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新词语与公权力形象塑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承载者、阐释者和建构者。舆情新词语作为一种"词媒体",具有对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的特性优势,可最大限度地加快信息的传播和记忆速度,为舆论监督以及社情民意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社会安全阀功能明显。权力部门要重视舆情新词语的网络舆情反馈意义,合理利用其积极成分,有效疏导其消极部分,以益于公权力形象的塑造。
其他文献
近年来,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异域形象研究往往从巴柔的“社会集体想象物”观念出发,在一种差异逻辑中,把他者形象解读为自我投射或文化利用,形象由此成为身份政治的载体.这种经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打破长期封闭的发展模式,积极实施招商引资,山区各县面临着更多自然条件限制和发展困难。千阳县突出资源优势,强化以人为本服务,创造出了“四个一”的招商
分类思维是一种很基础也很重要,并且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自幼儿园阶段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天生具有的秩序感会促使他对物品、人进行一定的分类,借助绘本和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去拓展孩子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  借助非虚构类绘本让孩子学习分类框架  陪孩子读绘本时,除了常见的故事类绘本,还要给他介绍一些非虚构类绘本。非虚构类绘本是指童话、幻想故事、戏剧、诗歌之外的其他类型的书。适合孩子的非虚构类绘本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