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8年,天津的《新青年》杂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三连问: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在奥运会上获得一枚奖牌?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第一个问题在1932年有了答案。1932年7月31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人刘长春参加了男子100米短跑预赛,成了“中国奥林匹克第一人”。
   第二个问题在1984年有了答案。1984年7月29日,也是在洛杉矶,来自中国的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了中国人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第三个问题在2008年找到了答案。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从1908年到2008年,百年奥运梦,终得圆满。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开幕,一位中国运动员高举着中国国旗阔步而行,显得形单影只,与其他国家的庞大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一个人站在那里,悲壮而决绝,他来自中国东北,他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来参加奥运会,他的名字叫刘长春。
   洛杉矶奥运会现场,刘长春站在起跑线前,在那些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刘长春显得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作为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些目光里,有敬佩,有不屑,也有质疑。
   发令枪响了,仅仅11秒之后,刘长春便被淘汰出局。在6名参赛者中,他只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但历史却将这一宝贵的瞬间永久地铭刻了下来。走出赛场时,刘长春抬头看了看头顶的艳阳天,一半黯然,一半坚决。“我会再来的。”刘长春望了望迎风飘扬的奥林匹克会旗,在心里默默许下誓言。
   刘长春是东北人,1909年11月,出身在辽宁大连一户贫寒人家。由于家境贫穷,他长到10岁才上了小学,当时学校离家有5千米多的路,为了节省鞋子,他一出家门便把鞋脱掉提在手里,光着两只脚跑步上学,到了学校门口再把鞋穿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长春越长越大,也越跑越快,他上小学时便以100米11秒8和400米59秒的成绩打破了大连市小学生中、短跑的纪录,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飞毛腿”。是先天的才华,也是后天的锻炼。
  1928年,在朋友李显章和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明的推荐下,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同意刘长春进入东北大学试读。由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一年后,他被破格录取为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学生。1929年,张学良组织了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并邀请日本、德国的奥运选手来东北大学参加比赛。
   由于缺少国际比赛经验,刘长春在100米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与德国选手只有0.1秒之差,但击败了日本选手,大大增长了国人的志气和信心。
   三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一战成名,也让张学良對其刮目相看。为了更好地培养刘长春,张学良不惜高薪聘请德国著名运动员、当时世界5000米长跑纪录保持者布奇担任他的教练,科学地指导他,帮他跑得更快。
   1930年4月,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没有辜负校长的培育之恩,勇获100米、200米和400米三项冠军,并在以后国内的体育比赛中,保持100米10秒7这一成绩达25年之久,成了受人景仰的中国短跑名将。
   1932年,张学良解囊资助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他没有获得名次,但他能去就已经很难得了,他依然是国人心中的英雄。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参赛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失败而归, 1937年,28岁的刘长春因病终结了自己的竞赛生涯,有多少舍不得,有多少不甘心,都化作了无言的泪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长春以体育教师的身份重返体育场,从此在体育教育的事业上贡献力量。在大连理工大学器材简陋、地面坑洼的操场上,刘长春在当地亲自挑选了一批少年田径选手,严格培训,勤加管教。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贯严于律己,坚持求实精神,重视加强体育基本功训练和“示范动作规格化”,倡导启发式教学。
   他说:“一个学生、一个运动员只有吃大苦,有拼劲,将来才能有成就。”他希望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将来能由他的学生来完成。
  1979年11月,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此后,刘长春曾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1983年中国即将在上海举办第五届全运会。刘长春听说后萌生了去上海观看比赛的念头,没想到刚进入3月,他的身体就出现了大状况。在一次晨跑时,他突然感觉身体有些不适,立即被家人送往医院接受治疗。3月25日,刘长春与世长辞,享年73岁。
   1984年,中国正式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公布于众的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名单里,有刘长春的名字,可惜他已经去不了了。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园里为刘长春塑立了一尊铜像,铜像基座上有中国体育界老前辈荣高棠亲笔题写的“体育先驱刘长春教授”九个大字,这是人们对刘长春一生的高度评价。
   刘长春的小儿子、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副院长刘鸿图回忆他的父亲时说:“当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时,父亲泪流满面,彻夜难眠。父亲有两个心愿: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奖,让中国的国旗、国歌通过奥林匹克的运动场传向全世界;二是中国有朝一日能举办奥运会。”如今,刘长春的心愿都一一实现了,他未竟的事业,后人终于替他完成了。
其他文献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教学中实践和渗透这一目标责无旁贷。笔者拟从学习的主动性、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和做人的最高境界三个方面,逐层剖析《劝学》这篇文章所包含的哲理,并探究如何运用这一文本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 被动接受;主动学习;君子之学;圣人之学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多数教师在执教这篇文章时,除了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外,多是从学习
记得去年11月份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学校预赛,之后,预赛中胜出的作文被统一外寄。本来我对大奖没抱很大希望,没想到今年3月份,我和班上另三位同学均入围全国总决赛,这个消息在校园里引起了一阵轰动。我惊讶了,表面上仍保持着一贯的淡定,心里却想着:传奇的、风华绝代的香港,我们就要来了。  一、初到深圳  消息传来后的许多天都过得还顺畅,与平时没多大区别;到了出发的前几天,我竟莫名地紧张起来,连
每天下午回家,我总是把车子骑得很慢,我喜欢在慢行中体会生活的美好。  忙了一天,没有必要急急忙忙往家赶。在慢行的时间里刚好能把一天的疲劳赶跑,把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良情绪排解。慢行让我有足够的时间调适自己的情绪,让我能笑着面对家人。  慢慢行走中,你还会留意到路边的美景。季节的交替,阴晴的变化,尽在眼中。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你会看见小草钻出地面娇嫩的模样,看见树芽萌动蕴含的生机,享受百花盛开流溢的芬芳。
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为领导干部提供了“包容失误”和“容错空间”,但绝不是为领导干部失误、失手、失策赐予的“挡箭牌”。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就说过:要正确区分违法乱纪与开放改革中出现的失误。一定程度上的容错,是希望领导干部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开拓创新、勇闯敢拼,在不断的实践中推动发展、惠及民生,为党和人民多作贡献、作大贡献。  “容错权”不是“挡箭牌”  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把组织提供
一部著名的纪录片《非洲猫科》,讲述了一头母狮,一头花豹,一头猎豹,它们在非洲的辽阔平原上,依靠智慧和武力保护自己的幼崽的故事。说的是动物世界的故事,但其中所展现的伟大母爱,却值得人类为之动容。在成人的世界,很多东西都已经失去,却重新从动物的视角告诉人类,什么是底线,什么是尊严。  南部非洲,或许是了解“大猫”最好的地方。  这一次,飞越千山万水,我来到了博茨瓦纳,只为在萨乌提草原上,和獵豹兄弟并肩
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要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问题,但必须明确,这样做是为了给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在深度贫困地区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必须围绕如何减贫来进行,真正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9月4日,奉节县平安乡。  作为全市18个深
摘要:梁德祥先生刊文指出央视戏剧频道将“画饼”错写成“话柄”。其实央视没有错,因为这两个词出处不同,意思有区别,也需要特定语境,运用是有讲究的。不能单纯以某某人或其作品为标准,而是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运用。《咬文嚼字》杂志较真也不能较过了头。  关键词:话柄;与;画饼  《咬文嚼字》杂志2019年第6期“追踪荧屏”栏目,刊登了梁德祥先生的《不是“话柄”是“画饼”》一文,认为央视戏剧频道播出的《范进中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有对“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注解:“【胜(shēng)】尽。”在同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鸿门宴》中,编者对“刑人如恐不胜”的“胜”也进行了注解“【胜】尽”,却没有对“胜”注音。注音前不注后注,注义又前后重复,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教材的严密性。而且,更大的问题是此注音有误。  查《现代汉语词典》,“胜”读作shēng只有一个义项:“肽的旧称”。而
燕麦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其不但富含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还有较多的B族維生素和膳食纤维,具有增强肠道蠕动,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早餐喝燕麦粥还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研究人员选取了约5.5万名丹麦成年人的饮食数据,他们平均年龄为56岁,没有脑卒中病史。研究之初,参试者平均每周食用2.1份鸡蛋、3份白面包、1份酸奶和仅0.1份燕麦粥。在13.4年的随访期内,有
生命本是这样,哀伤中伴着热情,凋亡中又有新生。红玉兰就这样在春天里捷足先登,早早地站在了枝头。这种学名“辛夷”,别名“木兰”的树,先开花,后长叶,它浓郁的香气是春天最初呼出的气息。  红玉兰,开得似乎很疲惫,也许不愿与人争奇斗艳,当百花悄然密会,要渲染春天时,它却三三两两地仓促上阵,有时一棵光秃秃的枝丫上,就挺着一朵红玉兰。给人的感觉像一位富家小姐,闻听朝思暮想的情郎至此,来不及整衣敛容,也不等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