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治疗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

选取60例中度OSAHS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3个月,治疗组30例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3个月。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MoCA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oCA总分为(25.83±1.70)分,对照组为(22.70±2.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评分分别为(5.03±0.81)分与(4.07±0.79)分,(2.90±0.31)分与(2.17±0.59)分,(4.73±0.58)分与(3.40±0.50)分,(2.63±0.49)分与(2.03±0.49)分,(1.97±0.18)分与(1.80±0.41)分,(3.93±0.98)分与(2.87±0.73)分,(5.03±0.56)分与(4.03±0.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5、6.89、13.36、5.29、2.41、4.87、6.60,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评分分别为(2.77±0.43)分与(2.30±0.65)分,(4.07±0.75)分与(3.43±0.68)分,(2.20±0.55)分与(2.00±0.70)分,(1.87±0.35)分与(1.73±0.45)分,(3.10±0.66)分与(2.93±0.58)分,(4.67±0.71)分与(3.93±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4.34、2.26、2.11、2.41、6.28,P均<0.05)。治疗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延迟回忆、定向方面MoC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值分别为4.51、3.80、3.22、3.86、2.23,P均<0.05)。

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中度OSAHS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其他文献
丹毒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组织的感染性皮肤病,多由A组B群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少见部位、复发性和难治型丹毒近年屡有文献报道,其中少见部位丹毒因发病机制特殊,常规丹毒的防治疗效甚微。丹毒患者合并症多而复杂,手术治疗造成脉管损伤以及术后的放化疗等使得丹毒易复发,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及耐药菌的出现等,导致难治型丹毒。各型丹毒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引起了单纯青霉素类抗生素疗效不佳等诸多问题。因此,阐述各型丹毒的发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异质性肿瘤,不同发病部位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和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因此,针对异常基因、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发明和临床应用为晚期黑素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人最常见的黑素瘤是肢端型,该型黑素瘤中最常见的异常基因是c-kit基因。针对c-kit基因的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晚期黑素瘤方面已有较多体外研究及临床观察。主要介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受体
皮肤光老化是由环境因素,尤其是紫外线长期照射引起皮肤外观的改变,影响美观并与多种皮肤病相关,甚至成为皮肤癌前病变、皮肤癌等潜在危险因素而受到高度关注。除药物、整形外科手术及填充剂等治疗以外,光电治疗技术已广泛用于皮肤光老化的治疗,其疗效确切、操作省时、损伤小而成为皮肤光老化治疗最重要的方法。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患者发展为Charcot足(CN)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诊断的20例糖尿病Charcot足患者(CN组)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诊断为糖尿病足单发神经性溃疡(NU)且随访至2014年6月无足部畸形改变的58例患者(NU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糖尿病足溃疡分布、足部X线
目的研究甲磺酸去铁胺对脑出血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连续收集经满城区医院CT确诊、发病18 h以内的脑出血患者。对于纳入研究队列的患者,随机分为去铁胺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础支持疗法基本相同,去铁胺组患者静脉输注甲磺酸去铁胺。收集患者入院时头颅CT和神经病学量表(NIHSS量表、GCS量表等)评分。1年后随访,应用改良RANKIN (mR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目的颈椎管狭窄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公认为医治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最为有效的方法。该术式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由日本学者发明并改良。随着当代医疗器械的高科技革新,微创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也日亦趋向微创化、精准化、多元化。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兴趣不断增加,相关临床及基础方面的研究亦是层出不穷。我们就近年来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相关研究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探讨该术式的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和小肠CT仿真内镜(CTVE)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马家沟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胶囊内镜和小肠CTVE检查的57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VE与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7%与89.5%,P=0.719)。CTVE与胶囊内镜诊断非占位性病变的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联合西地那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SLE-PAH)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预后不良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SLE-P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环磷酰胺、西地那非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其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评分(SLEDAI)、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有效和无效患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及导致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DN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证实,多种细胞因子激活是DN病变的关键诱因,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其结合蛋白(IGFBP)就与D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中,IGF-2及其主要结合蛋白之一IGFBP-2与DN相关性的研究比较少且国内外结论不一,我们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就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