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21世纪突出的根本的特征,也是人的高层次发展的必然。江泽民总书记早在1998年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已经成为国人高度的共识。正因为创新素质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把培养创新精神提到了十分突出的高度。
自从我担任了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学以来,我发现实验班的孩子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爱学习,爱思考,爱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我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呢?谈几点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学生思维想象力才会丰富,其创造的灵魂才易迸发。为此,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开展了“巧识字形”的比赛,其目的就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如学生用“武人不带刀”巧记住了“武”字不带撇,避免了书写的错误,再如“怪”字,学生很容易将右下方的“土”写成“工”,多次纠正也收效甚微。这时,我发动学生集思广益,想办法如何巧记。有一位同学想出了这样一种方法,他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小男孩经常吃土,有一天他又吃土了,我心里感到很奇怪。”听了这个小故事,那些写错字的学生也记住了。造句练习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新的好机会。我鼓励学生造与众不同的句子,学生在比赛造句的过程中,兴趣极为浓厚,求异思维尤为活跃。此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质疑问难,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是很有道理的。“创造的关键是思维”,而质疑问难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能从新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新见解。
例如《小马过河》一课对妈妈的话的理解,“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有同学问:“那是不是每件事我们都要亲自去试?”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作进一步探讨。学生思维活跃,这往往是思想摩出火花的时候,我抓住有创造性的意见帮助学生突破认识上的困难,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又如阅读了《美丽的公鸡》、《骄傲的孔雀》等课文,有的孩子说:“为什么外表美的都会犯错误,而外表不美的却都会很优秀?”阅读了《太阳》这一课,知道了太阳给人类带来的许多好处,有的学生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这些看来是十分幼稚的问题,却也有着创新的闪光。外表美的都会犯错误,是不是同时也反映了创作上存在的一种俗套?讲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其重要性固然无可怀疑,但是不是也要讲一讲另一面:直射的强烈的阳光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以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这个观点看待这些“读后感”,应当说它们是极其可贵的一种阅读思维品质的反映。开展素质教育,正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设置情境,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较差。因而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调动学生愉悦的情感,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比如,《观察植物》的说话课上,为了让学生能有条理地、完整地介绍出一种花卉,我将各种盆花带入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闻闻,从各个方面去感觉“粉红”的月季、“金黄”的菊花、“紫红”的鸡冠花。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结果,学生说话的内容丰富多彩,用词准确,爱花、赞花的情感得到了由衷的抒发。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角色表演具有浓厚的愉悦感和较强的创造性,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很大作用。我结合实验教材,创设情境,因材施教,选择丰富的交际语言。如接待客人、探望他人、求助别人、购买物品等。我在教学《森林服装店》一文时,设置了一个森林爷爷卖服装的场景,让学生戴上斑马、梅花鹿和青蛙等不同的头饰,随着音乐伴奏,登台表演买服装的情景,同学们一下子进入了角色,想象丰富,激情高涨,语气适当,表情自然,动作大方,形成了热情洋溢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也包括“A、B、C套餐”式的弹性作业,组织积极有趣的课外活动,以此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创新精神。教育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本身的活力也在于创新,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途径,让学生在创新精神的激励下走向未来。
自从我担任了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学以来,我发现实验班的孩子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爱学习,爱思考,爱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我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呢?谈几点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学生思维想象力才会丰富,其创造的灵魂才易迸发。为此,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开展了“巧识字形”的比赛,其目的就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如学生用“武人不带刀”巧记住了“武”字不带撇,避免了书写的错误,再如“怪”字,学生很容易将右下方的“土”写成“工”,多次纠正也收效甚微。这时,我发动学生集思广益,想办法如何巧记。有一位同学想出了这样一种方法,他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小男孩经常吃土,有一天他又吃土了,我心里感到很奇怪。”听了这个小故事,那些写错字的学生也记住了。造句练习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新的好机会。我鼓励学生造与众不同的句子,学生在比赛造句的过程中,兴趣极为浓厚,求异思维尤为活跃。此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质疑问难,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是很有道理的。“创造的关键是思维”,而质疑问难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能从新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新见解。
例如《小马过河》一课对妈妈的话的理解,“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有同学问:“那是不是每件事我们都要亲自去试?”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作进一步探讨。学生思维活跃,这往往是思想摩出火花的时候,我抓住有创造性的意见帮助学生突破认识上的困难,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又如阅读了《美丽的公鸡》、《骄傲的孔雀》等课文,有的孩子说:“为什么外表美的都会犯错误,而外表不美的却都会很优秀?”阅读了《太阳》这一课,知道了太阳给人类带来的许多好处,有的学生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这些看来是十分幼稚的问题,却也有着创新的闪光。外表美的都会犯错误,是不是同时也反映了创作上存在的一种俗套?讲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其重要性固然无可怀疑,但是不是也要讲一讲另一面:直射的强烈的阳光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以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这个观点看待这些“读后感”,应当说它们是极其可贵的一种阅读思维品质的反映。开展素质教育,正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设置情境,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较差。因而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调动学生愉悦的情感,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比如,《观察植物》的说话课上,为了让学生能有条理地、完整地介绍出一种花卉,我将各种盆花带入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闻闻,从各个方面去感觉“粉红”的月季、“金黄”的菊花、“紫红”的鸡冠花。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结果,学生说话的内容丰富多彩,用词准确,爱花、赞花的情感得到了由衷的抒发。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角色表演具有浓厚的愉悦感和较强的创造性,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很大作用。我结合实验教材,创设情境,因材施教,选择丰富的交际语言。如接待客人、探望他人、求助别人、购买物品等。我在教学《森林服装店》一文时,设置了一个森林爷爷卖服装的场景,让学生戴上斑马、梅花鹿和青蛙等不同的头饰,随着音乐伴奏,登台表演买服装的情景,同学们一下子进入了角色,想象丰富,激情高涨,语气适当,表情自然,动作大方,形成了热情洋溢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也包括“A、B、C套餐”式的弹性作业,组织积极有趣的课外活动,以此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创新精神。教育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本身的活力也在于创新,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途径,让学生在创新精神的激励下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