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的这个世界,你了解多少?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yhp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有多少人还挣扎在生活的牢笼里?现在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繁华和便捷之外,还带给我们什么?清醒地认识身边的世界,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也许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
  张彤禾(Leslje T chang),前《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专注于探察社会经济转型如何改变制度和个人的故事。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曾在捷克、香港、台湾等地担任记者;同时,也是《纽约客》、《国家地理》等媒体的撰稿人。
  她的丈夫彼得·海斯勒(何伟)同样以描写当代中国的非虚构作品而闻名,两人目前定居于埃及开罗。
  打工女孩
  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作者:(美)张彤禾
  译者:张坤/吴怡瑶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新一代农民工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迁徙是一条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他们比上一辈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外出的动机也更多是因为对城市机会的追求,而不是受农村贫困所迫。
  是自尊,而不是恐惧,让他们留在城市。走出家乡并留在外面——出去,就是改变你的命运。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在中国,外出务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绝大多数外国媒体都报道过工厂内部的恶劣环境,许多写中国农民工的书也并不真实。我希望能写点儿别的,写写工人自己怎么看待外出务工。我尤其对女性感兴趣。背井离乡,她们得到最多,或许失去也最多。
  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讲述工厂女孩的故事,而在于教会读者如何观察中国,思考当下,如何摆脱那些标签式的陈词滥调,比如“农民工”这个称呼。在中国打工的的年轻人,并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他们也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工作,所以叫他们农民工是不确切的。
  再会,老北京
  一座转型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
  作者:(美)迈克尔·麦尔
  译者:何雨珈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装帧:平装
  作者简介
  迈克尔·麦尔于1995年随同美国志愿者和平队首次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他于1997年搬到北京,在那里居住了10年,井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他的文章曾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融时报》、《体育画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及其它报社和杂志发表。迈克尔·麦尔曾获得多个写作奖项,包括古根海姆奖(Guggenhem)、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Now York Public Library)、怀亭奖(whiring)等。《再会,老北京》是他的第一本书。
  内容简介
  作者用不动声色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城市贫民的众生相。为了给购物中心与高架桥让位,他们被迫抛弃自己多年来的家园与生活方式……梅尔先生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无论老少,他们大多数都把这里当做自己唯一的家园,并和梅尔一起居住在这个狭窄而亲密的环境中……而他在书中提到的历史,包括北京城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时代至今的土地发展改造,还有其他社会主义城市,如河内,哈瓦那等地对自身居住环境认同的保护,读来都同样引人入胜(也同样悲伤)。
  ——《纽约时报》书评
  梅尔先生笔下的“无形巨手”常在夜晚来访,在老房子下写上大大的“拆”字。尽管如此,作者身边那些接地气的邻居们,身上仍然散发着一种挡不住的精神光辉。
  ——《经济学人》书评
  与何伟(Peter Hessler)先生的《消失中的江城》一样,这本书也是对中国万变与不变的生动描摹……读来好似一封写给胡同与老北京的情书,一张赶在一切完全消失变样之前抢拍下的影像记忆……梅尔用优美的笔调,解读了中国人心中传统与现代的冲撞和矛盾,并剖析了北京这座城市,乃至中国这个国家依然存在的身份认同危机。
  ——《slate》书评
  落脚城市
  最终的人口大迁徙与世界未来
  作者:(加拿大)道格·桑德斯
  译者:陈信宏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装帧:平装
  作者简介
  道格·桑德斯(Poug Saunders),1995年加入加拿大《环球邮报》,现任《环球邮报》欧洲局负责人。桑德斯曾连续三年获得代表加拿大新闻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新闻奖,并被誉为加拿大最好的专栏作家,其专栏内容为探究新闻背后的常识与全球趋势。
  内容简介
  我们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员,我们回不去故乡,也离不开城市。
  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四处游历,走访了全球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也因此养成了一种观察城市的习惯。从重庆的六公里,到孟买和德黑兰的边缘:从圣保罗与墨西哥城的山坡地,到巴黎、阿姆斯特丹与洛杉矶的各种社区。作者发现,这些落脚于城市的乡村移民,正执着于他们想象中的城市中心,并在世界各地造就了极为相似的都会空间。
  搭乘地铁和电车,或是深入城市中心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作者得以细细观察面前这片由乡村移民构成的城市飞地。作者以“落脚城市”称呼这些地区,它们往往位于人们的视线和旅游地图之外,饱受暴力和死亡、漠视与误解,同时又充满了希望与活力。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种。这个时代的历史,其实有一大部分是由漂泊的无根之人造就而成的。
  他们因为公民权遭到剥夺,于是采取极端乃至暴力的手段,以求在都市体制中取得一席之地。落脚城市,可能是下一波经济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也可能是下一波重大暴力冲突的爆发地。
  (编辑 高龙辉)
其他文献
性别差异对创造性也有影响。初一女生在独特性上优于男生,初三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到了高中,高一男生的变通性优于女生,而高三女生在日常问题解决的变通性上好过男生。研究显示,造
蝙蝠侠真能飞到我们中间吗  蝙蝠侠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多部动画和电影作品也以蝙蝠侠为名,这个伸张正义、打击犯罪的超级英雄融合了传说中的英雄佐罗和神秘的蝙蝠的特点。在电影里,人们最熟悉的蝙蝠侠一个招牌动作是,展开蝙蝠双翼,由高处快速潇洒地滑落地面,连下电梯也会用上这个功夫。  当然,蝙蝠侠是虚构的,其快速滑落的功夫也是虚构的,但滑落功夫里所包含的科学原理,还是经得起推敲的。英国一个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国家的教育经费持续投入,教育体制不断革新。而义务教育制的推广,更是造福亿万国人。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
制度分析需要探究制度的产生原因、发展轨迹、内在缺陷以及完善路向,它注重的是问题的发现和改进的措施,而不仅仅是对实在制度的某种解释。基于这一思路,制度分析的方法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审视:在初始的假设设定上,看它是一种作为纯粹解释的先验抽象还是改革方向的理想状态;在分析的推理逻辑上,看它是一种注重形式的数理逻辑还是实质的行为逻辑;在结论的评价标准上,看它是一种基于特定目的的效率原则还是应得权利的正义原则;在潜含的利益导向上,看它是体现崇尚优胜劣汰的强者意志还是人本关怀的弱者诉求;在推出的政策特性上,看它是
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功要素中作用重大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从单纯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 ,逐步建立起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相互弥补、共同促进的培养教育机制。学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农业占了绝对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了古代中国最重要、最普遍、最主流的发展模式,土地、田园是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所以乡村的民情风俗、日常生
1在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当中,我曾经两度思考过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痛苦,但是,除了沉思之外别无他法。不过,就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拥有过沉淀思考的时间,日后回想起来,
2015年2月27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正式颁发了“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LTE FDD)”经营许可,即FDD正式商用牌照,这意味着两家运营商将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4G
某中学就偏科问题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80%的同学觉得自己存在偏科现象,没有的占18%,不清楚的占2%;想改掉偏科问题的同学占65%,不想改的占7%,表示无所谓的占28%。另外,85%的同学认为只有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才能解决自己的偏科问题。  【典型案例】  晶晶:我是一个典型的偏文科的女生,语文是我的最爱,英语学起来也毫不费力。数学是我最差的一门科目,我学得很努力,但就是考不好。现在我对数学
自即日起,本编辑部的电话号码更换为025-85891787,特此说明。  《中学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