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关有钥,智炬增明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uowusheng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以降,礼教崩坏,佛学大行,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物质、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传统思想学术、文化艺术的影响更为深远。可是,近几十年来,我们对佛学却是越来越生疏、越来越隔膜了。究其原因,一是以佛学为蠹国害民的宗教唯心之学而弃之;二是少数有志于此道者又苦于不通名相经义而难窥“真如”。
  熊十力先生于一九三六年撰为《佛家名相通释》,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翌年印行,当时印数甚少,流传不广,现在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作为《中国学术丛书》之一重印出来,推到广大读者面前。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据世亲《五蕴论》、安慧《广五蕴论》,依法相思想体系,诠释五位百法;下卷据世亲《百法论》、窥基《述记》等,依唯识思想体系,述评诸多名相。条分缕析,提纲挈纪,使玄关有钥、智炬增明,而学子称快。
  佛家宗派众多,疏释名相,为何只取法相、唯识?
  按法相、唯识同属大乘有宗。法相学专注于分析世界的各种现象;分析到最后,即有唯识学的以为一切现象皆由识所变现出来。二者其实是一脉相承。强分法相、唯识为二家,以无着一派为法相,世亲一派为难识,笔者未敢苟同。但以“唯识法相,渊源广远,资藉博厚,而其为书也,又条件分明,统系严整,佛家哲学方面名词,盖亦大备于唯识法相诸要典,撮要而释之,则可以读其书而通其学。大有之学既通,而诸小有小空,爰及大空,一切经论,无不可读”,无疑是中肯之言。如同治儒学者,大都先从宋明理学入手,再上追孔孟,然后为得——这原是读书治学的一个好方法。
  《通释》的编纂体例,有别于一般的工具书,如《佛学大辞典》、《宗教辞典》、《辞海·宗教分册》之类。此类著作只是粗列条目,割裂经书,于研读佛学经典百无一用。而《通释》则讲求“名相为经,众义为纬,纯本哲学之观点,力避空想之浮辞”,将名相与经义有机地组织为一体,强调了佛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作者以“分析、综会、踏实、凌空”的方法,“必于千条万绪中,综会而寻其统系,得其通理”,“根柢无易其故,裁断必出于己”,深入浅出,务使玄奥的佛学通俗流畅、明白易晓。如对“五蕴”的阐释,在一般辞典中仅寥寥数百字,而《通释》所论,洋洋三万余言(包括对“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分论),反复地加以引据、考订、论证、辩舛,远远超出了“工具书”的性质,毋宁说是一部佛学入门的教科书更来得合适。这一编纂体例,诚如王元化同志在跋中所说,有效地解决了“工具性和教育性的矛盾统一”,“就其完整周密来说,颇多可采之处,足资编纂百科全书的参考”。不过,从“工具性”的角度,笔者以为倘能将所释名相,都为一栏,标明页次,似乎更便利于读者的查阅。
  《通释》中特别提到:“佛家于内心之照察,与人生之体验,宇宙之解析,真理之证会,皆有其特殊独到处。即其注重逻辑之精神,于中土所偏,尤堪匡救。”至哉斯言!今天的世界,多元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以非宗教的态度重新认识、评价作为传统思想文化遗产之一的佛学,让它走出寺院,走向世俗,已经是一件十分亟迫的事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通释》的出版行世不啻是学术界的一桩大大“功德”。
  
  (《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精)2.90元,(平)1.70元)
其他文献
ABA是美国书商协会(American Booksellers Association)的缩写。但这里所说的以及一般美国人心目中的ABA,却是出版界一个盛大活动,一个轰动全国、影响世界的出版节日,一次出版社展示实力、立身扬名的隆重机会,一个以书会友、生意兴隆的大市场。  这就是每年一度的美国书商大会(ABAConvention)。  今年的ABA在美国西部最大的都市洛杉矶举行,时间是五月二十八日至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人口质量”问题就被人们注意。陈达先生早就明确提出要从优生和教育两个方面“改善人口的品质”;至五十年代,马寅初先生在《新人口论》中再度关注了人口质量问题。进入八十年代,沉寂多年的人口学研究重又蓬勃起来。但是当时研究的重点在于打破禁区,于学说本身较少突破性进展。  作为有系统的专著,新近问世的《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一书也在人口质量研究方面付出了值得称道的努力,本书的研究风格谨严,规
近几年来,在文学研究领域里涌进了大量的新观念、新名词和新的体系。面对国外新的文艺理论思潮的引进和辐射,作为古代文学研究工作者当然不能抱残守缺,但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去认真学习,思索、探求,才能避免名词概念的简单替换,而从广度和深度上把古典文学研究推向前进。在这方面,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风格论》吸取新的方法,探讨唐宋词的风格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部书上编阐说唐宋词的“主体风格”及
2020年2月,新冠病毒开始在意大利肆虐,使其一度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封城政策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意大利人聚集在各自窗前唱歌的动人画面,感动了全世界,但同时,死亡人数与预测走势,也让整个国家被恐慌的情绪所笼罩。  “我们从未想过要为丢垃圾获得许可。我们从未想过要按照民防部的新闻简报来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我们也从未想过会有人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死去。这样的事不应发生在这里,发生在我们身边。”意大利“8
一年前读《雪落黄河静无声》这篇小说时有一个朦胧的感觉,就是作家在为一般找特殊,以范汉儒和陶莹莹的形象来解释一种概念,因此人物性格显得很虚假,但我没能力对它作出科学恰切的分析。  读了今年《读书》第五期高尔泰同志《愿将忧国泪,来演丽人行》感到茅塞顿开,欣喜异常,高尔泰同志对祖国、党、人民和共产主义事业之间关系的分析,透辟极了,澄清了我头脑中的混乱和疑惑!原来是极左思想的影响还在纠缠着人们的头脑不放,
北京三联书店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傅雷家书》,运抵香港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在一九八三年初香港三联书店主办的八二年中国图书回顾展上,《家书》名列全年度畅销书的榜首,再版三版,可见洛阳纸贵的程度。对于曾受惠于傅雷先生译作的香港翻译工作者,此书是特别有意义的,我在此记下了一些读后感,愿意与“傅译”的同好们分享。  内地近年大力提倡翻译,这是好现象。其实学翻译,说难不难,但有成就的翻译家们,往往用功数十载,
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解,多以为是发愤励志之言。最近读来,我认为似乎还有深意。这里面包含了太史公对历史的深刻洞见,至今人们并未领悟。比如“通古今之变”。其中之“变”是演变之变,而不是新与旧的断裂和截然对立。所谓“古今之变”,就是今是从古演变而来,这之间是连续的;就像今天是昨天演变而来的一样。无数个昨天和今天构成了从古到今的时间过程,而无数个昨天和今天的微小变化,构成了古今巨变
神话学是个常常发寒热的学科。随着学术界“美学热”、“比较热”、“方法热”、“文化热”、“哲学热”盛衰起伏,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一会儿被当做脱离实际、不合时宜的闲学末技,一会儿又被说成是可以涵盖一切、推动万有的带头学科。这种涨潮退潮的频仍,固然反照出当代“瞬变文化”(blip culture)的不稳定性,反照出学界和公众的某种热情和探索精神,然而这究竟是一种病态。正象健康的机体能够根据内外部的变
评论一个作家,一个一个地分析他的作品;评论一部戏剧,一个一个地分析人物,这是目前常见的方法。但是,我们还可以深入一步思索:当人们考察物质生产的时候,除了分析产品之外,都会注意整个工艺过程;文学创作也有自己的工艺过程,而且很复杂、很奇妙。将文学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去,窥探作家的艺术意图、观察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助于研究工作从新的角度有所深入。文学创作是脑力劳动,它的工艺过程不可能全部地直
我和加斯基奇斯是在去圣彼得堡的飞机上认识的。他临窗而坐,几乎不间断地从小小的窗户向外张望。虽然目力所及都是神秘莫测的蓝天,机翼下遥远处可见的葱绿大地,但是加斯基奇斯绝不是为了来寻找俄罗斯人想看到的东西:故乡、亲友、记忆。加斯基奇斯的记忆是拉脱维亚人的,但不是拉脱维亚被并入苏联后的第一代人的记忆,而是第二代人的记忆。他的父亲是里加的党的工作者,在俄罗斯人的领导下参加了使拉脱维亚成为真正的苏联领土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