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能靠硬来吗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港“8·12”瑞海仓库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马云遭“逼捐”——不少网友质问马云“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
  站在道德制高点进行的逼捐,伤害了谁?慈善,如何能避开权力和道德的裹挟,回归公益的本质?
  富人多作贡献符合公众道德期待
  吴龙贵(媒体从业者)
  “你有钱就得多捐”在逻辑上显然站不住脚。慈善的首要原则是自愿,而非富人的法定义务,哪怕你是中国首富,也完全有权利决定捐与不捐、捐多少,无人可以强迫,更没必要挥舞道德大棒。
  根本上,这是一个私有财产权处置的问题。如果根据一个人财富的多少来决定其慈善义务,首先要面临一系列的技术性困境:拥有多少财富才算是富人?捐多少才算合格?恐怕很难达成共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舆论而形成的外在道德压力,会让做慈善变成一种规定动作,而每个人都不愿意按照别人的意愿来生活,这将挫伤富人做慈善的积极性和原动力。
  一个积极信号是,逼捐者声势浩大,反对者也不在少数。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动辄逼捐是在道德上“强奸”马云,简直就是一种勒索。这种舆论交锋,大体可以视为慈善意识进步的一种表现。
  不过尽管如此,我也不认同用“道德绑架” “道德强奸”的字眼来形容网友的逼捐之举。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富人阶层为慈善多作些贡献,是一个文明社会基本的价值观,也符合公众的道德期待。
  问题在于,这种约定俗成、无须用言语来表达的道德自觉,很多富人并没有意识到。现实而言,中国富人阶层的慈善热情和慈善贡献与其财富并不匹配。在慈善方面颇有建树的马云此番被逼捐,很有点无辜“躺枪”的味道,网友是借“马云”这个最具财富辨识度的符号,来表达对整个富人阶层的不满和期待。
  马云遭网友逼捐,与富人阶层在慈善方面不够积极主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于此事,网友需要反思,富人也需要反思。
  慈善和公益,不应止于目的正确
  刘远翔(西北某省党委政法委干部)
  现在的问题是,捐与不捐,捐多捐少,早已跟钱无关,而是关乎道德高下,觉悟高低。之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捐款可上光荣榜,之于企业家和富人群体,不捐则意味着上“铁公鸡榜”,这种道德和权力双重裹挟下的逼捐把现代慈善“自愿”的理念拔高为责任和义务,内中矛盾可见一斑。
  如果说,逼捐是处于“橄榄型社会”一端的相对贫困人群对另一端的富裕阶层的道德绑架,那么,民间舆论偏爱逼捐,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多数人的任性,反映的则是整体慈善文化发育生态的缺陷。
  须知,简单粗暴“逼”出来的“善举”不可持续,只会导致作为慈善主体的社会财富拥有者们对慈善的心理抵触,而于带动全民自发、自愿、自觉的公益热情没有帮助。
  饱受诟病的作为重大灾害和事故“标配”的捐款,平时冷清灾后热闹的慈善,其初衷都可理解,也是扶危济贫、共度时艰的应有之义。但中国的慈善和公益,不应止于“一切为了灾民”的目的正确,更应明确公共事务同私人权利的边界,更应有经得住考验、专业和科学的手段,是所谓“程序正义”。
  换句话说,慈善不应成为企业或社会名流公开表演的秀场或进行商业营销的手段,也不该是社会群体间戏谑、指责甚至宣泄仇视情绪的“泄洪阀”。
  索赔在先,救济兜底,捐赠锦上添花
  徐川(天津某区人民法院执行庭法官)
  从事件性质来讲,本次天津爆炸事件明显不是自然灾害,而是重大生产责任事故。各方进行损失救济的首要途径,应该是在清晰事故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肇事公司的赔偿责任,适用法律手段进行索赔。
  由此看来,要求“首富就应该捐一亿”,并扬言“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的网络舆论实在没有必要“越俎代庖”。
  比起慈善公益的锦上添花,政府对殉职公职人员的优抚和救济机制更应作为兜底机制及时、有效发挥作用,反之则显制度设计无力,是灾难之外的另一种悲哀。
  逼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社会现实,不同群体间的紧张关系。但相较于给网友群体行为贴上道德绑架和仇富的标签,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社会对财富拥有者发挥社会担当的良好期冀,尽管表现形式有些偏颇。
  每有国难当头,企业和企业家就被架在道德之火上烘烤。但实际上,行善的动力应在于个体良知,而绝非舆论压力和商业化算计,行善的价值在于真诚,所以必须自愿;既然是自愿,那么就有可捐可不捐的意思,也有捐多捐少都是慈善的意思。
  但可惜,“结果导向”成为我们判断所有事情的唯一标准,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才会各种“不舒服”缠身——“捐了是作秀,不捐是冷漠;捐早是求名,捐晚是被迫;捐少是抠门,捐多是炒作”。
  无疑,媒体需要理性疏导社会情绪并弥补歧义,由内至外涵养慈善土壤和文化,这需要长期引导,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允许别人有“处于道德合格状态”的自由
  岳晓伟(北京图书编辑)
  逼捐折射出的慈善焦虑,背后其实是道德的双重标准。即所谓,当“要我捐”时慈善是私事,个人拥有自由支配其合法财产的权利;而听到“他没捐”时,慈善就变成了可以供众人评说议论的公共行为。
  “他没捐”还有变种,比如“他捐得少”——2008年汶川地震时,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深陷“10元门”,被批“道德高度还不如坟头”;再比如“他捐给外国”——潘石屹因在哈佛大学设立助学金被指在为即将念大学的儿子买一张价值1500万美元的哈佛门票。
  双重标准之下,中国慈善文化缺失的便是“我要捐”的自觉、自发和自愿,而“不捐的”、“捐少的”、“捐外国的”社会群体,通常是富裕人群,便成了消费的对象——不捐没人性,捐得少是铁公鸡,捐出国门的是不爱国……
  逼捐事件频出的一个无可回避的制度背景是我国的慈善业才刚刚起步,存在治理机制不科学、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缺失等问题,因此运作不规范、透明度不够、核查不到位等技术障碍亟需破解。
  因此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舆论氛围和社会心态呵护,比如政府应把伸出过长的行政权力之手缩回来。
  有一句话,我深以为然:从道德的角度考察一个人的行为,除了“高尚”、“低下”之外,其实还有一种状态,叫做“合格”。破解中国慈善“长相难看”这一重大社会课题的第一步应是还人以处于道德合格状态的自由。
  与“逼捐者”共勉。
其他文献
法律上不存在所谓“假离婚”。很明显,“假离婚”有较高的法律风险:一方将共同财产转移给另一方,房产被认定为赠予,如另一方“假戏真做”,赠予方就“人财两空”。  举例来说,失去婚姻内共同房产的一方A,买第二套房产属于离婚后购置的个人财产(尽管可能是拿原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资金去支付房款),如果第二套房的价值高于已经过户给B的第一套房产,则拥有第二套房的A所获利益可能大于B;如果第二套房价值较小或者离婚
“办个卡填了一大堆信息,搞得和政审似的”,办完会员卡后促销电话随之而来,退订也不管用  办卡填个人信息就像“政审”,购物后促销短信“轰炸”令人不堪其扰……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费者苦于此类“消费一次、打扰半年”的体验,又常常无力应对。  大数据时代,面对消费领域个人信息的无端“泄露”,消费者维权面临哪些“梗阻”?各个方面又当如何规范?  一不小心就成“透明人”  信息时代,“精准推送”正成為商家引导消
杨凡打项目租赁部的电话想问问续约的事,可电话却成了空号  靠炒房变成千万富豪的杨凡,近两三年来遭遇了投资生涯的滑铁卢。  约三年前,杨凡在浙江桐乡的一个新建商业街里一次购买了六套商铺用于投资。吸引他的是开发商的承诺;买商铺,开发商附赠3年的租约,年租金是商铺总价的9%,而且,这三年租金在购买商铺时就直接由开发商一次陆垫付给购房者,三年之后,开发商还能继续包租,只收取少量手续费。  按照杨凡的经验,
以鲁尔区为样板和目标,清水塘正在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  莱茵河畔,高耸的烟囱、弥漫的煤尘、斑驳的厂房,定格了昔日的德国鲁尔工业区。如今,产煤炼钢的时代早已过去,鲁尔工业区已转型成为环境优美、高科技聚集的创新经济区,拥有享誉世界的工业文化遗迹。  19世纪中叶开始,依靠区位优势和采矿、钢铁、化学等重工业兴起,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的鲁尔区,崛起为全球最大的传统工业区。这里出现了欧洲历史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外交部内蒙古全球推介活动上致辞时,曾向全世界介绍爱上内蒙古的N个理由,其中一点是:内蒙古很美,美得令人心动。  内蒙古的确很美,美得无处藏:从东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阿拉善沙漠戈壁,不仅有辽阔壮美的天然风光,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内蒙古是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
时代的尘埃落到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记得半年前新冠病毒肆虐的那個春节吗?痛苦、悲伤、希望、感动,交织成一段终生难忘的日子。  生于世间,长于世间,每个人惶惶然在生活的洪流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没有人是一颗孤星。疫情当敌,来势凶猛,独自坚守,难抵咆哮之力,但团结起来,一同抵抗这场残忍的战争,便可挡万人之军。  不曾忘,请战书上一枚枚血红指印,不求酬劳,不畏生死,铺满了字字铿锵的生死宣言;不敢忘
一只公鸡在给自己和母鸡们刨食儿,刨出了一颗宝石。公鸡对宝石说:“如果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發现了你,他会拾起你,将你奉为至宝,但是我找到你却没有任何用处。与得到全世界所有的宝石相比,我更愿意得到一颗麦粒儿。”
从上小学开始,我的成绩就位居中等,成绩一般的我,无甚特长,在班里既不讨老师喜欢,也不招老师烦,是那种很容易被遗忘的学生。  同学间的交往也一样,成绩好的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小圈子,成绩差的更是拉帮结派,有自己坚实的小团体。位居中间的我,没人理睬。  每天上学、放学,我都是独来独往,看着那些呼朋引伴的同学,心生羡慕。  整个初中生涯,我都像只落单的鸟,想找到温暖可栖的枝头,却不知到何处寻。上了高中后,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知识沟研究从关注知识接收开始延伸到知识生产。该文基于全国29个省市大学生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作为知识生产实践的重要群体,其数字鸿沟更多的是以知识生产方式存在,而不是知识接受的方式存在。具体表现为: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因素对于大学生社交传播偏向的知识生产和专业化媒体偏向的知识生产所起到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大学生群体原生家庭的经济地位、成长经历、使用者与工具的关
8月1日起,微信宣布将对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的每笔信用卡还款收取0.1%的服务费,此举预计将影响数亿绑卡微信用户。  绑定信用卡、一键还款、免手续费……这项对于不少微信用户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的便捷服务开征服务费,不免引发这样的疑问:下一项收费的服务是什么?在互联网产品上“薅羊毛”的时代是否一去不复返了?下一个收费项目是什么  “手上有4张信用卡,全部绑定了微信支付自动还款,虽然0.1%的费率并不高,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