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恶性畸胎瘤的频发性DICER1热点突变:分子特征及独立分类建议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畸胎瘤是一类罕见肿瘤,具有广泛的临床病理谱系。尽管良性和未成熟畸胎瘤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少年,通常预后良好,但恶性畸胎瘤多发于成人,且呈侵袭性病程。其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巨大差异提示良性、未成熟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可能是独立的实体肿瘤,而非不同级别的单一肿瘤。然而,迄今关于甲状腺畸胎瘤分级的组织发生以及分子特征的报道较少。
其他文献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倡导幼儿从生活点滴中主动获得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位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以推动幼儿更好地发展。理念如何与实践对接?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园双向四环节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真正落实“以幼儿为中心”“弱化目标、弹性教学、重视生成活动”等教育观。  双向四环节教育活动是指以幼儿学习过程经
教师评价作为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学校进步的重要措施,是学校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流动性大,课程灵活性强,对原有评价体系产生冲击。另外,选课走班带来的教育思想变革深刻影响着原有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因此,原有教师评价体系亟待改变,研究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意义重大。  教师评价的指标建构  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高中教师角色定位变化下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液相加氢技术是近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中海油惠州石化炼油二期3.4Mt·a-1柴油液相加氢装置采用美国杜邦(Dupont)公司IsoTherming®工艺直接生产“超低硫柴油”。简述了装置的工艺流程、设计指标和实际运行参数,并依据操作条件、原料产品性质、能耗等数据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液相加氢技术在油品升级和清洁生产中的优势。
印度首饰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为当代首饰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从首饰艺术高度发达的文化背景与人文情愫的角度切入,分析印度首饰的成因以及对视觉艺术的影响,为首饰民族性的感染提供研究的依据与范本,为我国当代首饰设计的振兴提供借鉴,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公示语发展从80年代中期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公示语的翻译也常常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示语,公示语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有助于外资引进和文化传播。从生态学视角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在对合肥交通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公示语翻译常见误区,从翻译的适应与选择角度对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进行分析,并对各种翻译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同时,从三维翻译视角出发对出现在交通场所的翻译文本进行研究,并提出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而探讨翻译规范化等相关问题,打造良好城市形象。
吉纳斯特拉在《第一钢琴奏鸣曲》较多地运用了断奏、连奏、八度、双音的钢琴演奏技法,甚至还创造性的使用了非周期时值的混合变拍以及非传统概念的常规节拍;通过对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中演奏技法的探究,分析其作品中浓厚的阿根廷音乐文化特色、钢琴演奏的情绪艺术特色以及民间本土乐器的音调特点。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发展历史悠久,马关县上布高村寨是壮族分布的聚落之一,灾害作为该地区壮族人民长期伴随的环境因素,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祭竜节、景糇茂帛节日的产生与延续与灾害密不可分,壮族人们传统聚落选址与房屋构造来源于人们的灾害应对,饮食医疗中蕴含了人们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村寨中的乡规民约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致灾概率,原始宗教使人们敬畏自然,这些灾害的应对之法护佑壮族村寨的不断延续。
盛唐时期国力昌盛、政策开放、经济繁荣,雍容华贵的追求、雄强自信的时代观念、开阔高远的精神意境等审美观念孕育而生。盛唐仕女地位提高,女性对美和才华的追求深受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女俑是回望历史和追溯文化艺术的独特窗口,以盛唐仕女俑为例进行赏析,从审美观念的视角分析仕女俑的装束、造型以及韵味特点。论述审美观念如何贯穿于仕女俑的形象特征中,并探究审美观念与仕女俑形象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产生的艺术特点和精神面貌。
甘霖宫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是漳州地区相对较早的宫庙,其建筑的布局设计、室内装饰以及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虽然经过多次修整,但是仍然能体现出宋式美学的特征和审美意蕴,对当今研究宋代宫庙的建筑布局设计、室内装饰仍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地位,它不仅可以展现出作品的本土化特征,还可以为作品注入特有的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加丰富饱满。基于此,我们通过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现实意义,从自然精神、奇偶精神和会通精神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教学与美育相互结合、文创设计等方面展开思考探索,进而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运用时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达到增强教学与设计的传统文化意识,为之后的设计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