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标志物DNA和RNA筛查结直肠癌特性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目前缺乏有效无创、依从性高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粪便DNA和RNA检测是近年新兴的非侵入性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尤其是粪便多靶点DNA和微小RNA(miRNA)检测具有无创无痛、敏感性高、安全方便等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筛查方法的不足。国外已将粪便多靶点DNA检测纳入结直肠癌的筛查指南,但其也存在特异性低、价格昂贵、癌前病变检出率低等不足。粪便miRNA检测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miR-451)、癌前病变检出率高(miR-92a)等优势,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对粪便标志物DNA和RNA筛查结直肠癌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粪便多靶点DNA和miRNA检测的特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手术路径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接受"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手术方式,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清扫、住院时间等,分析探讨"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手术方式的优势。结果使用"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200例患
目的建立小鼠免疫治疗相关(irAE)结肠炎模型,探讨鼠李糖乳杆菌(LGG)对irAE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葡聚糖硫酸钠(DSS)组3只、DSS+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组4只,DSS+抗PD-1+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组4只、DSS+抗PD-1+抗CTLA-4+LGG组4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和菌群干预。通过体重下降、疾病活动指数(DAI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早产发生率,探索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联合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监测点分娩活产儿的产妇为对象。收集对象一般特征(年龄和婚姻状况)、妊娠情况(产次、既往剖宫产次数、产前检查次数和本次妊娠胎儿数)和患病情况(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和心脏疾病)等资料,分别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对早产
目的通过与开放性胆囊癌手术(OC)的比较,系统性评价腹腔镜胆囊手术(LC)在胆囊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OC和LC治疗胆囊癌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胆囊癌患者资料后,
戈谢病(GD)是一种罕见的影响细胞糖脂类再循环的遗传性代谢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骨痛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本例报道了一例幼年出现不明原因脾大的成年患者,曾经历脾切除仍未能明确病因。再次病情加重后出现明显活动后喘憋,查体肝大明显,最终通过酶活性检测及病理检测诊断为GD、继发肝肺综合征。
一例表现为周围性性早熟的幼年男性患儿,睾酮升高为107.05 nmol/L,就诊初始胸腹部增强CT、阴囊超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诊断为21羟化酶缺陷症。随诊发现血和脑脊液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别高达21 341 U/L和9 792 U/L,起病后4个月复查头颅MRI,发现松果体区不均质强化肿物,病理为绒毛膜癌。回顾文献发现HCG很少通过血脑屏障,外周血HCG>1 000
本文两例患儿均因第二性征提前发育就诊,查体可见散在胸腹部或双大腿皮肤牛奶咖啡斑、腋窝下或腹股沟区雀斑,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或雌二醇水平升高,曲普瑞林兴奋试验被兴奋,提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鞍区磁共振成像提示男患儿视路胶质瘤,女患儿未见占位。该两例病例提示,皮肤有牛奶咖啡斑或雀斑的中枢性性早熟患者,临床上要与存在皮肤牛奶咖啡斑且外周性性早熟的McCune-Albri
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主要致病抗原,血清PLA2R抗体、肾组织PLA2R及IgG4阳性被认为对IMN诊断具有特异性。本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诊断为膜性狼疮肾炎(MLN),而肾小球PLA2R阳性,并以IgG4亚型沉积为主,与MLN常见PLA2R阴性和以IgG3亚型沉积为主的特点不同。
在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使用前,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D)是全球<5岁儿童和>65岁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人群的常见感染,也是导致上述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PD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我国以局部社区或医院为基础的PD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很多,但缺少全国性和全人群的PD流行病学数据,也缺少采用当代疾病负担评估方法进行的系统研究。卫生工作者应积极开展有关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认为除了胰岛素抵抗,全身低度炎症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全身慢性炎症状态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偏移导致促炎因子相对性分泌增多有关。本文主要针对近年辅助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