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调整的几点思考r——我教《驿路梨花》

来源 :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ry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三次执教《驿路梨花》,均设计了“分析\'梨花\'作用”教学环节,但三次教学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每次都有局部、微观的调整,从求多求全走向求少求精,从逐个分析走向整体认知.这样的调整,一则优化整合了文本,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二则建构了学科认知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通向知识终点的脚手架,三则提升了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较系统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其他文献
教学是师生相互对话与倾听的过程,但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存在缺乏针对性、不能听出潜在意义、选择有利倾听等明显不足,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教学知识与技能缺失、单向的教学认知以及倾听技巧缺乏有较大关联。教师需要树立“促学为首”的教学理念,形成“预设”向“预备”、“输入”向“输出”转换的教学方式,明确倾听价值并把握好倾听技巧,方能促进教师倾听的全方位提升。
语文教学要避免“少慢差费”的低效教学现象,出路就是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小说教学长期的“篇”进“篇”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长期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解读法,大伤学生兴趣。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运用“篇”进“组(单元)”出的单元教学,就有了见到森林的俯视效果。这样的单元教学,力避琐碎,抓住“建构”,建构文本之间的联系,建构语文素养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
以隐喻为技法依托,以“朦胧”为风格追求,加上“漫长”的复合创作,让《峨日朵雪峰之侧》抒情主体二元对应、抒情内核螺旋进化.由诗歌的两个创作时间,看清昌耀跨越21年的两种
《朝花夕拾》项目化学习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从“消除与经典隔膜”的教学目标出发,围绕“在读书节上推介《朝花夕拾》”这个驱动性问题,进行任务分解,并为学生提供项目支架,
摘 要 议论文阅读的本质是论辩式言语交际,秉持这样的观念,可以遵循辨识理解、批判分析、融入重构、论辩完善的路径开展教学,提升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品质,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 论辩式言语交际;批判性思维;议论文阅读;教学路径   议论文阅读常见教法主要围绕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展开,从论点归纳、论证思路梳理,到论据和论证方法类型区分、作用解析,再到语言表达特点感知,整套流程似乎成了一定之规。
摘 要 准确界定作文语料提供的关键词语,是作文成功的坚实基础,而学生在界定过程中却常常存在着偷换概念内涵、无视概念外延和缺少切入路径的问题。为此在写作教学中,明确界定关键词语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对关键词语界定清楚了,才能在审题上更有准度、立意上更有深度、表达上更有亮度。   关键词 关键词语;精准界定;审题立意   在2021届某地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中,不少考生围绕作文试题中的关键词语“一臂
“整本书阅读”的历史追叙.从经典的整本书形成,到经典的整本书传承,聚焦“整本书阅读”的要害.尤其孔子读经,其读出经典的精髓、读出经典的价值、读出经典的要义,无不是自我
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获得思维提升,这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是用动态、开放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形式、思维品质、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聚焦单元教学,形成整体思路;解析基本概念,构建核心知识;实施问题探究,促进思维联系;评价思维水平,促进学习进阶。
摘 要 定位阅读是由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结构体系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的“规定性”落实到“单元学习任务”后,对课文文本的定位和文本自身的性质特点、主题的定位。《故都的秋》对秋景的审美蕴涵生命审美,五幅秋景图审美体验的逻辑嬗变,表达对生命“沉沦”的审美救赎。   关键词 定位阅读;审美教学;审美救赎   一、文本阅读、教学定位   郁达夫《故都的秋》再次编入高中最新版《语文》必
摘 要 写作教学长久呈现低效无为状态,教师应将目光落向写作之“可教”,选取写作知识,落实指导过程。以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为例,紧扣写作学情,分解单元目标;“下水作文”导入,明确描写意义;拆分描写技巧,随堂片段练习;联系相关学科,深化技巧运用;写片段、改“旧作”,细化评价范围,以期给学生可以运用的“干货”。   关键词 写作;过程指导;动作描写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