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试图从性别差异在英语词汇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原因来探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在英语词汇中的具体体现
命名约定是指对于别人的称呼,一般的命名约定都包含了某种社会背景,例如,在英语中无论男性是否结婚,对于男性的称呼常见的只有一种,那就是Mr.。而对于女性的称呼却不一样,已婚女性通常被称为Mrs.,而未婚女性常被称为Miss,这两个称呼在英语中常是用来表明女性是否成婚的标志。但是,Mrs.和Miss却都源自于Mr.,(英文全称是Mister)。除此之外,英语中还有其它一些描述女性的词也源自于男性词语。例如,female和woman这两个词就是分别在male和man前面加上了“fe-”和“wo-”。还有一些词语就是在表示男性的词语前加上了前缀,如,heroin(女英雄)就是在hero(男英雄)前加上了后缀“-in”, lioness(雌狮子)和goddess(女神)就是在lion和god前加上了后缀“-ess”。
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原因
历史因素
如上所述,这些词汇中体现的性别差异与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上面的词汇体现的,有些描述女性的词语,如果不依附于男性的词语,就没有办法单独存在。而这一现象似乎在传递社会现实,那就是,女性依附于男性而生活。事实上,这个现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存在于语言中。中文也有这样的例子,在中文里常用的表示女性的单数第三人称“她”直到“五四运动”前才出现。在此之前,只有“他”一个字用来既指男性也指女性,而“他”在当时也是特指男性的,对于女性没有称呼可指。在“五四运动”之后,男女之间的平等地位有所改善,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因此,也就出现了单数第三人称“她”来描述女性。由此可见,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其中的性别歧视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类现象?归根结底,这得追溯到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及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男性是社会中的强者,而女性是弱者;女性总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
第一部分讨论过,某些描述女性的词汇来源于男性。这似乎表明在语言中,女性离开男性就不能存活。但是,如果我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的话,情况会不同吗?既然在母系氏族社会,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和角色跟现实社会完全相反,以上所讨论的会跟现实社会完全相反吗?母系氏族社会的语言是否会以女性为中心?描述男性的词语是否会依附于女性的词汇呢?
社会因素
性别歧视的语言选择是指使用男性术语去指代全部的男性和女性。有些词语会指代男性是“无标识的”而指代女性是“有标识的”。因此,语言学家建议避免使用表示总称的男性代词,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英语中,当主语是不定代词时,要使用“their”。例如句子“When everyone contributes their own ideas, the discussion will be a success”,某些语法学家会认为这句话在语法上是不正确的,因为代词(everyone)和指代(their)之间存在着“数”的不一致;而女性语言学家则指出,如果坚持使用表示总称的男性代词则存在着“性”的不一致。中学英语老师都不知道在这句话中到底是选“his”还是“their”,更别说是学生了。
因为女性总是在为权利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奋斗,所以女性用语的使用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这种长时间存在的语言歧视现象是很难轻易消除的。研究表明,大量的“污秽”词汇,如“bitch, whore, slut”等词,原来是形容男性的。即使是表达同性恋意思的词语,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所传达的象征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女同性恋者被称为“lesbian”,男同性恋者则被称为“gay”。众所周知,“lesbian”是个贬义词,而“gay”则被用作褒义(happy,cheerful)。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词也反映了女性对男性的从属地位。要完全消除这种歧视,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另外,很多反映职业的词语也与性别相关。某些职业或领域的词语被认为是“男性的”,例如,science, technology, math, government, religion等,而另一些职业或领域的词语被认为是“女性的”,例如,primary education, nursing, child care等。如果女性成为了工程师,她一定是“woman engineer”,因为“engineer”这一职业对于男性而言是“无标识的”;同样地,如果男性成了护士,他一定被标识为“male nurse”。这些反映职业的词语也体现了两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
语言和性别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因为我们生活在父系氏族社会,女性的地位一直附属于男性。因此,关于女性的用语会不同,更确切地说,是从属于男性的用语。这是个复杂且深奥的话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如果女性用语想有所改善,就应该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试想人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所有的争论是否会跟目前的完全相反呢?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性别差异在英语词汇中的具体体现
命名约定是指对于别人的称呼,一般的命名约定都包含了某种社会背景,例如,在英语中无论男性是否结婚,对于男性的称呼常见的只有一种,那就是Mr.。而对于女性的称呼却不一样,已婚女性通常被称为Mrs.,而未婚女性常被称为Miss,这两个称呼在英语中常是用来表明女性是否成婚的标志。但是,Mrs.和Miss却都源自于Mr.,(英文全称是Mister)。除此之外,英语中还有其它一些描述女性的词也源自于男性词语。例如,female和woman这两个词就是分别在male和man前面加上了“fe-”和“wo-”。还有一些词语就是在表示男性的词语前加上了前缀,如,heroin(女英雄)就是在hero(男英雄)前加上了后缀“-in”, lioness(雌狮子)和goddess(女神)就是在lion和god前加上了后缀“-ess”。
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原因
历史因素
如上所述,这些词汇中体现的性别差异与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上面的词汇体现的,有些描述女性的词语,如果不依附于男性的词语,就没有办法单独存在。而这一现象似乎在传递社会现实,那就是,女性依附于男性而生活。事实上,这个现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存在于语言中。中文也有这样的例子,在中文里常用的表示女性的单数第三人称“她”直到“五四运动”前才出现。在此之前,只有“他”一个字用来既指男性也指女性,而“他”在当时也是特指男性的,对于女性没有称呼可指。在“五四运动”之后,男女之间的平等地位有所改善,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因此,也就出现了单数第三人称“她”来描述女性。由此可见,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其中的性别歧视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类现象?归根结底,这得追溯到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及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男性是社会中的强者,而女性是弱者;女性总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
第一部分讨论过,某些描述女性的词汇来源于男性。这似乎表明在语言中,女性离开男性就不能存活。但是,如果我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的话,情况会不同吗?既然在母系氏族社会,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和角色跟现实社会完全相反,以上所讨论的会跟现实社会完全相反吗?母系氏族社会的语言是否会以女性为中心?描述男性的词语是否会依附于女性的词汇呢?
社会因素
性别歧视的语言选择是指使用男性术语去指代全部的男性和女性。有些词语会指代男性是“无标识的”而指代女性是“有标识的”。因此,语言学家建议避免使用表示总称的男性代词,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英语中,当主语是不定代词时,要使用“their”。例如句子“When everyone contributes their own ideas, the discussion will be a success”,某些语法学家会认为这句话在语法上是不正确的,因为代词(everyone)和指代(their)之间存在着“数”的不一致;而女性语言学家则指出,如果坚持使用表示总称的男性代词则存在着“性”的不一致。中学英语老师都不知道在这句话中到底是选“his”还是“their”,更别说是学生了。
因为女性总是在为权利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奋斗,所以女性用语的使用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这种长时间存在的语言歧视现象是很难轻易消除的。研究表明,大量的“污秽”词汇,如“bitch, whore, slut”等词,原来是形容男性的。即使是表达同性恋意思的词语,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所传达的象征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女同性恋者被称为“lesbian”,男同性恋者则被称为“gay”。众所周知,“lesbian”是个贬义词,而“gay”则被用作褒义(happy,cheerful)。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词也反映了女性对男性的从属地位。要完全消除这种歧视,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另外,很多反映职业的词语也与性别相关。某些职业或领域的词语被认为是“男性的”,例如,science, technology, math, government, religion等,而另一些职业或领域的词语被认为是“女性的”,例如,primary education, nursing, child care等。如果女性成为了工程师,她一定是“woman engineer”,因为“engineer”这一职业对于男性而言是“无标识的”;同样地,如果男性成了护士,他一定被标识为“male nurse”。这些反映职业的词语也体现了两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
语言和性别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因为我们生活在父系氏族社会,女性的地位一直附属于男性。因此,关于女性的用语会不同,更确切地说,是从属于男性的用语。这是个复杂且深奥的话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如果女性用语想有所改善,就应该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试想人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所有的争论是否会跟目前的完全相反呢?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