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语文教学善导语文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exc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教师具有“善思”的品质,更好地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本文就此进行了回答。
  关键词导引;目标;教具
  中图分类号:R247.4,A,N945.11,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191-01
  教师的成长要具有“善思”的品质。多思考教学中的点滴,多做教学实践探究,那么定能更好地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让教师做好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引导者。
  一、“导入”不容小觑,未成曲调先有情
  对于本节课的导入我并未放在心上,试上课时我的导入设计如下。
  “猜猜她是谁”:“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学生很快就齐声说:海伦凯勒。但在学生的眼神中却没有充满期待和渴望,情绪没有激动和波澜。我的内心一颤,这个导入似乎有些刻意和做作,学生只是为了配合老师完成任务,这样的导入并未真正的触及学生的心灵。一个导入的新方法产生了:角色扮演,情景体验。
  导入调整如下:同学们,当你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你的世界陷入一片黑暗,那是一种怎样的体会呢?我们玩个游戏——“手指游戏”,来体验一下,请两组同学来参加,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其中一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另一个同学用你的手指在蒙住眼睛的同学手上写黑板出示的四个红色字。
  体验结束后,我采访被蒙住眼睛的同学,请问:“同伴在你手上写字你的体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他在写什么,感觉他在乱画,而且很茫然,觉得很抽象。”
  我顺势引导:看来没有明亮的双眼即使学习写字这样的简单的事都变得困难重重。可是有一个人,她看不见,听不见,也说不出,却写下了令人惊叹的文字,她就是:海伦·凯勒(学生齐声说出)。在这样的情景体会后,学生的精神是饱满的,情绪是高亢的,眼神是充满期待的,仿佛刚才他们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历程,现在重新拥有了某种能量。看来,“导入”环节至关重要,一个有意思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个有情味的导入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一个深刻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铭记和震撼。
  二、“目标”富有节奏,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节课先要确定教什么,再去思考怎么教。对于目标的设置,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比较随意的,我在这节课的最初确定了两个大的方向:一是感知海伦的人物形象,二是探究莎莉文老师的崇高品质。但是这篇文章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更多的靠学生自己去搜索整理资料,去走进文本感知和体悟。我思考之后确定如下。
  ①学习默读,结合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句,了解文章大意。
  ②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情。
  这个目标基本上把课堂的重难点涵盖其中,但是学生捕捉信息还不能一目了然,匆匆读一遍,基本上是浮光掠影了。我决定斟酌用词,雕琢句式,在几番努力下,调整如下。
  ①默读,借助旁批,了解海伦心理。
  ②品读,抓关键句,体会崇高品质。
  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以读贯穿课堂,学生自学有抓手“旁批和关键句”,最终目标海伦“心理”莎莉文老师“品质”,学生在初读之后就能“探骊得珠”。所以在设定目标时,用词要精准,句式要有节奏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也是一种对语言美的体验和感受。
  三、“字卡”张弛有度,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了解海伦心理的环节,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找出海伦·凯勒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她前后截然不同的心路历程。”最初试上时,学生倒是能很快找到海伦心理活动的句子,但是比较凌乱,一会儿找前,一会儿找后,即使都能找到和理解也并未在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试上时这个环节是失败的,不明晰,不清爽,不深刻。
  怎样让学生有抓手?怎样让学生的回答更有序?怎样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最后在脑细胞的激烈博弈中,有一个想法胜出,使用“字卡”,我把海伦前期心理:愤怒、苦恼、迷茫、绝望、渴望光明。后期心理:自豪、喜悦、幸福、有同情心、希望。把这些关键词制作成“字卡”,课前贴在黑板上,用另一块黑板遮挡好(制造神秘的效果),到这个环节拉开黑板(学生眼前一亮),把字卡打乱,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找一名学生到黑板来排列字卡,找出海伦前期和后期的心理状态,分为两列排齐,其他学生在下面认真而专注,屏住呼吸,注视着黑板前这名学生的归类,好像在这份寂静中感知海伦的心跳。当这名学生按照海伦前期和后期的心理排列好字卡,我就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这些心理的具体体现。字卡的作用是“收紧”这个环节的内容,是“张弛有度”的“张”,学生在文章中寻找具体的表现就是“张弛有度”的“驰”,一收一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和发散。
  学无止境,教無定法。在语文教学的汪洋大海中,我们应做一叶扁舟,目标坚定,虽小却执着;让我们的思考向纵深迈进,在思考中,我们的课堂将绽放更多的希望和华光。
  参考文献:
  [1]何云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J].教育科学论坛,2018(34):25-26.
  作者简介:周晓静(1984-3),女,吉林松原,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江苏省扬州市教学能手,一级教师,执教初中语文10年。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体育课程是一个具有意义的课程,因为这门课程不仅是关乎初中生的身体健康,也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体育老师,要注重课程教案的可开展性,设置出参与度高,受学生认可的体育课程。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166-01  要探讨关于初中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首先要明确初中体育的课程标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的生活应用价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知识,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元素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213-01
摘 要 文章就2019年高考生物大纲从落实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浅析,并对2019届的高三生物复习提出自己一点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 2019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195-01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学科大纲相较于2018年有一些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Ⅰ.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增
“作文难”可以说是一个世纪难题,是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所遇到的共同难题。中学生如此,小学生如此,大学生、甚至教师也如此。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没有负担,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如何让学生不怕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针对学生作文中无内容可写,作文内容空洞,假话、套话较多的现象,必须解决学生作文内容的问题,加强阅读是一个最基础、最
摘 要 伴随特色办学理念的提出,众多农村普通高中都想走艺术特色办学之路,将人才培养的方向落在艺术生身上。其中,艺术生德育素养的提高应作为重中之重。文章就围绕通过人文素养的提高来培育艺术生德育素养、依托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完善艺术生德育素养、立足德育形式的多样化来提高艺术生德育素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确立其提高艺术生德育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而确保艺术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艺术生;德育素养;紧迫性;有效路
摘 要 有效的结尾能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中,能及时地反馈教与学的效果,能让学生尝到掌握知识的愉悦感,还可以通过引导、设置悬念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展开,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升华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那么怎样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呢?  关键词 结束技能;结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9-0236-01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很重视结尾
自2011年9月起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新课程改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将每八人分成一个小组,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我采用分小组管理模式,将班级小组文化建设放在班级管理的首要位置。  一、科学组建小组  我们班共56名学生,共分成7个小组。开学初期,利用班会时间让每位同学上台做自我介绍,从中寻找小组长人选。然后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男女比例等因素进行分组,小组划分的标准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摘 要 数学文化体现了数学家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依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部分教学过程设计呈现如下。  关键词 数学文化;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20
摘 要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平时不善于关注生活,不注重对生活进行深入认识和思考,导致作文中内容空洞,所用材料陈腐单调。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强化素材的积累,做到厚积而薄发。  关键词 语文;作文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9-0235-01  经常有学生抱怨,说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脑袋里空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有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是不可能有效进行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对课改实践的思考,探讨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互动式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以打造轻负优质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特性策略原则  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