺术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并进行了细化研究,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与完成。
【关键词】就业导向;体育艺术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细化研究
1.前言
体育与艺术都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也源远流长,随着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体育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体育与艺术在双向游移律动中逐渐融合。体育艺术专业的出现,使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不仅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而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自2003年起至今,全国已有11所体育院校相继增设了艺术类专业,经过9年多的学科建设,我国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建设已初见规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体育类艺术专业的诞生与发展时期,其背景正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扩招及结构调整,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在校规模急剧攀升,学历层次及专业结构得到调整,高等教育已提前迈进大众化的阶段。然而,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来临,“大众化就业”阶段就业教育尚未与之相匹配。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资料显示[1],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事没人做”,二是“有人没事做”。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未进行有效对接,高校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销路不畅,滞货较多。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 “必须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以体育职业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是体育艺术系健美操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教学工作的方向,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我院新成立的体育艺术专业健美操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时所需,着手于社会需求,对体育艺术系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和细化研究,对于把握教学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就业率都有重要意义。
2.体育艺术专业健美操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毕业生的就业是检验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一环。尤其在当今经济危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我院艺术系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自主择业、中小学校、和健身场所。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人数所占比例不到总数的一半。对部分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毕业生进行了解,问及他们对在校所学教学内容的意见或建议,有些人认为,在学校所学内容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不匹配、与健身房或社会上健身场所的学习内容不相符;有些人认为,在学校获得的一些自学动作的能力和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工作中很收益;有些人认为,在学校得到的实践机会少,比赛表演机会少等。总体情况看,体育艺术系健美操方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小,一些人未能发挥专业优势,所学未得所用。
3.社会对健美操人才的需求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的延长,人们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健身领域的扩大和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健身房健身的人群、广场上早晚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健身市场越来越火爆,那么对健身指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甚至在健身俱乐部出现了用工荒。公园广场上跳广场舞中老年群体也缺乏健身专业指导,商城、饭店及银行职工等工作人员的工间操及业余时间的健身锻炼也缺少专业健身人群的指导,以及一些举办活动的演出团体,也需要指导。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多种知识结构的健美操专业人才,且实践操作能力強,也就是所说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健美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目标的差异
现在供与求出现了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健美操专业的毕业生学无所用,一边是供不应求,出现这种情况,暴露出了健美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没有很好的对接。研究文献也显示[2], “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高校艺术专业以培养高精尖的艺术人才为目的,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高校专业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这二者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错位。二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推行的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继承性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够,学生评价体系也深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三是高校的艺术专业就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现实要求分离。
5.体育艺术专业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完善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是未来人才培养的趋势。大学不是职业教育,而应是一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针对于艺术系健美操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着力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宽口径,就要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关照到广而全,学习健美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并学习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尽力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能的要求;厚基础,则是重视本学科专业应用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包括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交叉渗透,步入社会后出现的专业方向转移铺就平台;强能力,既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动作教授能力、健身房团课、私教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还应有自学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适应能力等。
6.体育艺术专业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探讨
目标的细化和落实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针对设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们将具体目标落实在四年中,具体如下,(1)一年级培养目标: 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基本的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领做固定套路动作的能力和胆量,初步的表演能力和表演动作创编能力,培养部分学生的基本的课堂组织能力、基本活动组织能力,基本比赛表演的组织能力。(2)二年级培养目标: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小组合动作的讲解示范能力 ,渐进法带操能力,自学动作能力,部分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表演动作创编能力。(3)三年级培养目标:多元素技术动作、完整的领操能力、完整的课堂教学能力、组织表演能力、社会活动的组织表演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健身指导能力。(4)四年级培养目标:多元素技术动作、完整的领操能力、完整的课堂教学能力、组织表演能力、社会活动的组织表演能力、健身指导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小辉.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130-132.
[2]王磊,马振琪. 促进高校艺术类学生就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187.
[3]刘浩,张晓莹. 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计的思考——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6:88-91.
课题:
河北体育学院2012年教改课题(课题编号:2012JYZHD04)。
【关键词】就业导向;体育艺术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细化研究
1.前言
体育与艺术都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也源远流长,随着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体育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体育与艺术在双向游移律动中逐渐融合。体育艺术专业的出现,使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不仅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而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自2003年起至今,全国已有11所体育院校相继增设了艺术类专业,经过9年多的学科建设,我国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建设已初见规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体育类艺术专业的诞生与发展时期,其背景正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扩招及结构调整,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在校规模急剧攀升,学历层次及专业结构得到调整,高等教育已提前迈进大众化的阶段。然而,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来临,“大众化就业”阶段就业教育尚未与之相匹配。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资料显示[1],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事没人做”,二是“有人没事做”。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未进行有效对接,高校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销路不畅,滞货较多。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 “必须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以体育职业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是体育艺术系健美操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教学工作的方向,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我院新成立的体育艺术专业健美操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时所需,着手于社会需求,对体育艺术系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和细化研究,对于把握教学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就业率都有重要意义。
2.体育艺术专业健美操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毕业生的就业是检验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一环。尤其在当今经济危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我院艺术系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自主择业、中小学校、和健身场所。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人数所占比例不到总数的一半。对部分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毕业生进行了解,问及他们对在校所学教学内容的意见或建议,有些人认为,在学校所学内容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不匹配、与健身房或社会上健身场所的学习内容不相符;有些人认为,在学校获得的一些自学动作的能力和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工作中很收益;有些人认为,在学校得到的实践机会少,比赛表演机会少等。总体情况看,体育艺术系健美操方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小,一些人未能发挥专业优势,所学未得所用。
3.社会对健美操人才的需求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的延长,人们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健身领域的扩大和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健身房健身的人群、广场上早晚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健身市场越来越火爆,那么对健身指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甚至在健身俱乐部出现了用工荒。公园广场上跳广场舞中老年群体也缺乏健身专业指导,商城、饭店及银行职工等工作人员的工间操及业余时间的健身锻炼也缺少专业健身人群的指导,以及一些举办活动的演出团体,也需要指导。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多种知识结构的健美操专业人才,且实践操作能力強,也就是所说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健美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目标的差异
现在供与求出现了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健美操专业的毕业生学无所用,一边是供不应求,出现这种情况,暴露出了健美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没有很好的对接。研究文献也显示[2], “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高校艺术专业以培养高精尖的艺术人才为目的,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高校专业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这二者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错位。二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推行的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继承性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够,学生评价体系也深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三是高校的艺术专业就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现实要求分离。
5.体育艺术专业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完善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是未来人才培养的趋势。大学不是职业教育,而应是一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针对于艺术系健美操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着力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宽口径,就要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关照到广而全,学习健美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并学习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尽力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能的要求;厚基础,则是重视本学科专业应用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包括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交叉渗透,步入社会后出现的专业方向转移铺就平台;强能力,既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动作教授能力、健身房团课、私教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还应有自学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适应能力等。
6.体育艺术专业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探讨
目标的细化和落实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针对设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们将具体目标落实在四年中,具体如下,(1)一年级培养目标: 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基本的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领做固定套路动作的能力和胆量,初步的表演能力和表演动作创编能力,培养部分学生的基本的课堂组织能力、基本活动组织能力,基本比赛表演的组织能力。(2)二年级培养目标: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小组合动作的讲解示范能力 ,渐进法带操能力,自学动作能力,部分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表演动作创编能力。(3)三年级培养目标:多元素技术动作、完整的领操能力、完整的课堂教学能力、组织表演能力、社会活动的组织表演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健身指导能力。(4)四年级培养目标:多元素技术动作、完整的领操能力、完整的课堂教学能力、组织表演能力、社会活动的组织表演能力、健身指导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小辉.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130-132.
[2]王磊,马振琪. 促进高校艺术类学生就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187.
[3]刘浩,张晓莹. 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计的思考——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6:88-91.
课题:
河北体育学院2012年教改课题(课题编号:2012JYZHD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