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英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ful_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我国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英语人才的培养更加迫切。然而作为英语人才培养关键的高校英语教师在上岗以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观念落后,学校和政府教育部门财政投入不足、政策不明确等原因造成他们从职定终身,因此,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及科研方面都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高校英语教学的需要。政府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和高校教师三方面应该积极配合,有效开展高校教师职后培训,使之多样化、制度化、长期化和普及化。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职后培训 现状 内涵
  
  一、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一)落后的教育观念。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式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教育环境相对更加复杂,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意识上、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上都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然而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受传统职业文化的束缚,对当前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没有十分明确的认知,结果是受教育者、教师和社会互有不满,矛盾加剧。
  (二)教、研能力不强。
  在全国高校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英语师资队伍中学历层次普遍不高,知识结构难以胜任教学。虽然近来一些老师也参加了一些进修,但仍有很多英语教师学历层次较低,英语专业博士仍然是紧缺人才,导致相当一部分老师的知识结构无法更新和完善。另外,教研活动受到制约,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其原因主要有:外语院系缺乏教育科研的氛围与传统、师资匮乏造成现有教师超负荷工作,造成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
  (三)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全国的外语院系普遍存在着大批老教师退出教学第一线、中年骨干教师严重短缺、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不少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年教师另谋高就,加入到高薪的企业公司中去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拿到博士学位后,一些原本从事教学的老师流向沿海城市从事非教学工作;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在校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并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学校的教学上,从而造成了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二、英语专业教师职后培训的内涵
  (一)树立终身受教育意识。
  教师专业化的需求要求英语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的差距,因此,必须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总体设计。
  (二)改善、稳定英语师资队伍结构。
  高校在招聘和培养教师时,要把握英语学科特点,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型与专业理论型教师相结合。在英语师资建设上,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确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结构比,通过长期规范制度化的职后培训来努力使资源的配置科学化、合理化;年龄“梯层型”相结合,确保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职后培训,而且职后培训应该更加灵活、多样,如由院内和校内的富有经验的同行专家学者定期举行讲座,甚至是培训班,使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形成“梯层型”结构。
  (三)强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五个因素和一个公式”。五个因素是: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学生来源与素质、教材的质量、教学环境与条件和教师的素质。一个公式是:教学质量=[学生(1分) 教材(2分) 环境(4分) 教法(3分)]×教师素质[3]。由此看出,教师素质分值越大,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要多渠道全方位推动教学科研工作;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一级学位,主要是博士学位;要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四)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高校教师三者联动。
  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渠道有限:(1)国内访学;(2)国外访学;(3)攻读学位。然而实际情况是:(1)就政府教育部门而言,提供给高校外语教师的支持经费有限;(2)就高校而言,一方面,为保证教学正常运转,教师本身所在的高校每年提供给教师外出进修名额受限,另一方面,教师想要访学的高校提供的接受名额也非常有限;(3)就教师本身而言,由于英语教学任务重,且由于经济等原因,相当一部分老师的职后培训难以实现。因此华中师大教授鲁子问(2006)认为,来自政府的外语教育政策对外语教育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因此,要加强高校外语教师职后培训,就要建立科学的培训规划,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多样化的培训。
  三、结语
  国外学者如Richards等对高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意见中肯;我国学者王秋绒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师范生、实习教师和合格教师三个阶段,柳海民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和在职培训三个阶段。束定芳将合格外语教师的素质概括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组织能力与教学实施能力、人品修养与性格、现代语言学知识、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吴一安认为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包括学科教学能力、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教学观、学习与发展观。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职后培训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政府教育部门、各级高等学校提供长期化、制度化和普及化的支持是教师职后培训的保障,只有政府教育相关部门、各级高等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三者发挥良好作用,我国的教育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Beyond Trai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1.
  [2]方瑞芬.新升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之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8,(7).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蒋玉梅.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江苏高教,2010,(1).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柳海民.当代教育理论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8]汤声平,张金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习调查与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4).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