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乡村社区建设研究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a55555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乡村出现“原子化”困境,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物理隔离背景下,社区居民关系疏离问题严重.互联网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乡村社区建设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互联网+”的视角出发,以乡村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乡村虚拟社区建设的理论及实践发展,探讨和研究课题产生的背景,乡村社区、虚拟社区相关理论,以及从“人”“文”“地”“产”“景”5个方面,总结基于“互联网+”的乡村社区建设的策略;总结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分析我国乡村虚拟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相应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机构如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生活质量、幸福水平,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目前,园艺疗法已经在日本,中国台湾、香港、广东等地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在养老护理中广泛使用.通过了解西安地区养老机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地区园艺疗法活动的基础上,总结探索出一套可以在本地区推广的园艺疗法活动模式,以期为促进本地区养老工作开展提供思路.
在国内外研究中,虚拟现实技术已运用在景观评价领域;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方法选择、图像处理等许多环节仍存在较多难题.本研究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和应用基础,概述其在景观评价的应用方法,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评价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在园林景观中有着重要地位.植物色彩设计是常见的园林景观设计元素,色彩能激发人们的各种情感生理反应,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视觉美感.针对园林景观植物色彩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园林景观植物色彩设计时应注意及需要考虑的问题,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色彩的使用价值.
基于土壤盐渍化的条件,为实现“节水型”校园目标,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来校园园林建设应坚持“节水”和“治盐”并重,通过暗管排盐和使用化学改良剂进行“治盐”,并通过喷灌技术的应用、耐旱耐盐碱乡土植物的栽植和校园中水和雨水的开发利用,实现减少绿化用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花境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用途比重逐步提升,同时,存在养护成本高、持久性差、资源消耗量大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广州市共计30组公共绿地花境,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性、生态适应性、经济性、持久性4个方面,筛选出节约型花境植物,争取为广州市花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州公共区域节约型花境植物共68种,观花、观叶类灌木应用频率较高、观赏效果好,值得在节约型花境中推广应用.
为了提高植物景观的生态性、观赏性及环境性,探讨了山地城市公园坡地对林地植物景观的影响,通过研究区域概况和论述研究策略,并分析内容和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山地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工作有所助益.
随着我国现在主要矛盾的转变,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也随之改变,由以往“大拆大建”的发展方式,到现在主张盘活存量空间的方式来发展城市,校园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亟待与时俱进.十九大报告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景观、生态与文化自信如何融在一起,如何更好地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值得去思考的议题.基于此,明确了价值观倡导下景观提升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检索近20年校园景观中文化建设的文献研究现状,思考了价值观倡导下对校园风貌的影响机制,绘制出其内在逻辑闭环
在常见的各类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落叶等都可以用来体现植物季节变化,是森林景观规划过程中能够展示景观吸引力的重要方面.森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季相变化,充分反映了景观的时序美,在风景园林中对物象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研究植物色彩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阐述植物色彩的量化方法、植物色彩的体现途径及植物色彩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整理总结植物色彩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表达,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森林景观中植物色彩表现的景观内容.
随着对古树名木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古树名木的认识也应更加深入.北京的古树名木数量位列榜首,其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均具有显著特征,共同构成了环境艺术中风景构成、人格象征和人化自然3个层次.通过对北京古树名木意象生成基本结构、生成机制和美感体现以及审美价值评价进行解读,以期为更好地维系北京古树名木生命奠定基础.
园林对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居住环境,缓解城市污染问题,而野生花卉是园林建筑发挥调节作用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野生花卉的作用,进行科学合理的野生花卉造景与野生花卉配置,以保证园林的实效性.为此,分析了现行野生花卉造景与野生花卉配置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野生花卉造景与野生花卉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围绕基本原则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推进我国园林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