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 CO2 吞吐的生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实验 .着重研究吞吐时机(水驱后 CO2 吞吐 ,自喷后 CO2 吞吐 )、降压方式 (一次降压 ,多级降压 )、原油粘度 ( 1
【机 构】
: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北京昌平102200;北京昌平102200;
【基金项目】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高采收率导向技术项目“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与评价方法”(1998- 199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 CO2 吞吐的生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实验 .着重研究吞吐时机(水驱后 CO2 吞吐 ,自喷后 CO2 吞吐 )、降压方式 (一次降压 ,多级降压 )、原油粘度 ( 1 1 .7,2 0 ,1 0 0 ,1430 ,2 5 4 0 m Pa·s)及 CO2 注入量、井底流压等因素对产油量的影响 .得到了实验条件下所研究的因素与周期产油量的关系曲线 .研究认为增加 CO2 注入量或降低井底流压、一次降压能够提高产油量 ;对稀油油藏 ,水驱后 CO2 吞吐的周期采出程度可达 2 %~ 3% ;对稠油则因其粘度的大小 ,换油率的大小不同而有差异 ,原油粘度增加吞吐效果变差 .该研究对 CO2 吞吐现场应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康尔心茶剂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Rb1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4.6 mm,5μm);保护柱为Attech C18柱;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的工艺。方法:原料经超临界CO2萃取后,通过工业色谱纯化。以10-DAB的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夹带剂量、萃
介绍了吸附储层中CO2封存与强化采气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煤层气/页岩气等吸附储层的典型特点,论述了CO2、CH4及其与煤岩/页岩体间的相互作用特征,探讨了吸附储层中封存CO2的前
Ni(Co)Mo(W)/Al2O3催化剂是工业中最常用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磷作为Ni(Co)Mo(W)/Al2O3加氢处理催化剂中较为常用的添加剂,用于改善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本文从磷对Ni(Co)Mo(
Er3+:NaYF4纳米晶玻璃陶瓷是一种新型的光功能材料,它是由氧化物玻璃相和纳米晶相构成的复合材料。由于该材料既有纳米相优越的光学特性,也有玻璃基体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力学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Fe3O4颗粒,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纳米Fe3O4颗粒的粒径、结构、形貌和磁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临床治疗上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对治疗的耐受性差异较大。本文对老年AML在治疗前体能状况、伴随疾病、认知能力、伴随症状、联合用药的风险评估进行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