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钩虫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76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人体钩虫感染的动物模型,使有关钩虫病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制约.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有不少实验室从事人体钩虫模型的建立,该文综述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血吸虫和血吸虫病的研究在2007年成果丰硕,通过PubMed以schistosome.schistosomiasis,Schistosoma为检索词共检索到2007年相关文献518篇,其中综述49篇.寻求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仍是研究的热点,血吸虫病的治疗在寻求新靶标的同时需要重新思考策略和对象;血吸虫分子生物学的注意力从传统的基因研究转向了糖组学等后基因组领域;疫苗候选分子的研究则关注与代
棘球蚴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家畜养殖区。其中,20%~30%的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在肺部形成棘球蚴包囊,易与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实质病变相混淆,因而肺棘球蚴病的实验室免疫学诊断十分重要。目前用于诊断棘球蚴病的方法很多,如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直接或间接血凝反应、胶乳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放射变应原吸附测定试验等,其中皮内试验
期刊
疟原虫乳酸脱氢酶是疟原虫糖分解途径的关键酶,由无性期和有性期虫体产生.感染人类的4种疟原虫有不同的乳酸脱氢酶异构体,使其具有种属特异性,已成为新一代疟疾快速诊断方法的靶抗原.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观察家蝇幼虫和蛹抗菌肽对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损伤加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和蛹大量产生抗菌肽,通过研磨、低温高速离心等方法获得抗菌肽粗提物,分别用磷酸缓冲液(PBS)调整为4 mg/ml、2 mg/ml和1 mg/ml并作用于弓形虫速殖子,24 h后,通过血细胞计数法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粗提物对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作用. 结果 幼虫抗菌肽组和蛹抗菌肽组速殖子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
目的 通过改善呼吸门控PET/CT(RG PET/CT)的扫描参数(如管电流、呼吸时相数目、呼吸周期等),拟建立一个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适于临床的扫描条件.方法 对26例有18F-FDG摄取的肺结节患者行1个床位的低剂量RG PET/CT(30 mA,1 min/时相),评估其辐射剂量,并对比其与常规PET/CT(120mA,2min/床位)的图像质量(如均匀性、噪声、视觉评价)的差别.此外,通过
随着群众依从性的下降,进行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一粪便检查日益困难。为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进行人群筛查十分必要,且血清学诊断正快速地取代病原学检查。该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华支睾吸虫的一些器官的蛋白进行分析,以获得特异性的抗原蛋白。
期刊
自1998年全球第一台PET-CT原型机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应用于临床以来,近些年国内外PET-CT发展迅速.根据2012年1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的全国PET-CT配置与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PET-CT(包括PET单机)装机数达到162台,2011年完成PET-CT(包括PET单机)检查总数30.7247万例,其中肿瘤患者占77.38%,神经疾病患者占3.09%,心血管疾病患者占0.62%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技术学组主办,天津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承办的“全国核医学技术学术交流会”将于2013年5月17—19日在天津举行。本次学术交流项目分作大会口头报告交流、壁报交流和论文汇编,其中口头报告交流与壁报交流分设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获得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授予的相关奖励。
期刊
患者男性,76岁,自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3月余.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水平均为正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胰腺体后方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3.2 cm×5.0 cm,与胰腺分界清晰,病灶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考虑淋巴结肿大可能.B超检查提示胰腺后方见不均质包块伴高阻动脉血流,考虑恶性淋巴结可能.18F-FDG PE
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钼靶X线操作简单,曾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可显示微小钙化灶,但不常用于疗效评价;CT适应人群广、扫描时间短、密度分辨率高,后处理时可以三维重建以更好显示癌灶,可用于诊断及疗效评价;MRI具有多种参数和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显示癌灶周围的微小浸润及炎症反应;超声无放射性、检查角度灵活、可重复性强,可以显示病灶和转移淋巴结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