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游戏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tear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引发了幼儿教育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幼儿教育
  一、 序言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術,都是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引起了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
  要实现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的能力,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显示了它在辅助教育方面的非凡才能。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二、信息技术对学幼儿童教育的影响
  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规划,将分三步在全国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即全国所有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全国所有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全国所有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里的信息技术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计算机技术。教育部的十年规划目标是将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普及到小学,那么对学龄前儿童是否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怎样普及,一直有很多不同意见。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家长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儿童的计算机教育,希望通过计算机这个先进的教育工具,让自己的孩子在走向未来科技世界的竞争中"抢先一步"。学前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地将计算机作为学前教育中的新兴工具和手段,用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中。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构想
  3.1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多媒体技术的优点来构思的。常见多媒体工具由平面物体和立体画面构成。平面物体如教科书、图片、幻灯片、投影、照片、录像等,还有立体画面,如:实物、模型、模拟机等。多媒体技术环境中幼儿思维处于形象阶段,画面是最好的传导形式,不会让幼儿误解或曲解。比如幼儿在做书写游戏时,常把字母或数字写错或写反,如果有计算机帮助就可以克服这样的错误。因为只要一写错字母,计算机画面上的小宠物就会说"你写错了",接着还会告诉幼儿正确的写法。再比如认识形状的软件,它有多种设计内容,可以是屏幕上一边显示某一形状,另一边要求幼儿通过操作键盘画出同样的图形;也可以是屏幕上显示某一美丽的几何图形,让幼儿操作鼠标来确认不同的形状,并数出每一形状的数量。再如让幼儿学习不同物品的制作材料,屏幕上可显示一把木制小椅子,一个玻璃杯,一件雨衣,另有木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的字样,幼儿通过操作将它们对应起来。做错,会有提示或充满趣味性的小小的惩罚;作对,会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计算机屏幕上的每样东西都具有梦幻般的吸引力,都具有"多媒体"的特点,如花儿会开、铃儿会响、公鸡会叫、猴子会荡秋千、生日蛋糕会唱歌,还会有卡通人物伴舞等。幼儿通过玩各种不同的教育游戏,掌握了不同品牌机的性能、特点,熟练了鼠标、键盘,理解了计算机语言,如各种指令或命令。操作过如电话、录音、无线电广播、智能卡、课件、计算机系统等就能很好的发挥感官传导的作用。如:数学游戏软件《聪明屋》和科学探索软件《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如此,它们注重的是与孩子在电脑提供的动态、开放、交互的环境中,通过人机互动,使得孩子的思考得到及时反馈;通过孩子的动手实践,使得他们又有新的发现,从而使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和加强。我们借助"几何画板"的奇妙,通过参数的连续变化,使原来抽象的数学表达和模糊的科学概念理解变成形象直观的动态图景,这往往可以启发孩子发现问题、展开想象和大胆猜想,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游戏化主题教学是一项将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本文选择中班幼儿主题教学课程更能体现幼儿阶段性发展情况。本文进行教学设计的总体构想是十分必要的,本节将从幼儿需要及发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游戏化主题教学进行教学设计。
  3.2过程设计。过程设计其实就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多媒体技术在五大领域中应用的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主要从艺术鉴赏活动、艺术认知活动、艺术表现活动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进行探索的,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艺术表现活动是幼儿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幼儿表现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支持他们创造性表现的技术、时间和空间,使得幼儿所思、所想、所表现真正来源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拓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体育教学和健康常识都是同一领域的范畴。多媒体技术环境给幼儿提供了更为宽泛的学习空间。
  结论
  在实际运用中,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要求首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再以活动设计为依据,根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个环节的需要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课件的具体要求确定使用哪一种课件制作工具来完成课件的制作。
  参考文献:
  [1]陈艳梅.简论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的运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颜铭锋.让幼儿在多媒体教学中提升学习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3]温海涛,刘焕章.多媒体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部提出"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口号已深入人心,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在规范的制度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竞赛将大赛中宝贵的方法和经验有效地应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引领计算机专业建设。  关键词: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建设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一、控制变量法。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蒸发的快慢与哪些
期刊
摘要 课程知识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理解性的化学课程知识、实施性的化学课程知识、评价性的化学课程知识。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具有层次性、年段性、时段性、区域性和发展性。理解性实践是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学科教学知识 化学教师 课程知识 教学内容化学课程结构  教师专业知识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指标,教师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是相当强调实验的作用的。目前由于教学实验中的许多问题的影响,对我们的实际教学效果起到非常大的制约作用。本文对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探讨了了一些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字】:初中 化学实验 教学 有效性 创新 新课标  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所需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的操作能力。化
摘要 为加快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国家建立了内地新疆高中班,生物这们学科对于内高班的学生是很陌生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短期内达到内地学生的水平。  关键词:新疆内高班 生物教学  为了加快新疆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建立新疆内地高中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民族学生成为将来能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支柱力量。新疆班学生从新
摘要 本文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主要从下列三个方面阐述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一、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指导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二、重视相关生物科学史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与方法;三、灵活应用图表,指导学生善于总结。  关键词 学法 生物学概念 生物科学史 总结  一、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指导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说,高中生
这一学期,刚开始高二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的执教,进入电化学的学习,学生的兴趣高涨。原理分析的很清楚,可是一遇到计算的问题状况百出。在化学计算中物质的量处于核心地位。可是到了高二,一提到物质的量,很多学生还是回答某某物质的摩尔是多少,有关物质的量的几个计算公式弄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知道其真正含义。现在想起高一阶段的教学,感触很多。物质的量是连接着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贯穿着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
期刊
当我打开崭新的《科学》课本时,便感到一股清新的风迎面扑来,让人心动,油然而生一种探究的渴望。迫切想让孩子去学习,想让他们通过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逐步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