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遇见苏轼”的看点在哪儿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思考,是教育的一种进步
  最近,一篇名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其展示了5份清华附小6年级小学生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篇篇“惊艳”。比如在《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中,作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把苏轼所有诗歌梳理了一遍,得出各种关键词,还把这些关键词和苏轼生平联系在一起,资料翔实、堪称惊艳。
  无论是对选题的把握,还是对数据的分析,这些孩子都显得比同龄人“技高一筹”,也因此,质疑声随之而来:家长究竟帮了多少忙?
  对此,该班老师易博介绍,在研究过程中,家长只在一些细节上给予帮助,比如寻找计算软件,绘制折线统计图等,剩下的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在“课题研究界”,他们早已是老手了!据校方介绍,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们已做过十几次课题研究了。除了观察种子成长,还研究过鲁迅、雾霾——研究地铁雾霾影响时,一名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去北京的七个地铁站分别测量了空气指数,得出“地铁空气质量与地面相差无几”的结论。
  所以,“當小学生遇见苏轼”所形成的冲击力,与其说是网友惊讶于小学生的“逆天能力”,不如说是其背后教育理念的巨大差距。
  事实上,这种探究性学习在欧美不少国家的小学教育中已是常态,美国很多学校甚至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小学生动手做“课题研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家长只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这种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以探索、发现的兴趣参与其中,慢慢培养各种能力,而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和干扰。
  我国近年来也在倡导探究式教育,但真正践行的学校不多。“推进中小学探究式教育,重在体验研究过程本身,也应相信孩子的创新潜力。”教育专家熊丙奇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角,诚实、自信、快乐地成长。
  媒体评点:让学生做“苏轼作业”,是一种先进理念下的探索方案。但客观地说,这或许是当下为数不多的个案。但从发展来看,类似尝试会越来越多——无论是转变教育理念,还是加大资源投入,应该让“小学生遇见苏轼”更常见、更普遍,让更多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新京报》《广州日报》)
  话题拓展:教育理念;学习的乐趣;进步与创新;学会自主思考……
  (资料来源:《新京报》、澎湃新闻等)
其他文献
名作简介:《哥德巴赫猜想》是中国当代作家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这篇文章详细地写了陈景润的身世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困难条件下不畏艰苦、勇攀高峰,证明(1 2)的过程。  这篇文章一经问世,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被誉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繁荣的报春花。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当时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这篇文章推动了解放思
2019年6月17日,关于屠呦呦所属团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新闻刷屏。针对近年来青蒿素疗法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研发攻坚,在青蒿素抗疟原理、其抗药性成因以及相应的应势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一研究成果于2019年4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  面对舆论的高度关切,屠呦呦所在团队成员却表现出难得的谨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自己内部
2019年7月13日晚,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军事报道》中播出了《女坦克手:硝烟风沙涂抹青春面庞》的片段,介绍了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10名女坦克手的飒爽英姿。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朱日和训练基地驻训了两个多月后,这些草原女兵曾经白皙的脸上,被草原戈壁强烈的日晒和风沙留下不一样的色彩。  68天前,这支陆军首批99A女坦克手队伍来到了老兵口中的“朱日和”,发现艰苦的条件并不是“危言耸听”……  “虽然
一个1996年出生的小朋友告诉我,自己刚辞职,现在觉得当初是一时冲动地闹情绪,感到很后悔。“你辞职的情绪是怎么上来的?”我问。她给我转来一个帖子,是某个梦想秀里的“青年导师”的一段话,言辞雄壮,大意就是无聊的工作就是浪费人生,意义从摆脱这份工作开始。  小朋友觉得很生气,埋怨该导师误了自己。这遭遇真是太熟悉不过,身边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也经常因为某位青年导师的一席话,从而做出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来
我当年一心想学文学专业,因为我父亲的建议,改成了法律。可我真的不喜欢法律,枯燥乏味。但是没办法,学费是爸妈出的,我也不了解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只听父亲说,法律热门,就服从了。  在大一的时候,我在省里和全国知名的文学大刊发表了作品,顿时成为了院系老师和同学眼里的才子。说真的,那非常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毕竟没几个同学做到过这一点。但问题是,我读的是法律专业,文学毕竟不是本专业。很快,有個同班同学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海因为宽容,所以鱼儿得以在海中遨游为大海带来生机;天空因为宽容,所以鸟儿得以在空中自由飞翔,为天空增添活力。人生也因宽容而丰富多彩。  《魔宫魅影》这部电影讲述了民国时期,一个来自乡下的杂戏团被聘去为大帅的儿子庆生表演。在表演中大帅看上了年轻漂亮的女主角孟思凡的姐姐,想要她做姨娘,表演后,孟思凡的姐夫得知此事十分气愤,正准备带领杂戏团离开时,却被因嫉妒生恨的大帅的夫人
有考生说了,充斥于网络坊间的那些不良社会现象,能否成为作文素材呢?答案是当然可以。素材没有优劣,只是可分正反面。作为反面素材,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到写作之中,会让作文更有力量;可是,如果对反面素材缺少必要的加工处理,随意引入文中,就会让作文失分。所以说,要巧用反面素材,拒绝负能量,以成就作文精彩。  【误用警示】  1.不辩是非,观点错误  有些考生,还思想不成熟,对接触到的社会的一些负面新闻,缺少辨
由正月十五的灯会向前回溯,逛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的新年俗。刚刚过去的春节,人们在故宫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文物展览,感受古代皇家过年的气氛;逛逛老字号,在吃喝玩乐中辞旧迎新;观看复原的天灯、万寿灯,想象康乾盛世的景况。春节7天长假,故宫博物院每天的8万张门票一抢而空,国家博物馆初二到初五连续4天现场观众突破6.5万人次,陕西省300多家文化馆、博物馆新推出79个丰富多彩的主题展览,共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概是寒窗苦读十二载梦寐以求的学业理想。然而,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8名考生明明高考成绩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对此,校方没有用“感恩母校”的方式绑架高分考生的志愿选择权,没有屈从于评比、声誉等私利;家庭,亦给了这些考生策马扬鞭、放飞梦想的开阔空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的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得到的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做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