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朝世情小说发展中阳明心学产生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后历经北宋、南宋得到发展,其内涵与朱熹的理学概念是明显不同的。到了明朝时期,在王阳明对心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心学”两字才被正式提出来,世人也习惯称之为阳明心学,同时也提出了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自此以后心学便开始了其正式发展的历程。而后,伴随着阳明心学的不断发展,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并给人们的思想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就阳明心学在明朝世情小说发展历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阳明心学的产生过程、主要观点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其次,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就阳明心学对明朝世情小说发展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能够对研究阳明心学以及明朝世情小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明朝世情小说;阳明心学;影响
  作者简介:李玮玮,女,郑州市惠济区郑州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圖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2
  阳明心学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人们文学创作的发展。明朝世情小说,人们平时也称之为人情小说或是世情书等等,本质上它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其叙事主题多为一些情爱、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日常事务,通过细致的描写,继而达到写实或是讽刺的目的。总体来说,明朝世情小说内容丰富,色彩斑斓,其在阳明心学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变得流行起来。由此可见,阳明心学对于明朝世情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阳明心学概述
  (一)产生过程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他是明代时期十分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其思想以及其创作对后来的社会思潮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阳明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小时候读的是朱熹之学,但是他具有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在教书先生教学的过程中,他经常提出一些超出朱理学范围的有悖于传统的想法,也经常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他从小就给自己立下志向,要做一个圣贤之士。所以,在他十八岁之后,他开始读朱熹之书,并积极地去实践朱熹之理,亲自做到格物致知,然而,这并没有能够使他顿悟到“道”,相反,却让他感上了风寒。在这十年之后,王阳明沿着朱理学开始了对圣贤的再次探索,结果却仍然是没有参悟到朱熹的“理”。自此以后,王阳明对朱理学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便开始了自己对“道”的摸索。到了中年,王阳明谪居于荒凉贫困的贵州,正是在这时候,他提出了“理在心中”的思想,并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致良知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突破了朱子“去人欲”的阻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之后,他一边实践,一边传道,他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倾囊相授,就这样,阳明心学传播开来。
  (二)主要观点
  1、心无外理
  心无外理,其大概意思就是说身、心、意、知、物是浑然一体的,其中任何一个脱离了整体,都是不能独立生存的。王阳明认为,人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认知实质上则是源自于人的一种本能,即人的一种内在反应,心的本体则为善,人将这种本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的时候就能够真正做到心明如镜,理性看待世间万物,此时人的心便是天理。
  2、致良知
  王阳明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大概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有足够的良知的,良知是不凭借任何外力而独立存在的一种内在力量。良知是心之本体,是天理,是无善无恶的,它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但是,良知虽然说是无善无恶,本质上其确是知善知恶的,这便是知的本体,所有的学问归结到一点,就是除恶扬善,也就是要以良知作为所有人行动的标准。致则是对良知的一种自然明觉,其是不受欲望束缚的。
  3、知行合一
  知,主要是指人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行,指人的实际行动,知行合一也就是指人的思想道德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一是指之中有幸,行中有知;二是指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二、阳明心学对明朝世情小说发展的影响
  (一)对明朝世情小说作家写作的影响
  阳明心学的发展,造就了明朝世情小说的繁盛,同时阳明心学对作家的写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作家创作心态和作品思想内容两个方面。首先,从作家创作心态方面来讲,明朝时期,很多读书人都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出身,然而求学之路却异常艰辛,很多世情小说家都求学无门,生活窘迫。而阳明心学的出现及发展,恰恰给他们创造了抒发自己苦闷和抨击现实不公的机会,为他们指出了一条思想明路,从而使他们的创作心态有了极大的改变。另外,阳明心学打破了当时人们对朱理学思想的过度盲从和迷信,突破了人们思想的禁锢,使得世情小说家敢于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来进行创作。
  (二)对明朝世情小说题材选择的影响
  明朝早期,小说有《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等等,该时期的小说题材主要是历史人物和故事。后来,随着阳明心学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明朝小说的题材逐渐丰富起来,进而产生了以现实世界里的人和事作为题材的世情小说。不同于早期小说,明朝世情小说里面的主角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平民,描述的是也多是平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在内容上还有着大量关于色情的描述,它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并一时风靡。比如,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它通篇没有涉及到对英雄人物的叙述,而是专注地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就像西门庆、潘金莲等一系列人物的塑造,他们只是社会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是其绝妙之处就在于通过对简单人物生活俗事等方面的描写,十分逼真地反映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三)对明朝世情小说人物形象的影响
  阳明心学对明朝世情小说人物形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因为其强调以心为本,突出人的个性和价值,它的发展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使的明朝世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多样,表达思想更为多元。比如:《金瓶梅》中通过刻画一群良知深受蒙蔽的平民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丧失、道德沦丧后将会面临的恶果,这实则是对明朝晚期社会现状的强烈抨击。《生绡剪》中对江有芷的描述,以及对她怜悯之心、对人和善等特点的刻画,生动地塑造了有容乃大的人物形象。《警世恒言》中对苏小妹的描述,充分展现了聪明女子的形象,从而唤起了人们对于男女平等的认知。《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通过刻画闻俊卿这一能文能武、勇于自主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当代人民渴望自主自强的愿望。
  (四)对明朝世情小说叙事话语的影响
  何为叙事话语?叙事话语主要就是指各种各样、不同规模的叙事活动。在阳明心学还没有广泛流行之前,很多小说中女性的话语量是很少的,即使有,也是为了烘托其他英雄人物。而阳明心学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这种情况,使得小说中女性的话语机会大大增加。就拿《水浒传》和《金瓶梅》来进行比较说明,在《水浒传》中,虽然有刻画女性形象的文字,但是整篇文章中所出现的女性人数是很少的,并且她们的话语常常被省略或是曲解,其重点仍在男性权利的表达上。而在《金瓶梅中》,却有了很大的转变,作者给予女性相当多的话语,并且几乎每句话都赋予了其深刻的内涵,比如第七十五回中,潘金莲与吴月娘的对话,则很好地印证了这一观点。总之,在世情小说中,女性地位以及话语权的提高是与当时社会思想分不开的,而社会思想的变化,恰恰是由于阳明心学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阳明心学对明朝世情小说作家写作、小说题材选择、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小说叙事话语转化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在解放人们思想的基础上,为明朝世情小说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方向,同时也注入了无限的动力。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明朝世情小说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发展,阳明心学是功不可没的。所以新时期,我们必须要正确对待阳明心学,并积极促进其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冰. 世情与俗趣的诗意书写——明清戏曲小说美学精神的近代转型[J]. 社会科学战线,2017,(02):173-180.
  [2]吴震. 阳明心学与劝善运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53-59.
  [3]姚才刚. 王阳明心学的理论缺失及其对中晚明儒学发展的影响[J]. 哲学研究,2010,(12):44-49 125.
  [4]徐国利. 阳明心学的世俗化伦理观与明清徽商伦理思想的转换和建构[J]. 安徽史学,2009,(04):116-123.
其他文献
摘 要:郁达夫是我国现代重要的抒情作家,其抒情性小说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本文从多个层面,对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郁达夫;抒情性小说;特征;零余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2  伤感的氛围和哀切的语言描绘是郁达夫作品独有的特点,也是小说抒发情感的总体基调。他认为“悲哀之词易工”。所以作品中大力描写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搞好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军队的革命化。人民军队宗旨作为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对永葆我军“不变质”的政治本色发挥着不可替代
摘 要:先秦时期文章文体丰富多样,也为我国后世文章文体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至于“论”体文,到了《荀子》一书,体制已基本成熟和定型。《天论》、《正论》、《礼论》、《乐论》这四篇以明确地表明“论”体,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荀子·天论》篇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来探讨《荀子》“论”体文。  关键词:《荀子·天论》;“论”体;研精一理;生活化  作者简介:曹芙蓉(1995-),女,汉族,甘肃
摘 要:上个世纪的80年代女性文学主义批评开始由西方国家进入我国,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开始被运用于我国的文学批评具体实践当中去,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并对我国女性小说创作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我国文学中女性主义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对我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当中所
摘 要:徐氏,太祖时期右丞相徐达之女,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天资聪慧,温文尔雅。饱读诗书,重视纲常伦理,编写《内训》以教女子,其中的教导之语也体现在她的行为举止之中。本文以《内训》为视角,探寻徐皇后温婉贤淑的女子形象。  关键词:《内训》;徐皇后;温婉贤淑  作者简介:贾毅君(1994-),女,黑龙江伊春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李贽的“童心说”主倡纯“真”,自面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后世对李贽“童心说”的研究和阐释亦有很多。本文主要针对后世研究者对李贽“童心说”的相关阐释所存在的问题而力图作出力所能及的探讨和分析,最后阐发李贽的“童心”思想于现世可作剔除诸多杂质留其真纯,即经历了诸多磨难还能回到本心的一得之见。  关键词:龙洞山农;纯真;童心  作者简介:徐姣姣(1993-),女,汉,陕西咸阳人,扬州大学文学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