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hao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21世纪突出的根本的特征,也是人的高层次发展的必然。江泽民总书记早在1998年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已经成为国人高度的共识。正因为创新素质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把培养创新精神提到了十分突出的高度。
  自从我担任了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学以来,我发现实验班的孩子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爱学习,爱思考,爱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我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呢?谈几点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学生思维想象力才会丰富,其创造的灵魂才易迸发。为此,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开展了“巧识字形”的比赛,其目的就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如学生用“武人不带刀”巧记住了“武”字不带撇,避免了书写的错误,再如“怪”字,学生很容易将右下方的“土”写成“工”,多次纠正也收效甚微。这时,我发动学生集思广益,想办法如何巧记。有一位同学想出了这样一种方法,他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小男孩经常吃土,有一天他又吃土了,我心里感到很奇怪。”听了这个小故事,那些写错字的学生也记住了。造句练习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新的好机会。我鼓励学生造与众不同的句子,学生在比赛造句的过程中,兴趣极为浓厚,求异思维尤为活跃。此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质疑问难,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是很有道理的。“创造的关键是思维”,而质疑问难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能从新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新见解。
  例如《小马过河》一课对妈妈的话的理解,“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有同学问:“那是不是每件事我们都要亲自去试?”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作进一步探讨。学生思维活跃,这往往是思想摩出火花的时候,我抓住有创造性的意见帮助学生突破认识上的困难,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又如阅读了《美丽的公鸡》、《骄傲的孔雀》等课文,有的孩子说:“为什么外表美的都会犯错误,而外表不美的却都会很优秀?”阅读了《太阳》这一课,知道了太阳给人类带来的许多好处,有的学生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这些看来是十分幼稚的问题,却也有着创新的闪光。外表美的都会犯错误,是不是同时也反映了创作上存在的一种俗套?讲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其重要性固然无可怀疑,但是不是也要讲一讲另一面:直射的强烈的阳光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以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这个观点看待这些“读后感”,应当说它们是极其可贵的一种阅读思维品质的反映。开展素质教育,正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设置情境,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较差。因而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调动学生愉悦的情感,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比如,《观察植物》的说话课上,为了让学生能有条理地、完整地介绍出一种花卉,我将各种盆花带入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闻闻,从各个方面去感觉“粉红”的月季、“金黄”的菊花、“紫红”的鸡冠花。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结果,学生说话的内容丰富多彩,用词准确,爱花、赞花的情感得到了由衷的抒发。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角色表演具有浓厚的愉悦感和较强的创造性,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很大作用。我结合实验教材,创设情境,因材施教,选择丰富的交际语言。如接待客人、探望他人、求助别人、购买物品等。我在教学《森林服装店》一文时,设置了一个森林爷爷卖服装的场景,让学生戴上斑马、梅花鹿和青蛙等不同的头饰,随着音乐伴奏,登台表演买服装的情景,同学们一下子进入了角色,想象丰富,激情高涨,语气适当,表情自然,动作大方,形成了热情洋溢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也包括“A、B、C套餐”式的弹性作业,组织积极有趣的课外活动,以此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创新精神。教育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本身的活力也在于创新,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途径,让学生在创新精神的激励下走向未来。
  
其他文献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了一点尝试。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读书环节,鼓励学生抛开一切杂念,认真读书,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主要机构。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支持与保障条件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而信息的主要集散地,是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也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拟从了解高校读者需求、采集信息资源、协调采购等方面探索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探析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主要的信息集散地,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文献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突出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时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一、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初中数学教育进行了一次巨大的改革。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科学把握数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推动数学教学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数学学习方式,科学把握课改核心  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换,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数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学会向
[摘 要]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词]生活化 想象力 社会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
1990年我毕业于保定师专政教系,分到定兴职教中心做了一名德育教师。一位哲学家曾说: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人才有高尚卑鄙之别。所以虽然在九十年代,很多人讲当教师工资低、无搞头;当教师工作累、无奔头,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教师这职业,因为教师太重要了。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最好的老师呢?所以从初登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已经暗下决心,一定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人师,德为先
一、英语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1、启发思维的原则  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因此,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2、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