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担任幼儿园园长的十多年里发现,专业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都会遇到困难,这些困难不仅制约着其发展,常常也会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解决不好,会引发严重的职业倦怠,导致其离开幼儿教师岗位,造成幼儿教师队伍流失。管理者不仅需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走出工作困境,也需要通过这些问题深入思考,了解教师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甚至是人格中的阻滞,尽可能地给予教师自我成长的空间,赋予教师自我成长的积极动力。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开展的。
本研究依据对北京市朝阳区三所不同性质幼儿园90名教师的前期预调查和访谈结果,将教师认为阻碍其专业发展最困难的事件进行了归纳,编制“幼儿教师工作困难度”调查表(见表1)。选取笔者所在幼儿园的3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调查并分析,探讨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实践的因素,提出改进幼儿教师专业实践的策略。
调查结果
教师对问卷中的困难按自己工作的实际,进行由易到难(得分依次为1~10分)的排序,得分越高,说明工作困难度越高;反之,则说明工作困难度越低,以此评估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的程度。
● 幼儿教师工作困难的整体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认为最容易完成的工作有“教学之余完成各种文案工作”(因为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这一结果与参与调查的另外两所幼儿园有所不同),其次为“促使合作者能够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教师认为困难度最高的工作依次是“应对‘问题’家长”“坦然面对管理者的批评”“处理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问题”。调查反映出的幼儿教师工作困难度的排序如下图所示。
● 幼儿教师工作困难度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具体实践场域下的产物,其专业发展也是其个人特质和成长经历的反映。因此,不能孤立地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困难,有必要将教师的学历和教龄等因素结合起来。
结果显示,教师的教龄与“促使合作者能够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在集体活动中保持孩子的注意力” “经常能够自我激励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处理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问题”“应对‘问题’家长”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教龄越长,教师越能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相反,教龄和“教学之余完成文案工作”“能耐心地对待总犯同样‘错误’的儿童”等困难之间呈现负相关,说明年龄越大,教师在应对上述问题时的困难度就越大。但总体来看,教师教龄越长,越能积极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因为随着教龄的增加,其实践经验会不断提升,也促使其实践性知识不断建构与生成,而实践性知识正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所必备的核心知识。
此外,问卷分析显示,教师的学历与“应对‘问题’家长”存在正相关关系。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虽然不能完全决定其专业发展状况与水平,但就一般意义而言,学历越高知识积累越多,也就更有利于教师应对工作中的困难。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应是具有较高素养的“文化人”。因为幼儿教师的学识水平、精神世界的饱满与丰富能有效地帮助其面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挑战。
● 教师工作困难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
上述幼儿教师遇到的工作困难并不是孤立的,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各维度工作困难表现所做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关注个别儿童的同时不忽略其他儿童”与“促使合作者尊重他人的工作”“能够自我激励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中可以看到:这三个维度均与教师的个性相关。具备积极人格特质的教师能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能平衡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部要素出发,培养具有完整、健全人格的教师。
“应对‘问题’家长”与“能够自我激励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能够坦然面对管理者的批评”与“处理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问题”“能耐心对待总犯同样‘错误’的儿童”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中可以看到:这几个困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换言之,一个困难的解决也会带动对其他困难的解决。因此,我们设想:可否帮助教师寻找到一个解决工作困难的方法,如帮助他们寻找成长中的关键事件,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应对策略。因为,他们对此事件的面对与解决会对其他工作困难的解决产生正面影响。
结论与探索
幼儿教师面临的工作困难主要体现在幼儿家长、幼儿和管理者三个维度上,并且这三个维度均与教师的教龄和学历有显著的相关性;此外,这三个维度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響的关系。针对研究结果,笔者所在园所从幼儿教师自身成长、园所管理、课程建设、儿童观、家园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帮助幼儿教师很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建构自主的专业发展之路。
● 培养人格完整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实现内在生命价值的需要。因此,我们不应该只对幼儿教师职业进行片面、静止的研究,应该注重幼儿教师个体的生命意义,将教师在工作中的感受与情感、认知和技能统一起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每个星期都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健康人格建设课程,这可以帮助他们窥见自己人格中的黑洞,完成积极修复,形成健全的人格。令人欣慰的是,教师个人的成长一旦找到突破口,在家长工作与对待儿童的方式上都会迎来重大的改变。笔者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更是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教师专业化成长本质上是个人专业能力与人格双修提升的过程。
此外,教师自身也要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深度思考的对象,从教育实践中寻找切入点,增强反思能力。每周一,笔者都会阅读教师上一周对儿童的观察记录与对工作反思的教育笔记,鼓励他们完成基于个人经验的反思性行动研究。幼儿园面对的是心灵开放的儿童,如果教师的人格不健全、心灵不开放,就无法做到真正接纳儿童,也无法和儿童在一个频道上对话。只有具有完整人格的教师,才能看见儿童,听见儿童,记录儿童,成就儿童。
本研究依据对北京市朝阳区三所不同性质幼儿园90名教师的前期预调查和访谈结果,将教师认为阻碍其专业发展最困难的事件进行了归纳,编制“幼儿教师工作困难度”调查表(见表1)。选取笔者所在幼儿园的3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调查并分析,探讨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实践的因素,提出改进幼儿教师专业实践的策略。
调查结果
教师对问卷中的困难按自己工作的实际,进行由易到难(得分依次为1~10分)的排序,得分越高,说明工作困难度越高;反之,则说明工作困难度越低,以此评估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的程度。
● 幼儿教师工作困难的整体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认为最容易完成的工作有“教学之余完成各种文案工作”(因为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这一结果与参与调查的另外两所幼儿园有所不同),其次为“促使合作者能够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教师认为困难度最高的工作依次是“应对‘问题’家长”“坦然面对管理者的批评”“处理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问题”。调查反映出的幼儿教师工作困难度的排序如下图所示。
● 幼儿教师工作困难度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具体实践场域下的产物,其专业发展也是其个人特质和成长经历的反映。因此,不能孤立地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困难,有必要将教师的学历和教龄等因素结合起来。
结果显示,教师的教龄与“促使合作者能够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在集体活动中保持孩子的注意力” “经常能够自我激励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处理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问题”“应对‘问题’家长”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教龄越长,教师越能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相反,教龄和“教学之余完成文案工作”“能耐心地对待总犯同样‘错误’的儿童”等困难之间呈现负相关,说明年龄越大,教师在应对上述问题时的困难度就越大。但总体来看,教师教龄越长,越能积极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因为随着教龄的增加,其实践经验会不断提升,也促使其实践性知识不断建构与生成,而实践性知识正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所必备的核心知识。
此外,问卷分析显示,教师的学历与“应对‘问题’家长”存在正相关关系。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虽然不能完全决定其专业发展状况与水平,但就一般意义而言,学历越高知识积累越多,也就更有利于教师应对工作中的困难。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应是具有较高素养的“文化人”。因为幼儿教师的学识水平、精神世界的饱满与丰富能有效地帮助其面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挑战。
● 教师工作困难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
上述幼儿教师遇到的工作困难并不是孤立的,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各维度工作困难表现所做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关注个别儿童的同时不忽略其他儿童”与“促使合作者尊重他人的工作”“能够自我激励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中可以看到:这三个维度均与教师的个性相关。具备积极人格特质的教师能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能平衡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部要素出发,培养具有完整、健全人格的教师。
“应对‘问题’家长”与“能够自我激励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能够坦然面对管理者的批评”与“处理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问题”“能耐心对待总犯同样‘错误’的儿童”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中可以看到:这几个困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换言之,一个困难的解决也会带动对其他困难的解决。因此,我们设想:可否帮助教师寻找到一个解决工作困难的方法,如帮助他们寻找成长中的关键事件,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应对策略。因为,他们对此事件的面对与解决会对其他工作困难的解决产生正面影响。
结论与探索
幼儿教师面临的工作困难主要体现在幼儿家长、幼儿和管理者三个维度上,并且这三个维度均与教师的教龄和学历有显著的相关性;此外,这三个维度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響的关系。针对研究结果,笔者所在园所从幼儿教师自身成长、园所管理、课程建设、儿童观、家园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帮助幼儿教师很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建构自主的专业发展之路。
● 培养人格完整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实现内在生命价值的需要。因此,我们不应该只对幼儿教师职业进行片面、静止的研究,应该注重幼儿教师个体的生命意义,将教师在工作中的感受与情感、认知和技能统一起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每个星期都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健康人格建设课程,这可以帮助他们窥见自己人格中的黑洞,完成积极修复,形成健全的人格。令人欣慰的是,教师个人的成长一旦找到突破口,在家长工作与对待儿童的方式上都会迎来重大的改变。笔者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更是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教师专业化成长本质上是个人专业能力与人格双修提升的过程。
此外,教师自身也要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深度思考的对象,从教育实践中寻找切入点,增强反思能力。每周一,笔者都会阅读教师上一周对儿童的观察记录与对工作反思的教育笔记,鼓励他们完成基于个人经验的反思性行动研究。幼儿园面对的是心灵开放的儿童,如果教师的人格不健全、心灵不开放,就无法做到真正接纳儿童,也无法和儿童在一个频道上对话。只有具有完整人格的教师,才能看见儿童,听见儿童,记录儿童,成就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