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九赏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沙春月,女,蒙古族,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1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3]
  陈子昂,初唐杰出的诗人,全唐诗库中保存了其90首诗。《感遇三十八首》是其主要的代表作品,这是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的第九首。这首诗是五言古体诗,陈子昂可谓是初唐的复古诗人,虽直接继承了汉魏古风但摒弃了齐梁旧格,为唐代的五言古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元命”即天命,古代圣人都将天命看作是很隐秘的事情,所谓的“天机不可泄露”就是这个意思,我国古代就有卜卦活动,人们无论做何事前都要卜上一卦算出吉凶来决定是否要做此事。而身居高位的帝王更是注重天命,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将自己与天命联系在一起。汉朝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及“道之大原出于天”,就是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了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是一致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实际上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因此得到武帝的重用。中国古代社会百姓目不识丁,崇拜神鬼,因此百姓拥戴受天命的帝王,天下也得以太平。嵩公,即宫嵩,琅琊人,认仙人于吉为师,吉授以《太平经》,书多论阴阳否泰灾眚之事,有天道、地道、人道云云。“诙谲误时人”可以看出作者对宫嵩这些专门论道、算天命的人是不屑的,他认为这些论道之人都是迷惑当时的世人。[6]可见作者本人对所谓的天命一说并不相信甚至是鄙视。天命以诚为美,那么祸根是谁引起的呢,秦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奏图譏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命蒙恬伐匈奴,又筑长城以“备胡寇”。见《史记·秦始皇本纪》。[2]长城的建立就是为了防止胡人的骚乱,秦朝的灭亡又该归罪于谁。这些历史事迹都是古代帝王因迷信而做出的决定,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帝王,按说他是最不会惧怕谣言非议的,但他也听信燕人卢生所谓的预言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但结果呢,秦朝的灭亡根本与胡人无关,而是李斯与赵高的合谋扶持难当大任的胡亥上位,胡作非为才导致秦朝的覆灭。而汉高祖的事迹就更神奇了,“赤精”即汉高祖刘邦,传说汉高祖母梦与赤龙交而生子,故刘邦自称“赤帝之精”。汉哀帝时,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譏”,谓汉家历数中衰,当再受命,宜改元易号,哀帝遂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卒无嘉应,遂杀夏贺良等。见《汉书·哀帝纪》。[2]关于高祖的传说也是为了让百姓对他的统治更信服,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子年”王嘉字。秦主苻坚将伐晋,遣使问之,嘉曰:“金刚火强。”又乘使者马,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弃衣冠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报,苻坚不悟,复遣使问:“吾世柞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癸未,秦師败于淝水之战,所谓“未”年而有“殃”也。见《晋书·王嘉传》。[4]最后陈子昂说:“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意指这类的事情在每个朝代都有,多的就如桃李花飘落的时候一样,说太多只会像杀人如麻那样不足为惧,大家只会当平常事对待。陈子昂的这首诗写强大的秦朝、繁盛的汉朝皇帝在处理很多国家社稷之事都相信谣言和所谓“神仙”的预言,但结果与预言的并不相同,这其实是很愚蠢的行为。陈子昂所处的年是武则天执政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年号为“天授”。虽然武则天统治下的唐朝依旧繁荣昌盛,但为了令自己继位名正言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她也是煞费苦心。《武则天传》“称自己是周文王的后代,数次追封周代天子和同宗诸侯王,并伪造了一个祖先,奉西周平王少子、姬武为始祖。而后人为避讳姬姓氏和春秋之乱,改姓武,因此她成为了正统的皇室后人。”[5]陈子昂写的这首感遇其九一是讽刺为了巩固地位而将自己的权利与天命束缚在一起的帝王;二是劝诫统治者能从前历代的皇帝身上接受教训,不要听信所谓的天命,要理智处理国事。
  在诗中作者从第一句就开始阐述古之圣贤信天命,是为了保证世道的安定,但从第三句就转移语义,这个所谓能安定社会的预言并没有准确过,从秦皇信燕人的预言建长城到汉高祖是赤帝之子等一系列的举证都说明所谓的天命都是不真实的,到最后两句则是说出这样的事情有很多,表明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崇尚天命,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大致有三个主题:陈述史实,借古讽今;单单抒发自身情感;列述一些时事。本首感遇诗致力于以古谏今,规劝众人不要崇信天命。诗人的感遇组诗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用了很多典故,如其四中“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其八“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其十四“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1]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方勇等 译注.荀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M].中华书局,2011.
  [2]汉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M].岳麓书社,2011.
  [3][唐]陈子昂,徐鹏校点.陈子昂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4][唐]房玄龄.晋书[M].中华书局,2015.
  [5]王寿南.武则天传[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6]谢青云译注.神仙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M].中华书局,2017.
其他文献
李处全为南宋诗人,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仕宦过程及创作情况影响着其诗词创作.对李处全诗词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把握宋代南渡时的诗坛状况.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文采斐然.这样的李白,当然是希望自己的才华得到施展.李白比普通的年轻人更加傲慢,更加目无尊长,这也是李白日后频频碰壁的原因.随后为了引起皇帝
摘 要:《詩经》以婚恋诗最为深刻动人。这些作品仍然受到了某些神话思维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神话思维在《诗经·国风》中的体现各有其特色。其中《郑风》中婚恋诗种类多、数量大,极具代表性。《郑风》婚恋诗的特征与其得天独厚的地域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郑国的地理位置、水源土壤、交通状况等均对其文学作品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地理因素;神话特征;婚恋诗;《诗经》  作者简介:王亦玮(1996.3
联邦政府在6月30日由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在柏林举办的铁路峰会上强调了其对铁路部门投资的承诺,以大幅提高市场份额.rn这次活动标志着6个高级别委员会在未来铁路联盟(Z
期刊
摘 要:元杂剧《单刀会》与小说《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两者本同而末异,都属于通俗文学范畴,但不同的体裁决定了它们的差异性。因此本文简要分析两者在结构安排、描写方式两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单刀会;三国演义;结构安排;描写方式  作者简介:莫春娟(199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汤瑶卿是嘉道年间常州女诗人,其诗集羁旅、思夫、闲适于一体,突破了当时传统女性的视野限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女性诗歌的创作题材.汤氏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言之有物,闲适诗更是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及文学家,在中国近代发展中贡献自身全部的爱国激情与力量,为国家留下了许多值得传颂的精神财富.其中,学术领域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