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题能力 提升解题实效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so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既快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本文紧紧抓住当前学生物理学习中审题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审题能力为主线,通过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总结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以提升解题实效。
  【关键词】审题,原因,方法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审题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学生解题时,盲目乱套公式,只见只言片语就动手列式,有的对题设不作任何分析就“想当然”地使用某某公式。他们认为这样才快!结果,欲速则不达。针对这种情况,很有必要让学生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很有必要培养他们审题的能力。几年来,本人注意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作了一些思考和研究,找出了审题发生错误的原因和培养审题能力的方法。
  1.物理学科审题发生错误的原因
  1.1 心理因素导致审题粗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过于强烈或缺乏动机,情绪过于兴奋或低落,都会导致思维混乱,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粗心是很有可能的。例:考试时心理紧张,答题时老是想着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导致答非所问,比如有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分析出准确的答案应该选B,但填在答题卡上(或者括号里)的却变成了另一个答案。
  1.2 审题粗心是因为缺乏精加工。
  学习中的粗心常常是因为缺乏对认识刺激的精细加工。精加工往往是通过对比和辨别进行的。例:电路中,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泡,则这盏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家庭电路中,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这两盏灯是串联还是并联?许多学生给出的答案都是串联,分析其原因,学生对本题缺乏精加工,一个开关能控制两盏灯,这两盏灯串联或并联,但在家庭电路中,为了达到用电器彼此独立、互不影响的目的,两盏灯泡应该并联,且开关接在干路上。物理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许多题目需要对知识进行精加工,加工不到位,审题出差错就不足为奇了。
  1.3 审题粗心有时是因为概念模糊,实质是概念错误。
  许多学生在做物理练习审题时,常常感到概念模糊,一些题目的答案看上去都是对的或错的,无法判断哪一个是对的,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对概念的认识存在问题甚至是错误。
  例:下列对公式R=U/I认识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物理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
  解决本题时,许多同学都会选择C答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片面地从数学角度去理解问题,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存在错误,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电阻的大小只和它本身有关,它与电压、电流是无关的。因此答案应该选择D。与电阻相类似的物理量还有密度、热值、比热容等,学生都容易发生错误。
  1.4 审题粗心是因为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易受到错误经验的影响。
  物理学科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自然学科,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而部分学生缺少与生活的有效接触,正确的生活经验严重匮乏,考虑问题想当然,造成了许多错误。
  例: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1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0.2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力的示意图。
  图1
  很多学生画本图时都多画了一个向右的摩擦力,询问其这样做的原因,学生振振有词,工件向右运动,当然要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若不受力,工件怎么会向右运动呢?仔细分析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不难发现学生缺乏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正确理解,审题时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只能凭主观经验作出判断。本题正确的思路是工件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工件在水平方向要么受到平衡力要么不受力,若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则在水平方向同时受到另一个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但分析的结果是这个力找不到,因而摩擦力不存在,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
  1.5 审题错误的原因是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在目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科成绩,教师平时采用了大量练习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应试速度和成绩,对部分题型、题目反复练习,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学生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遇到一些革新的题目,许多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
  例:画出使杠杆AB在图2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的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图1
  许多学生遇到本题目,脑中闪现出的第一想法是作用的力应该在A处,OA是最大力臂,作用力F垂直OA向下,而正确答案是最小力F的作用点在B点、方向垂直于AB向上。分析审题错误的原因,主要跟平时的大量机械训练有关,由于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许多同学形成难以改变的定向思维,审题时未能自觉遵循先找最大力臂后依据力与垂直关系作力的方法,最终酿成这样的苦果。
  综上所述,审题错误的现象普遍存在,危害十分突出,它直接影响部分学生成绩的发挥,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部分学生的未来。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有的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主观因素造成的。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弊病,教师应从分析原因入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学生、教师、环境等多方面出发,多招并举,多管齐下,努力减少审题错误现象的发生;让他们体验成功,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升解题的实效。
  2.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
  教学活动是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2.1 教师方面。
  2.1.1 强化解题过程中的审题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暴露学生不懂得审题,不善于审题造成的后果,加强审题意识教育,要警钟常鸣,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在未找到解决方法之前,就要审题不止。   例:一只空瓶质量为200克,装满水后质量为70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质量为6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一些学生往往不加以审题,生搬硬套密度公式,进行错解。教师应抓住机会,分析错解的原因,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理清已知量,未知量,应用物理知识架桥找到解题途径。对于此题,题目要求的是这种液体的密度,审题时,首先应通过阅读对题中的三个质量值加以区分,应用密度知识分析得出解题方法。
  2.1.2 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训练。
  部分学生审题出错的原因,是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欠缺,针对这部分学生应进一步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教师,应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教学生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思考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该多注重物理过程和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传授。
  2.1.3 针对物理学科实际,教学要切实加强与生活的接触、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是提高物理学科审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物理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还应用于现实生活。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生活相关联,脱离了现实生活,也就相当于沙滩上造楼房,造成的只是空中楼阁。现代中学生从事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生活经验积累明显不足,遇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无法下手。
  2.1.4 改变教学策略,把审题教学切实有效地在课堂上开展。
  虽然让学生自主审题会耽误不少教学时间,但我们教师可以精选例题,不要一味地追求数量,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审题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鉴别信息真伪的空间,组合信息的平台,自主决定解题思路的机会,也给学生有试误的机会和勇气,课堂教学也不一定非得沿着课前设计进行,重视课堂生成,巧用课堂生成,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和亮点,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审题的规律和基本方法,亦可让学生尝试说题。这样,我们的审题教学才能真正有效,真正提高解题能力。
  2.2 学生方面。
  2.2.1 仔细读题,明确题意,寻找规律。
  通过认真细致的阅读题目,明了题目要求的问题以及所提供的条件,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及进行的条件和遵循的规律,把握物理过程的不变量、变化量、关系量以及不同物理过程的联系。
  ①推敲题目中的关键词句。
  读题时,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应特别注意,绝不放过每个细节。所以审题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关键词句叙述的位置、状态等关键因素。一些物理用语都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在平时学习中就应该理解它的含义,便于审题时理解。如“光滑”意味着没有摩擦阻力;放在“水平桌面上”意味着此时桌面所受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意味着该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解题时,只有抓住了题目的关键语句,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排除干扰,迅速捕捉破题信息,正确应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解题。
  ②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
  物理习题大部分是在特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根据物理现象拟成。一部分条件已直接给出,往往也有一部分条件隐含在其内,如果找不出这些隐含条件,就会导致错解或无法求解。
  例:若把两定值电阻R1、R2以某种形式连接起来与电源接通,R1消耗的电功率是9瓦,若把这两个电阻换成另一种形式连接后,仍与该电源接通,则R1消耗的电功率是16瓦,且通过R2的电流为4安。那么,电源电压和R1、R2的阻值是多大?(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分析:上述题中没有直接告知R1、R2先后以何种形式连接,这就是本题隐蔽的已知条件。将R1先后消耗的电功率大小比较,由P=U2/R可知,第二种形式连接时,R1两端电压U更大,则可判断第二种形式为并联,第一种形式为串联,则设电源电压为U,可得:解得U=12伏 R1=9欧 R2=3欧。通过上题的分析、解答,我们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当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比较隐蔽时,只要认真审读题文,正确理解题文含义,准确想象物理情景,也可挖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已知条件。
  ③结合简易示意图、过程图分析,理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
  通过简易示意图、过程图分析,丰富对物理情景的想象力,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直观化、简单化,可以理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明确题意,为正确解题敲开大门。
  2.2.2 分析辨认,排除干扰。
  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往往特意渗入一些分散注意力,干扰思路的多余条件,必须通过审题,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伪存真,排除干扰,理清思路,才能解好题。
  例:用490牛顿的水平力把边长为20厘米,重为100牛顿的正方体物体压在竖直的墙上,求墙受到的压力和压强?
  审好此题,除应注意关键词“水平力”“竖直”外,更重要的是应用压力的概念弄清墙受到的压力是谁施加的,从而排除了重为100牛顿这个无关的量。
  2.2.3 规范记录,构思框架。
  通过认真读题,掌握了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条件、问题,就应将这些信息用规范的语言记录下来。物理量应用规定的合适的字母,脚码与研究对象,数值应有单位,符号应标准公认。然后,抓住审题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比较、分析、联想,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各个物理过程间的联系。
  总之,克服审题错误、提高审题能力的工作迫在眉睫,这是当前学生提高物理成绩的瓶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作为物理教师和学生应该动员起来,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使每个学生摒弃落后、陈旧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动力。只要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学生审题能力一定会增强,解题实效的提高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J?M?索里.《教育心理学》.高觉敷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2]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9.
  [3] 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4] 浙江省杭州市《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年第2期.
  [5] 河北省石家庄市《学苑教育》,2010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任何时候,不论哪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无论做什么,总是急于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而教师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适时、正确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一句激励的评价,能使学生充分建立自信,而一句严厉的批评则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是每位教者都注意的问题。可我们能为了单纯地建立学生的自信,而一味地进行激励、表扬,对其回答的不够准确,甚至是不正确的问题能置之不理吗? 
期刊
【摘要】作为教师关键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学好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要有科学的预习方法;做到“听、思、问、练”的四个学习环节;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读化学课外读物;参加化学课外活动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学习方法,预习,学习环节,实验课,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课外读物,课外活动 
期刊
2012年6月6日,晋江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主题系列研讨第四场活动,在梅岭教育办平山小学举行。前几次的教研活动,我都受益匪浅,本次我带着欣喜、期待与学习的心态,参与了活动。  1.深度教研  我们来到风景如画的平山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以“舞龙”为主题的活动展示板,以“龙文化”为载体,观察龙、讲解龙、画龙、舞龙……龙文化已然融入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龙的精神无处不在。大课间活动时,我们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和审美情趣的养成都不可估量,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抛弃陈旧教育观念,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使命,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们的日常活动,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第一需要,从而真正掌握阅读这一技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技能,新课程,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才是真正的作文。许多时候,人们把作文当作一种考试的功利,把写作当作一种技能来练习,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说难,学生说难,家长说难,人人谈作文变色。其实,学习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体验的过程。只有体验到习作过程中的乐趣,享受到了习作过程中的快乐,
期刊
作文立意,即写文章确立主题。我国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十分重视文章立意,因为文章的优劣成败主要取决于它。今天,占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立意是其难点,更是重点,这是大家的共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紧紧抓住“立意”这个重点不放,培养学生写作时动笔先立意,立意要“三思”的习惯。  1.首思高度  所谓高度,即作者站在时代的前
期刊
【摘要】阅读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阅读能力是英语水平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它是一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智力的综合运用。教学目标手段化,全面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是培养和突破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三英语,突破,阅读  我们知道阅读在高考英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全卷篇幅最大,内容最多,计分最高,区分度最明显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我省已经实施了四年多,谈到教学改革,大多数老师认为那是高一、高二教学阶段的事情,进入高三后往往科学实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高考,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适应吗?  【关键词】新课程,复习,有效教学  2011年陕西省高考数学卷中“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这道来源于课本的例题,给传统的高三数学复习模式敲响了警钟。这道高考题目一度成为学生、教师、家长议论的话题,也给
期刊
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促使其转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这个方面的教育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结合几十年来的带班实践认为,对后进生倾注爱心,以心换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思想行为素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促其转化的基础和保证。  1.实施爱心教育,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  爱因斯坦曾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爱每一个学生。二〇〇九年九月学校第一次早
期刊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一些转化技巧,才能更好更有效、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技巧  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就像医生要治疗病人一样,首先要认真诊断,了解后进生的成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诊断就是研究,研究后进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形成原因、类型、特征及其表现,充分了解后进生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和交友状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