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肮脏”本是褒义词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__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肮脏”一词在今天只有一个意思:不洁净。但在古代,这个词不仅读音不一样,而且意思也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差地别。
   “肮”和“脏”各自的词义原先没有“不洁净”这个义项。“肮”本义是咽喉,比如古人有种死法叫“绝肮”,即割断咽喉而死。“脏”本义是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比如内脏、五脏。“肮”和“脏”组成一个联绵词“肮脏”,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高亢刚直的样子。东汉赵壹的《疾邪诗》中写道:“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伊优”是逢迎谄媚的样子,《康熙字典》解释“肮脏”为“直之貌”,“直”即倔强、刚直。小人善于逢迎谄媚,因而得以升堂为权势的座上客,而高亢刚直的君子不受重视,只能倚在门边。
   “肮脏”的另一个意思是身躯肥胖的样子。北周庾信的《拟连珠》中写道:“肮脏之马,无复千金之价。”就是指身躯发胖的马不再值千金之价了。
   大约从元明开始,“肮脏”一词逐渐演变出“糟蹋”“卑鄙丑惡”等意思,尤其在戏曲和话本小说中使用得非常频繁,后来又慢慢演变出“不洁净”的意思。到了清朝,“肮脏”已定型为今天的语义,清人李鉴堂所编《俗语考原》一书中说:“肮脏,俗谓不洁者曰肮脏。”这一语义一直延续到今天,而“肮脏”最原始的语义则慢慢湮灭,不再为人所知了。
   (摘自《读书笔记》2019年4月第4期)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有自己牵挂的人,或是远在他乡的朋友,或是在外地工作的父母。我也有一个时时牵挂的人,那就是我最亲爱的奶奶。  记得很久以前回去看过奶奶,那时奶奶的眼睛有点看不清,特别是在晚上,老是流眼泪,但她还是每日忙碌着。正是春耕的时候,奶奶顶着太阳在田里插秧,弯着腰一簇一簇地插,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只有路过的村民跟她打招呼时,她才会直起腰来回应一声。汗水流在脸上,她用胳臂蹭了蹭汗,又继续干活。傍晚我去叫
网络直播平台上普遍存在的生态不良现象,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败坏社会风气,同时也反映了当下网络赌博行为的一些新趋向。赌博趋向年轻化、网络化  “黄、赌、毒”作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法制治理和专项整治的对象。其中,“赌”因其迷惑性相对较高,在青少年中颇具市场。  黄某是一名“90后”财务,在一次偶然的经历中,他接触了赌博网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的时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盡,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
基本信息:  作 者:梁培生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2月  定 价:70.00元  ISBN:978-7-5575-5930-4  梁培生的新作《滇池之珠》是其继小爨(cuàn)(宝子)字库、小爨(宝子)字体字典之后的一部爨体书法普及之作。小爨(宝子)字库是一款根据爨体字制作而成的电脑字体,该字体笔力雄强、结体茂密,继承汉碑法度,有隶书遗意;运笔方中带圆、笔画沉毅雄拔,非常
摘要:《写作日常课》基于读写共生的原理,依据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动物”的单元主题和“如何突出中心”写作主题,设计了日常化的片段训练。同时,通过“学—教—评—测”体系的构建,从合理选材、方法技巧和议论表达三个层级让学生逐步把握明确中心、凸显中心、深化中心的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共生;写作日常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日常写作研究,
中文名 《我不是药神》  外文名 Dying to Survive  制片地区 中国  拍摄地点 南京、印度  导演 文牧野  编剧 韩家女、钟伟、文牧野  制片人 王易冰、刘瑞芳  类型 剧情  主演 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  上映时间 2018年07月05日  片长 116分钟  对白语言 普通话  色彩 彩色  用喜剧手法照亮的社会现实,《我不是药神》在前半段以忍俊不禁的幽
清晨,阳光倾洒在大地上,鸡鸣狗叫和哞哞牛声唤醒了沉睡的人们。不远处,潺潺江水在村边流连,缕缕炊烟从一家家屋顶上飘散,如梦似幻。这就是外婆家。  高高的榕树,青墨的方砖,绿绿的青苔,穿过儿时玩耍的小巷,恍如昨日。  轻轻推开小院的木门,外婆头戴凉帽,正扛着锄头,手挎菜篮往外走。“呀!丫头,怎么来了?也不让外婆去接你。”外婆笑呵呵地嗔怪道。她摘掉凉帽,放下锄头和菜篮,一把抱住了我,粗糙的大手轻轻地捋着
摘要:名家、名师多从自身的阅读起点解读、分析《背影》,较少关注学生的阅读起点。为此,笔者做了一次《背影》的学情调研。通过分析学生的原始理解,引发了对《背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键词:调研;分析;思考  一、调研的缘起  朱自清先生作于1925年10月,发表于1925年11月22日《文学周报》的《背影》,自1930年首次被选入由赵景深主编、北新书局出版的《初级中学混合国语教科书》第三册,
4月27日下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带领我们茂名地区的教研员、教师一起备《陋室铭》这一课,很幸运我能参与。一节课下来,我深有感触,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陋室铭》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很多遍,很熟悉,各种教法我都尝试过。但是今天冯老师主持的备课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冯老师首先让我们背课文,找出自己容易錯的地方,因为如果老师错,那么学生也容易错。接着,冯老师要求我们朗读课文。刚开始我以为我
给刘老黑的一封信  尊敬的刘老师:   见信如晤。您好,我是小华,您还记得我吗?如果不记得,您不妨接着往下看看,也许您会想起我的。   “你再说,信不信我用这本字典扔你!”   推开门,您听到的就是这么一句撕心裂肺的呐喊,看到的是高举着牛津英语高阶词典的我,以及课室里乌泱泱的一片露着惊恐表情的同学们。   “小华,你想干什么!”   “老师,我……”   “你跟我出来!其他人都别看热闹了,赶紧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